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當網民數達8.29億,互聯網還有紅利期嗎?

當網民數達8.29億,互聯網還有紅利期嗎?

據CNNIC日前發布的《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底,中國網民規模達到8.29億,手機網民規模達到8.17億人。中國互聯網發展20餘年的時間,改變了許多的行業,社交、搜索、資訊、電商、視頻、直播、團購、外賣、共享出行等互聯網創新形式,在不同領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也催生了騰訊、百度、阿里、優酷、愛奇藝、抖音、美團、滴滴、摩拜等巨無霸和獨角獸企業。

許許多多的創業者享受到了互聯網發展的紅利,成就了自己的名聲和利益,為社會生活帶來巨大的改變。馬雲將淘寶發展成為世界最大的電商平台,自己也成為中國首富,創業人的精神偶像,杭州也因為有阿里巴巴有了互聯網創業的強大基因;馬化騰從郵箱做起,打造了QQ和微信兩個社交巨無霸,擔起深圳互聯網發展的領頭重擔;百度將搜索做到極致,成為互聯網信息的強大入口,人工智慧和無人駕駛成為未來發展的強大支撐力。互聯網創業,成就了劉強東、李國慶、王興、張朝陽、丁磊、賈躍亭、周鴻禕、雷軍等一大批成功企業家,他們經歷了巨大的困難,也獲得了不菲的財富。

然而,互聯網創業路上還有無數的艱辛,痛苦的掙扎自不必說,垂死的將精力也有很多企業家經歷過。馬化騰、劉強東、丁磊都曾面臨生死邊緣,從死亡線上掙脫後,才一步步發展到今天。在團購領域,經歷了」千團大戰「,最後活下來的不過幾家;在網路視頻領域,56網、酷6網都已死去,優酷土豆也都成了阿里文娛的一部分;共享出行,滴滴快的燒錢大戰最終以滴滴勝利收場;前兩年風風火火的」區塊鏈「,也讓許多投機者無功而返。互聯網的每一個領域,都經歷很激烈的競爭,才沉澱出今天的模樣。

過去十年,互聯網模式以摧枯拉朽之勢進入許多傳統行業,燒錢、拉用戶、造流量,談模式、做高估值、上市套現,這一標準化流程被許多大佬諳熟,並在不通的領域複製。然而,在2015年股災之後,金融體系也遭遇危機,P2P暴雷,讓市場上的熱錢不再輕易為互聯網模式買單。

金融機構越來越青睞於實體企業的互聯網轉型,而非純互聯網模式的攻城略地。2019年,新能源汽車、無人駕駛、人工智慧、區塊鏈和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升級,會成為重要的方向。在這些領域,會催生新的市場紅利。

2019年,還有一大潛力市場待挖掘,就是如何把非網民變成網民。這裡有5.62億人,他們或居住在農村,或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有限,還有就是許多老人還未享受互聯網的便利。誰能找到挖掘這個潛力市場的模式,誰就會成為下一代互聯網巨無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水觀察 的精彩文章:

春節還沒結束,2019年的京城第一場雪就到了
阿拉丁陽仁強:「新零售」的未來應是「線下場景+線上社群」

TAG:易水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