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2,很多人都哭崩了…
終活,近年來流行於日本的一個概念。
具體意義為:在身體健康的時提前安排自己的後事,生是有尊嚴的生,死是有尊嚴的死。
舉止中所透露的,是對死亡的超脫態度、對生命無限崇高的坦然。
基於這一元素,導演砂田麻美為父親拍攝了一部紀錄片。
影片中,老人身患絕症,只剩下半年不到的生存時間。他非常無奈,皺著眉頭詢問女兒:「整天拿個攝像機追著我跑算什麼?」
語氣無奈又心疼,不是因為留戀這個世界,而是因為擔心留存於世上的親人…
片名:《臨終筆記》。
故事的基調,是平淡。
可以用「記錄老人瑣碎生活」來形容,也可以深化為「一個樂觀的老人準備好去死」。
每一天,老人都是很快樂,說話聲音很大,元氣滿滿,根本不像一個重病患者。這裡轉轉,那裡瞅瞅。
爭取在離開之前把家裡的每一個角落記在心中,還樂呵呵調侃之前和自己分居的妻子。
「你看,我們像不像周末夫妻?」
他有一個筆記本,記滿了此後半年需要做的事情。
「造訪神父,諮詢一下葬禮費,看能不能稍微便宜一點」、「在還能行走的時候和親友告別,絕不留下不體面的印象」、「教導兒子,讓他有足夠的能力成為一家之主」、「陪伴孫女,希望她們不要忘記慈祥的爺爺。」
最重要的一項,是關於妻子的。
這件事情,在老頭心裡徘徊了無數次,讓他痛苦,也讓他甜蜜。
他總是覺得:既然結婚了,就應該過平平淡淡、家裡長短的生活。不必多說甜言蜜語,只要能在天冷的時候提醒對方加衣,深夜的時間等待對方回家,就是最好的關心。
但他忽略了:很多時候,感情都是要說出口的。一味沉默付出、沉默隱忍,很可能無法讓對方感知到美好。
所以,這一次,他要鄭重的告訴妻子,鄭重表達自己的真心。要說一句,我愛你…
豆瓣上,這部電影評分高達9.2,是紀錄片類型中難以想像的好分數。
觀眾評論:看到三分之二的時候,電影院響起此起彼伏的哭泣聲。幾乎所有人都等到字幕全部走完音樂放完才離席。大家好像在電影院里參加一位故去友人的葬禮一般。
沒有戲劇化的情節,也沒有特意賺觀眾眼淚的情緒渲染。整個過程,都是淡淡的,淡淡的告別生命,淡淡的迎接死亡。卻偏偏能戳到觀眾心裡最柔軟的一個點。
看著老頭坦然的態度,觀眾頭一次感悟到:原來,等待死亡是這麼一件平常、有尊嚴的事情。
可以全方位安排自己的葬禮,可以放慢生活腳步,可以用最柔軟、最溫柔的心態面對周圍的一切。
不知道什麼時候,這些東西就再也看不見了。在徹底失去之前,一定要率先學會珍惜啊。
看著親人們不舍、拚命忍住眼淚的神情,觀眾感到心碎:生死有常,但總抵不過對生的眷戀,不願失去親人陪伴的遺憾。
大家都很難過,不願老頭走得那麼快,希望一家人生活在一起的時間能長一點,再長一點。
但他們也很理智。如果結局已經註定的話,就應該高興的陪著老頭,讓過程變得更加愉快,更加美好。不管什麼時候,美好都是比痛苦珍貴的。
最有意思的,是已經94歲的,老頭的媽媽。兩人都已是腳步蹣跚、白髮蒼蒼。
這天,他們去了年輕時第一次吃到鮑魚的餐廳,回憶起從前安寧的時光。
老頭髮出感嘆:如果能和你一起走,那事情就簡單多了。
媽媽立馬高興的回答:對哦!在他們心裡,能有至親之人的陪伴,就已經是最大的幸福…
故事結束後,點點被震撼了很久。
因為老頭通透的思想,也因為故事中親人的態度。
在他們的渲染下,死亡不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是一次有趣的、關於離開的「旅行」。走之前,需要和親人告別,需要確定離開的方式,需要交接好周圍的一切。
所有事情都準備好後,淡然的離開。不會覺得遺憾,也不會覺得不舍。
因為,生活上的失去,並不代表回憶的歸零。想念,會讓一個人永恆。
-END-
※色彩贊、鏡頭美,這部日本青春片能讓所有人引起共鳴!
※奧斯卡最佳電影引進,國產好片不斷,3月院線電影真的太猛了!
TAG:電影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