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意畫心——南宋畫壇「瘋子」 梁楷的禪宗美學
他是一個行徑相當特異的畫家,山水、花鳥、人物並精,師法賈師古,而且青出於藍。其畫有多種風貌:工整,如宗法唐代吳道子,北宋李公麟,而變為自家風貌,屬院體;工寫結合類石恪;粗放者,大筆潑墨,淋漓酣暢,為他所獨創的減筆畫。
梁楷是南宋寧宗時期的畫院待詔,皇帝曾經特別賜他金帶,據說梁楷在面對這一至高的榮譽時並未接受,而是把金帶掛在院中,自己飄然而去,完全不想受制於他人,人稱"梁瘋子"。
明代郁逢慶《書畫題跋記》對梁楷有這樣的評論:「畫法始從梁楷變,觀圖猶喜墨如新。古來人物為高品,滿目煙雲筆底春。」
與他細密精工的八高僧故事圖卷相比,《潑墨仙人圖》和《李白行吟圖》這樣的作品在人們心目中更能代表梁楷的畫風。
《潑墨仙人圖》
《潑墨仙人圖》也許只是梁楷一時興到偶然所作,率性、瀟洒中甚至透出一些醉意,全圖以大筆塗抹,只在臉部略作勾描,畫出緊密攢聚在一起的雙眼鼻口。仙人的形態很明顯是對正常人相貌的一種誇張,更可能是梁楷對自己內心的寫照。
此畫以水墨潑寫,筆觸簡潔,卻畫盡仙人仙姿。讀其畫,只覺痛快淋漓,不拘法度,放浪形骸。
《李白行吟圖》
寥寥數筆就把"詩仙"那種縱酒飄逸、才思橫溢的風度神韻,勾畫得惟妙惟肖。畫家不拘泥於瑣末細節,而是突出詩人的性格特徵,選取最能反映詩人精神狀態和思想情緒的瞬間動作,加以概略的描繪。
《斫竹》
與《潑墨仙人圖》命運不同的是,梁楷另外兩件人物作品《斫竹》和《撕經》流傳到日本,畫面至今仍保持著最初的樣貌。
《撕經》
《潑墨仙人圖》因為大量的題詩而喪失了本有的詩意和"光暈",而《斫竹》和《撕經》卻因為沒能得到題詩或者"箋注"顯得更加意味深長、富於"禪意"。
布袋和尚圖頁
?
梁楷是一位受儒、道、釋三教思想影響的一代大家,開一代繪畫藝術之風,有著強烈的時代特點;而他的減筆人物畫,則開創了中國繪畫史上的新天地,豐富了中國畫的藝術表現手法,體現了中國繪畫藝術的審美觀念和發展潮流。
TAG:夷微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