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滴滴「拆分」自動駕駛?發出「提速信號」「GGAI頭條」

滴滴「拆分」自動駕駛?發出「提速信號」「GGAI頭條」

面向自動駕駛汽車的競賽已經全面展開。

近日,滴滴出行旗下一家名為:上海滴滴沃芽科技有限公司(滴滴沃芽)的全資子公司宣布成立,註冊資本1000萬人民幣,公司法人代表是鄭建強,其也是此前獲得北京自動駕駛路測資格的滴滴子公司蘇州滴滴旅行科技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

滴滴沃芽的經營範圍包括智能駕駛汽車技術、自動駕駛汽車技術、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內的技術開發等,是目前滴滴出行旗下子公司中唯一明確註明設計自動駕駛汽車業務的主體。

這也被視為滴滴出行今年可能會在自動駕駛業務板塊有重大的戰略布局,而獨立子公司運營,也被業內人士猜測為可能是為後續的獨立融資做準備。

一、低調布局

去年5月,滴滴出行獲得了在美國加州測試自動駕駛汽車的許可。根據加州機動車管理局的網站,自5月10日起,該公司被允許在該州測試自動駕駛汽車。去年9月,滴滴又在北京拿到了自動駕駛技術路測的牌照。

2016年收購優步中國業務的滴滴,是眾多希望在與矽谷科技巨頭的競爭中獲得優勢的中國公司之一。

就在2018年初,滴滴出行透露,他們已經完成了自動駕駛汽車的一系列駕駛測試,這標誌著該公司在追趕全球自動駕駛汽車熱潮的道路上又一個里程碑。

在當時該公司的年度會議上展示的一段視頻中,該公司首席技術官張博(Bob Zhang)在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原型車的內部進行了介紹。當時披露的數據是,自2017年以來,該公司在中國和美國的三個城市投入了超過10款自動駕駛原型車進行路測(根據最新的消息,目前滴滴的測試車隊規模在40輛左右)。

自動駕駛汽車在中國是一件大事。中國的三大科技巨頭——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BAT)——都在努力開發這項技術。儘管對未來持樂觀態度,但張博認為,大規模採用自動駕駛汽車至少還需要10年時間。

「我認為有兩種方法可以將自動駕駛技術商業化,」張博此前表態,「首先,進入一個拼車網路,為乘客提供移動出行服務。第二,向消費者銷售自動駕駛汽車。第二種方式在未來十年不會大規模發生。」

在張博看來,這背後的原因是,在技術成熟到足以在任何天氣條件和道路條件下安全駕駛之前,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擁有一輛只能在晴天或路況良好的情況下駕駛的自動駕駛汽車是沒有意義的。

從目前僅有的一些公開信息顯示,目前滴滴出行正在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動駕駛軟體,而硬體是由汽車製造商及合作夥伴配合。不過,滴滴出行並沒有透露具體項目的合作夥伴。

儘管取得了令人振奮的進展,但該公司在談論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時仍相對低調。尤其是滴滴出行原有業務在過去幾年遭遇到很多挑戰。

此外,和其他科技巨頭布局自動駕駛遭遇波折類似,該項目仍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因為「無人駕駛汽車受到很多技術以外的因素的影響,」一名滴滴發言人曾對外表示。

上述發言人表示,「改善駕駛安全是滴滴出行投資自動駕駛技術的原因,該技術將在未來叫車服務中得到巨大應用。」

相較於國外同行Uber、Lyft在自動駕駛出行服務領域的激進不同,滴滴出行對自動駕駛持嚴肅態度。

2017年3月,滴滴在美國加州成立了滴滴實驗室,專註於基於人工智慧的安全和自動駕駛技術。其中,滴滴美國研究院Voyager團隊技術負責人江韻,2009年畢業於上海計算機系ACM班,14年畢業於美國康奈爾大學,之前在谷歌Waymo項目。

在那之後,該公司與Udacity合作推出了一項自動駕駛汽車挑戰賽。公司還積極在積極招聘人才,並計劃投入更多的人力資源和資金。

此前,滴滴智能交通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家Henry Liu表示,滴滴將成為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領跑者之一。其表示,滴滴的獨特之處在於,它不僅是一家互聯網公司,是一家人工智慧公司,還是一家運輸公司。

