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中世紀沒有童書,甚至沒有兒童的概念

中世紀沒有童書,甚至沒有兒童的概念

一個渴望變成真正小男孩的木偶、誤入兔子洞的愛麗絲、被七個小矮人收留的白雪公主,這些耳熟能詳的童話人物形象,是幾代人經久不衰的童年回憶。

童書是給予孩子最早的教育,但這些內容誕生的並不早,18世紀末到19世紀末這段時間裡,歐美童書才進入萌芽階段。

在西方中世紀,「兒童」的概念甚至都沒有成型。

在當時,兒童便是「縮小版」的大人,他們只當是體型上有著差異。吃用都得不到像今天這般優待,勞動、競爭、社交、玩耍也與成人無異,這個時期也被稱作「黑暗童年傳奇」

這與那時的宗教觀念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當時的教徒認為兒童是帶有「原罪」的,引導孩子成長的不是父母而是教會,拯救兒童靈魂的工作往往落在教父手中。

是社會進步和思想解放拯救了孩子們的童年。法國哲學家盧梭是為兒童申辯的第一人,他在《愛彌兒》一書中,將孩子形容為「上帝的使者」。

這樣的觀點被中產階級父母最先接納,兒童教育從救贖走向了啟蒙。像我們所熟知的假故事「小華盛頓砍櫻桃樹」*就在這種氛圍中應運而生,這些故事引導著這一時期兒童的品行。

*註:荒唐的是,這樣一個教育兒童誠實的故事,卻是作家威姆斯杜撰的故事。

19世紀後半葉,鐵路發展、印刷工廠興建為童書發展帶來了又一次變革。這段時間,那些我們耳熟能詳的童話故事開始冒尖,《愛麗絲漫遊仙境記》、《木偶奇遇記》、《綠野仙蹤》都在這個時期風靡全球。

學院和商業資本的注入,讓童書在20世紀初再度進入「黃金時代」,不過兩者確實有趣的對立關係。學院更希望童書兼具藝術與文學魅力,而商業資本則被巨大的銷售業績所吸引,大量價格低廉的漫畫書不斷面世。

中國現代兒童文學也是這些風潮的受益者。

中國兒童概念已經有了3000年歷史,古代兒童讀物多數人都不會陌生。《三字經》、《百家姓》、《唐詩三百首》等都是經久不衰的作品,這些節律感強的童書逐漸隨著新思潮而被擱置。

第一本被視作中國現代兒童文學萌芽的刊物,由孫毓修主編的《童話》誕生於晚清時代。「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的領導下,童書被寄予厚望,以求塑造出「新國民」,不知多少教育大家都加入了童書創作出版的陣地。

許多國外的童書被引入國內,1928年時,美國第一本兒童圖畫書《100萬隻貓》面世,同一年中國就完成翻譯走入市場。

可以說孩子多受重視,童書市場就有多麼興旺。以2017年的數據可見,中國未成年人人口數量在當年接近4億。各家出版社都在極力引入進口童書,從2006-2015年被認為是「中國童書黃金時代」

中國的「黃金時代」到來的比歐美地區晚了將近1個世紀,但許多本質卻沒有變化。基礎常識或是啟蒙故事像是「兒童雞湯」受到了大力追捧。

追逐低齡化、幼稚化,這樣的情況在全球風靡過。加拿大著名科幻作家羅伯特·索耶談及小時候,說到小時候看到書本上印著「兒童讀物」,就一定不會看

被曲解的不僅僅是童書,兒童也同樣被認為無法吸納太複雜的知識。

但孩子的心比大人想像得要遼闊得多,世界在給兒童鬆綁,而時間會給其證明。

*參考資料:

艾栗斯, 中西「童書」大不同, 北京日報.

霍芳. 中國傳統文化類原創兒童文學圖書研究. 河北大學, 2016.

張梅. 另一種現代性訴求. 山東師範大學, 2011.

講了這麼多,也為你準備了一份

有趣、科學的兒童讀物書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METalk 的精彩文章:

如何三步毀滅地球?
這些生動駭人的人體化石,源於2千年前一場浩劫

TAG:SMETal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