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文天祥史可法于謙誰更勝一籌?一個人的殉國似乎沒有意義?

文天祥史可法于謙誰更勝一籌?一個人的殉國似乎沒有意義?

文天祥史可法于謙的死都是為了國家,但個人認為史可法做的太極端,與其他二人比起來,尤其是與文天祥比起來差太多。首先文天祥雖然個人能力不行,再加上當時國家殘破,文天祥有心殺賊無力回天,留給我們的是民族精華,一種民族精神。在文天祥死時,文天祥並不願意因為自己的死傷害任何人,希望自己的死可以激勵那些堅持鬥爭的人,一種天下風範。

于謙作為明朝的續命者,對於明朝和民眾功不可沒。如果當時北京被攻克,中華大地恐怕還要在遭受一次大屠殺,其實很多人認為于謙雖然有能力但不善朝堂鬥爭,最終被治罪,其實這是錯誤的,于謙也是一種天下觀的公心。在奪門之變開始時,于謙是知道的。也正因如此,于謙才通知自己的兒子回家,于謙不是不會反抗,而是不能。因為國家的安定,因為皇權的鬥爭在於謙看來不是自己這個臣子能改變的。

當然于謙有這個實力,但國家勢必要遭到嚴重的損失。經歷蒙古南下的打亂,皇位繼承的論爭,太子廢立皇帝與大臣的失和,一切的一切都給國家沒下來對抗的種子,國家剛從混亂環境下走出,不能再陷入內亂了。他當然也有準備,換個角度想,于謙即便是忠臣能臣但終究是參與皇權的廢立,君臣禁忌被打破如果自己得了善終,以後不知多少無恥之徒利用權利效仿自己,這更是國家災難。

可以說文天祥和于謙的公心不僅報效國家,對得起百姓,也全了真身名節。史可法就不行,他當然是愛國的,這毫無疑問。他還是忠君的,是東林黨的代表。史可法面臨的問題比文天祥嚴重,內部鬥爭不斷,在揚州被攻破以後,自殺全自己名節,對得起民族和國家,但他對不起揚州百姓,在史可法看來,城破以後,民之不民。百姓會成為敵國之人,希望全城為明殉葬,揚州十日與史可法的這一觀點也有著因果關係。

因此史可法對得起國家民族,但不如文天祥于謙,這兩人希望犧牲自己保全大局,史可法完全是殉葬,還要所有人與他一起走不歸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史圖鑑 的精彩文章:

花剌子模比蒙古更有實力,為何被成吉思汗一戰而滅?
夏朝的都城為何找不到?難道真的不存在?

TAG:世界史圖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