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金村出土訓鳥青銅俑,不僅模樣詭異,還揭露三個周朝秘密
青銅器被稱為國寶重器,他是古代文明最重要的代表之一,但要論其精美程度,當屬周朝的青銅器為最頂級的寶貝。一個有趣的問題出現了,周朝的青銅器為何精美,如果您想知道這段歷史背後的真相,那就讓小編來為您從頭揭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河南洛陽金村,是一個非常古老的村落,村裡人一直有個很大的苦惱,那就是生活用水不夠用。村中人每一代都在努力打井,可只要打一眼井,就會發生奇怪的「串井」現象(井裡的水無端地流走,剩下空井一口),直到1928年,「串井」的謎底才被揭曉。
這年夏秋之交,大雨傾盆,村東頭的農田塌了一個大洞,雨過天晴之後,不少農民進洞探寶,在裡面發現了大銅編鐘,這才知道地下的古墓眾多,而且還不止一個,發生「串井」的現象,都是這座綿延幾公里墓葬群的原因(水都流進了陵墓的空洞中)。
由於當時處在民國時期,軍閥混戰,國內很少有人重視這些古董文物,這個消息傳到了某些「外國學者」的耳朵里,他們興奮異常,趕忙僱人挖開古墓,並對其進行了鑒定,發現該墓葬群就是周天子的王陵,墓葬裡面至少埋有八位天子。當然,墓裡面出土了不少的好東西,都被這些「學者」偷偷運走了,在眾多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尊——訓鳥青銅俑。
經鑒定該尊青銅俑為周平王時期的青銅器,器物整體造型流暢,人物刻畫豐滿別緻,該人物呈站立狀態,身著臃腫寬大的衣裙,左右手分別端著一根數的枝杈,枝杈上兩隻鳥兒栩栩如生的立於其上,彷彿在與人物進行無障礙的交流。
銅俑頭部呈仰視狀態,目光聚集在雙鳥身上,臉部寬大肥厚明顯不是華夏民族的面孔,並且腦後還有兩根辮子,造型有點像「印第安人」。初步推斷,該人物應該來自異域,負責為周王馴鳥取樂,很有可能是當時周朝的附屬國進貢而來,或是在戰爭中俘虜來的奴隸。
這個銅俑身上還藏有三個秘密,而這三個秘密又讓我們重新認識到不一樣的周王朝。
首先,從銅俑的面部表情來看,他彷彿很痛苦惆悵,不知到底是因為奴隸生活讓其失去了對生活的信心,還是在為以後的日子擔憂。一個奴隸,只要老老實實的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吃住起碼還是能保證的,為何要對日後的生活擔憂呢?原因簡單不複雜:周王室已經衰敗不堪,覆滅即將到來,而他這個小小的奴隸,必將成為周王室覆滅前的陪葬品,永遠失去活著的權利。
其次,國內訓鳥的歷史大致可以追溯到晉代,再向前就很少能找到記載了。該銅俑卻直接表現了訓鳥的場景,這讓訓鳥的歷史又向前推進了一千多年,這到底是周朝的一種表演形式,還是異族人自己的習俗,當時的鳥兒是否可以學人語,那就不得而知了。
最後,銅俑的造型也間接地揭示了當時周天子的狀態,既然一個訓鳥的奴隸都能被鑄造為銅俑,且還能帶進墓中,這就說明當時的周天子生活奢侈,絕對是個享樂之人,他們的先祖周文王,周武王勤儉建國,勤勉於事的遺風,早就被這幫不肖子孫,丟到了爪哇國。隨著周王朝政權的逐漸衰微,周天子們也開始醉生夢死麻痹自己,大量製造用於享受的奢侈器皿,他們希望通過歌舞昇平忘卻俗世煩惱,這尊訓鳥青銅俑也是他們逃避現實的最好佐證,而這也是周代青銅器精美的最主要原因……
如今,越來越多的周代青銅器開始被解讀,其實專家們看到的不僅僅是器物的造型,通過文物,可以更深層次地感受到,周朝從繁華至落敗的那種無奈與滄桑。
※慈禧有本私人訂製《紅樓夢》,她還在上面寫了「意義深刻」的話
※馮素弗墓中出土名叫「邪注」的青銅器,它的功能少人知道
TAG:歷史小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