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幸福?
在這個世間,每個人都會面臨這樣那樣的問題。事實上,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製造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個問題解決了,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循環往複,不曾少息。
現實問題,只要努力多半不難解決。但繼續對人生做深層思考,觸及心靈深處,必然會碰到生命存在的共同問題——何為幸福?我說誰?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何為命運?活著為什麼?等等。這些也是人類永恆的困惑,如果找不到答案,心靈是無法真正安寧的。千百年來,人們始終沒有停止探討和追尋,但答案往往來自思維,來自猜測和推斷,來自有限的個人經驗,而不是對生命真相的體證。今天,我想從佛法的角度,談談對這些問題的認識。
何為幸福?
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生存問題,也就是基本溫飽。這是屬於物質層面的需求,相對比較單純。除此而外,我們還想進一步獲得幸福,這是所有人關注並孜孜以求的。那麼,幸福究竟是什麼?是由物質還是精神所決定?如果幸福僅僅取決於物質,那就應該可以量化,可以總結出一個幸福的達標指數,比如有多少錢,或有什麼條件,等等。可事實又是如何?多數人在生活清貧時,往往會將希望寄託於物質改善,這也是人們熱衷於賺錢的動力所在。但在當初設定的目標一一實現時,除了給我們帶來一些暫時滿足,預想中的幸福似乎並沒有如期而至。可見,幸福未必是改善物質就能解決的。
那幸福究竟是什麼呢?我的定義是:幸福只是一種不穩定的感覺。這種不穩定的感覺,固然和物質條件有一定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在於自身心態,在於我們對自身需求的定位,這才是問題的根本所在。如果缺乏良好心態,或對物質的需求永無止境,那麼,幸福將永遠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所以說,幸福不僅是唯物的,更是唯心的。
探討人生幸福,首先需要對苦、樂的關係具有正確認識。
從佛教觀點來看,人生是苦。許多人對這一定義不理解,並以此推斷,佛教必是消極悲觀的。因為在我們的感覺中,並非一味的苦,而是苦樂參半、悲喜交集。那麼,佛陀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歸納呢?
其實,佛教也將人的感覺分為五種,分別為苦、樂、憂、喜、舍。其中,苦和樂偏於物質層面,憂和喜偏於精神層面。雖然理智也告訴我們:苦樂憂喜都是無法避免的人生常態。但在內心,誰又不是趨樂而避苦呢?事實上,這也是一切眾生的本能。人類的五千年文明,同樣是在幫助我們擺脫痛苦,獲得快樂。但結果又是如何?我們有了古人難以想像的豐裕生活,但痛苦就此解決了嗎?煩惱就此消失了嗎?
可見,佛教所說的人生是苦,並不是就現象而言,而是透過現象所作的本質判斷——苦是人生本質,而快樂只是對痛苦的一種緩解。現實中,沒有哪種快樂是具有本質性的。所謂本質,也就是說,這種快樂無論什麼時候享受,也無論享受多長時間,它都是快樂的。我們能找到這樣一種絕對、不變的快樂嗎?
事實上,任何一種快樂都有某種痛苦與之對應。當我們被饑渴之苦折磨時,吃飯會成為快樂;當我們被思念之苦纏繞時,親人相見會成為快樂;當我們夜不成寐時,安然入睡會成為快樂。如果去掉饑渴、失眠這些前提,吃飯和睡覺會成為快樂嗎?當我們不想吃卻不得不吃,不想睡卻不得不睡的時候,同樣的事立刻就轉為痛苦了。只有當我們需要吃飯、睡覺並為之所苦時,才會因為這種痛苦得到緩解而產生快樂。從這個層面來說,痛苦有多少,由緩解痛苦所帶來的快樂就有多少。
現代社會物質豐富,也比古人有了更多緩解痛苦的途徑。古人離別時,天各一方,音訊渺茫,這種思念因難以解決而與日俱增。一旦相見,由此產生的喜悅可謂強烈之極,這在古代詩文中也有大量描寫。但現在我們想念一個人時,可以立即撥通電話。如果覺得只聞其聲不夠,還可通過視頻相見。再或者,買張機票就能很快見面,哪怕遠隔重洋,也不再是無法逾越的障礙。但正是因為易於緩解,這種由相思帶來的痛苦就很膚淺,很有限。相應的,所產生的快樂也很膚淺,很有限。
因為不了解生命真相,我們才會產生諸多煩惱。但人們往往看不到這一點,以為改變世界才是解決痛苦的有效途徑。這一定位的偏差,使得我們在改善物質條件的同時,又在不斷製造煩惱。甚至可以說,製造問題的速度遠比改善世界的進程更快。所以,今天的人雖然享有高度文明,卻比古人活得更累,壓力更大。原因無他,就在於慾望太多,煩惱太多,這也是人生之苦的根本。惟有消除內心的惡性需求及煩惱,才能從源頭解決痛苦,成就解脫自在的人生。
其他宗教往往將幸福寄託於天堂,寄託於外在拯救。其實,改變環境只是換湯不換藥的被動舉措。倘若生命品質不曾改變,由此帶來的安樂只是暫時的。因為生命的迷惑還在,就會源源不斷地製造煩惱,製造輪迴。佛教認為,惟有體證生命真相,才能從根本上轉迷為悟,超越痛苦。此外,佛教還特彆強調自力,即自身努力,這也是佛教區別於其他宗教的主要特徵之一。其他宗教主要強調他力,只要具有信仰,就能因此得到救贖。而在佛教修行中,雖然也依靠佛菩薩的加持力,但主力卻是自己。
當然,僅僅依靠自己還不行,還需要有智慧,有方法,所謂「以己為舟,以法為舟」。否則,往往會走上自以為是的歧路。這裡所說的法,就是佛陀告訴我們的修行之道,簡單地說,就是三學八正道。佛教以「佛、法、僧」為三寶,為皈依對象。其中,佛是我們改善生命的榜樣,法是認識生命真相的方法,僧是指導我們使用方法的導師。由依止佛法僧三寶,而能究竟地解脫自在、離苦得樂。
教遵天台 行歸凈土
TAG:東台彌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