滴滴的目標是將目前車端感測器從被動轉變為全面的感測器陣列,用於報告道路狀況。比如,滴滴出行目前可以通過滴滴平台實時的交通數據,準確預估每個紅綠燈路口的車隊規模,比如有一個滴滴的車輛停在離紅綠燈10米的地方,則可以認為這個路口至少有3輛車在等待。

二、獨立信號

獨立自動駕駛業務,或許是提速的一種信號。

去年以來,滴滴在與司機提成分配比例以及旗下順風車業務風險管理方面持續暴露出不少問題。這也在另一層面加速滴滴對於自動駕駛業務的布局速度。

眾所周知,滴滴平台對滴滴司機的每一單提成達到28%的比列。這一點成為廣大滴滴司機對平台的詬病。在去年發生了兩次惡性案件之後,被相關主管部門指明必須整改,滴滴順風車業務也被無限期下線。

而今年初滴滴的2018年財報顯示,去年虧損109億元(相當於每天虧損3000萬),其中用於乘客和司機的補貼更是高達113億元。而在今年滴滴宣布裁員15%(約2000人)的同時,宣布繼續擴招2500人已進行公司業務架構的戰略性調整。

從目前公布的招聘信息來看,其中內部負責面向未來的前瞻性工程技術團隊(Voyager團隊)仍在招聘自動駕駛相關技術崗位(包括模擬測試、路測、感知研發、規劃與控制研發等),此外還有自動駕駛相關的政府事務經理等崗位。

而在產業鏈合作方面,去年滴滴和31家汽車產業鏈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以開放賦能為核心的「洪流聯盟」,推廣超過1000萬輛共享新能源汽車,並整合用戶需求,定製化汽車的設計和生產。

這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滴滴還會與合作夥伴開發專為共享出行設計的智能汽車。去年,雷諾-日產-三菱聯盟和滴滴簽署了一份諒解備忘錄,「探討未來電動汽車共享計划上的商業合作,同時面向推出機器人車輛叫車服務」。

而對於汽車製造商來說,確實也可以從合作中獲得重大利益——不受限制地獲取客戶行為數據。滴滴每天提供300多萬次出行,這些信息可以用來加速自主駕駛汽車項目的開發。

去年3月,滴滴出行宣布將從法國主權專利基金(SPF) France Brevets購買約150項專利。這些專利將賦予滴滴研發無人駕駛汽車的技術優勢。

這項專利交易也是在滴滴與日本軟銀(SoftBank)合作投資東京計程車(Tokyo Taxi)之後達成的。東京計程車是日本當地的一款計程車應用,幾乎壟斷日本計程車市場。

此次,滴滴獲得的專利均與自動駕駛車輛設備相關,包括激光雷達、雷達和平視顯示(HUD)技術,這也被視為滴滴正在布局自動駕駛全棧技術。

此外,滴滴旗下滴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滴圖科技」)在去年提交了導航電子地圖製作的甲級測繪資質申請,並獲得批准。這掃清了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應用中最重要的高精地圖測繪資質障礙。

而依靠龐大的運營車隊規模和行駛里程,滴滴無疑將是全球最大的高精地圖眾包平台。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滴滴全年為全國400多座城市的4.5億用戶,提供了超過74.3億次的移動出行服務。

這些都是滴滴為商業化運營自動駕駛業務做前期準備,並且希望縮小與Waymo、Uber、Lyft和通用汽車旗下Cruise Automation等公司的差距。

滴滴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程維不止一次強調:「自主駕駛和人工智慧是移動的未來。」滴滴正在積極布局高級別智能駕駛以及V2X技術研發,滴滴平台上每天產生大量數據,為訓練智能駕駛演算法打造了得天獨厚的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高工智能汽車 的精彩文章:

豐田開路,視覺高精地圖+眾包「春天來了」 「GGAI頭條」
交互、屏幕尺寸、圖標UI設計,汽車座艙HMI用戶痛點有哪些?

TAG:高工智能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