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慢性胃病自我調理的經絡處方

慢性胃病自我調理的經絡處方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關注並在公眾號首頁回復關鍵字:

回復「入群」:加入中醫養生微信群

回復「切脈」:比現場魔術更裝B,3分鐘教會你老中醫切脈

回復「自學」:找不到好中醫?岐黃原創15天中醫零基礎入門

回復「減肥」:10秒減肥操,效果好到爆!

回復「音樂」:聽中醫專屬五臟音樂就能調和養生、懶人必備

「胃病」其實是許多病的統稱。這些疾病有相似的癥狀,如上腹胃脘部不適、飯後飽脹、噯氣、返酸,甚至噁心、嘔吐等。

臨床上常見的胃病有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胃十二指腸複合潰瘍、胃息肉、胃結石、胃的良惡性腫瘤,以及胃粘膜脫垂症、急性胃擴張、幽門梗阻等。

這些癥狀在就醫的同時,可以自我疏通經絡來輔助調理。

▍疏通脾胃經

按照「經脈所過,主治所及」的原理,首先要疏通胃經、脾經的易堵塞穴位。

胃經的易堵塞穴位是大腿正面中線上段的「髀關穴」和小腿中央前側的「豐隆穴」。

髀關穴:腿根中點下2寸(3指寬),偏外側

梁丘穴:髕骨外上緣直上2寸(3指寬)

豐隆穴:外踝尖與外膝眼連線中點,脛骨前脊外2橫指

脾經的易堵塞穴位是小腿脛骨內側與腓腸肌結合部上段的「地機穴」和內踝尖上三寸的「三陰交穴」,還有大腳趾與腳掌結合部後方的「太白穴」「公孫穴」。

地機穴:脛骨內側緣,膝關節內側下3寸(4指寬)

三陰交穴:脛骨內側緣,內踝尖上3寸(4指寬)

太白穴:足大趾後,內側核骨下,赤白肉際陷中

公孫穴:太白穴後一寸

岐黃小廣告

論調理脾胃、祛濕的效果,八珍粉當仁不讓。八珍粉這個方子時至今日已經有很多配伍、這個當年慈禧太后的養生用品發展至今、側重也各不相同。在這款八珍糕方子裡面,山藥、蓮子肉、白扁豆都是健脾補脾;茯苓和薏米是利水祛濕;芡實收澀養身,山楂消食健胃,麥芽舒肝健脾和胃。這樣一來,整個方子有陰有陽,有升有降,平和有偏,難怪有人說,八珍糕是千年養生第一糕。

▍疏通心包經

在中醫看來,心包與情志有關,主導順氣,與胃的關聯較大。疏通心包經可以降逆順氣,緩解胃脹。

心包經的易堵塞穴位是手臂掌面的「天泉穴」「肘橫紋下二寸」的堵點和腕橫紋上五寸的「郄門穴」。

天泉穴:腋前紋頭下2寸(三指寬),肱二頭肌長短頭之間

肘下2寸:肘橫紋下2寸(三指寬),兩筋之間

郄門穴:腕橫紋上5寸,兩筋之間

▍疏通肝經

五行中,木克土,肝氣易橫犯脾胃。因此還要疏通肝經的易堵塞穴位以恢復肝的功能。

肝經的易堵塞穴位是大腿內側中線的「陰包穴」和足面大腳趾與二腳趾延長線結合部的「太沖穴」。

太沖穴:在足背第一、二跖骨結合部之前凹陷中

陰包穴:屈膝,大腿內側膝關節上4寸處

髀關穴、豐隆穴、地機穴、三陰交穴、天泉穴、陰包穴用敲擊的方式來探查,敲擊時垂直發力,力矩三厘米,敲擊五至十遍,痛感會顯現出來。在痛處按揉,每次兩分鐘,每日三次。

太白穴、公孫穴、太沖穴、肘下二寸、郄門穴用點揉的方式來探查,拇指點住穴位,用最小半徑點揉,穴位處如疼痛,點揉兩分鐘,每天三次。

岐黃小廣告

適合情志抑鬱、經少不暢、肝氣鬱結、口乾口苦、肝血不足、易生氣、食慾差等

疏通上述穴位一周,當痛感下降或消失後,對於相應臟腑功能有調節作用。

調理的同時,養護也很重要。

養胃,首先要管住嘴,做到食飲有節。此外,還要控制好情緒,生活中有的朋友在發怒或生悶氣後,胃病會複發或加重。

曾經遇到一位胃潰瘍患者,辨證調理了一段時間後,基本痊癒。可是,在三個月後的一天下午,他再次來找我,說胃部又痛又脹。問其原因,得知他上午與同事生氣,結果胃病複發。

這件事讓我明白,如果沒有舒緩的情緒,這個病是治不好的,因為醫者可調形,但無法治心。

保持一顆平常心,使情緒不受外界人、事、物所累,這需要我們提升修為,也是養護生命的正道。

「好看」是一種鼓勵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岐黃 的精彩文章:

超實實實實實實用手診
脊背一捏,百病不得;華佗捏脊法,捏脊有奇效 調理虛性體質的「金鑰匙」

TAG:仰望岐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