「兩會通道」是橋樑也是標尺
2019年全國兩會將繼續開設「部長通道」「代表通道」「委員通道」,列席大會的國務院部門和「兩高」負責人將解讀報告和政策,回應各方關切;各方面代表委員將講述意願心聲,展現履職盡責風采。(中新社3月2日)
今天即進入兩會時間,舉國關注、世界矚目。當然,這兩年「兩會通道」,即「部長通道」「代表通道」「委員通道」,成為一個亮點,備受關注。2018年全國兩會期間,分別有30位部門負責人、45名全國人大代表、33名全國政協委員在「兩會通道」駐足發聲,讚譽聲聲,反響良好。
那麼,今年「兩會通道」會如何?據介紹,大會將儘可能多地邀請新部門負責人以及「兩高」負責人亮相「部長通道」。與此同時,還將邀請更多此前沒參加過通道採訪的代表委員同媒體面對面。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再則,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確定的多個新組建或重新組建部門去年以來已全部完成掛牌。可見,今年人們會更加關注「兩會通道」,期望從一些部門負責人口中直接得到更多重要信息,從更多兩會代表委員身上直接感受民意。因此,「兩會通道」顯得尤為重要。
「兩會通道」是一座「橋樑」。這座橋樑直通民意,固然現在通訊發達,新聞宣傳報道載體現代而形式多樣,能夠滿足全國人民乃至世界對兩會內容的關注,但兩會報告及其一些文件、學習討論內容,往往帶有原則性,或說內容太多,洋洋文字中,人們一時難以找到自己所需要和關切的內容。上了「兩會通道」通道就不一樣,主要部門負責人和兩會代表委員的自我介紹,中外記者的「窮追不捨」,全國人民最關切的內容必然由此獲得,同時,全國人民最強烈的聲音也會由此傳入兩會。
「兩會通道」是一把「標尺」。無疑,這把「標尺」檢驗的是參會部門主要負責人和代表委員的素質能力。現在兩會開得十分開放,每一位代表委員都可能成為中外記者追逐採訪的對象,「兩會通道」就是兩會良好會風和部門主要負責人、代表委員良好形象的一個大展台,對每一個走上「兩會通道」者也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須素質好、能力強,會前若無充分的調研和提案,肚裡無「乾貨」,無獨到的思考和見解,「兩會通道」上斷然是不能有出色表現的,甚至會出現「無可奉告」等尷尬場面。欣喜的是,這兩年兩會上「沒有提案」、「我是來聽一聽,來學習的」等兩會現象已不復存在,而每一個代表委員似乎都是話語滔滔,建議紛紛,也都能直面中外記者坦然發聲,為人民擔當,為人民代言。
據悉,今年已有3000多名中外記者報名採訪全國兩會,其中境內記者近2000人,港澳台記者和外國記者1000多人。「兩會通道」必將成為中外記者、全國人民和全世界的一個聚焦點,讓「兩會通道」亮起來,這是兩會所有參會者共同的責任。期待,「兩會通道」上有更多、更好、更精彩的兩會聲音和民聲,助推兩會取得更好的社會效果。
TAG:國際在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