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如果你想要擺脫「操心」的命,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如果你想要擺脫「操心」的命,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生活中,有的人總是有操不完的心,例如,對自己的事業操心,或者是對家人、兒女操心。然而,長期的操心會讓人感到焦慮、不安,還會分泌大量的壓力激素,影響到身體健康。那麼,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如何才能擺脫這種「操心」的命呢?

如果你想要擺脫「操心」的命,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學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首先愛自己

心理學上認為,操心是群體行動中個人敏感度較高的表現,對於那些較為敏感的父母而言,他們會把子女看得比自己更重要,他們會時刻關心子女的生活。很多時候,子女不在他們身邊,他們便會擔心最近是否過得好、錢夠不夠花、學習工作是否順利等等。

然而,這種操心並不能對子女產生實質性的幫助,反而會讓人覺得嘮叨,影響自己的生活感受。因此,對於這類父母來說,要學會減少無意義的操心,多把注意力多放在自己身上,嘗試愛自己,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感受,當你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好了,孩子或家人也不會為你擔心,你也不需要為對方擔心了。

如果你想要擺脫「操心」的命,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控制欲」的作用

過度操心的現象往往發生在家人之間,總是為對方擔憂、害怕對方過得不好。然而,我們卻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雖然親人之間的界限是模糊的,但沒有誰可以替誰生活,更不能替對方做決定。

當我們成年之後,思維等腦機制已經發育成熟,完全有能力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決定。這個時候,如果家長過度干涉孩子的人生,總想讓對方聽從自己的建議,就是控制欲強的表現。

作為子女,我們可以將父母的意見作為參考,但是,一定不能失去自己的判斷力,而作為父母,則不要打著「為了你好」旗號,將自己的意願強加到子女身上,把操心變成了一種「操控」。

如果你想要擺脫「操心」的命,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接受「操心的命」,不強迫自己做出改變

有的人會覺得,自己雖然明白這些道理,但就是忍不住操心。遇到這種情況時,要學會接受自己的心理狀態和性格特點,不刻意逼迫自己不去操心。

一方面,心理學「白熊實驗」指出,當你越不想去關注某件事的時候,這件事就會越頻繁的出現在你的腦海中。如果你不希望自己什麼事都操心,就不要刻意壓抑自己的思維,不對其給予過多關注,自然就能減輕這些想法對我們的影響。

如果你想要擺脫「操心」的命,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另一方面,心理治療中的正念療法也指出,要學會接受現狀。當我們能夠接納自己時,便能收穫平靜的心態,不被一些繁雜的思緒所困擾。

因此,對於那些經常產生操心、焦慮感受的人來說,可以嘗試冥想、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自己的思緒從無意義的擔憂中走出來,減輕這些思緒帶來的負面情緒,從而獲得內心的平靜與安寧。

如果你想要擺脫「操心」的命,建議你看看這篇文章

總體來說,盲目操心的思維習慣是可以通過後天努力克服的。學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減少自己對他人的控制欲,接納自己的想法等方式,都能有效減少操心,降低無意義的擔憂對自己身心健康造成的影響。

作者

第一心理主筆團 | 神奇小小

參考資料:

《行為學:控制》


微信公眾號:第一心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心理 的精彩文章:

情緒成熟的人,具有哪些表現?
孩子有這3個「缺點」,家長不要慌張,將來他會很有出息

TAG:第一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