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批評網路文學,您會嗎?

批評網路文學,您會嗎?

從1998年蔡智恆把《第一次親密接觸》貼在網上,網路文學歷經二十年的風風雨雨迎來了繁榮發展。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網路文學的生產機制與價值重構》(批准號為2012BWY004)研究指出,在網路文學繁榮的背後是網路批評的嚴重滯後,需要儘早建立起與網路文學發展相適應的批評體系和批評方法。

原文 :《網路文學批評滯後於網路文學創作》

作者 |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鄭崇選

圖片 |網路

網路文學的影響已溢出文學圈

網路文學在中國的發展至今已經持續近20年,有研究者統計,在網路上活躍的作家已經更替了4代。當前的網路文學發展與之前的發展階段已經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說早期的網路文學主要是憑藉著寫作者個體的努力和寫作自由度的發揮,在強大的傳統文學體制之外,用個人努力找到自己的發展空間,那麼現在的網路文學發展背後則是資本的強大控制力,網路文學已經成為龐大的文化產品生產鏈條的一個環節。正是資本的強力介入,帶來了當前網路文學產業層面的繁榮。網路文學繁榮帶來的影響是巨大的,它的影響已經大大溢出了傳統體制之內的文學圈的框架,在時代精神價值的養成、青少年思想的培育、社會文化熱點的聚焦、文化產業的繁榮等各個層面都可以看到網路文學的影子。

近年來,網路作家的社會影響力有顯著的提升。無可否認,在以作協為主導的主流作家體制之內,網路文學作家的地位還是邊緣化的,甚至很多網路寫作者並不被認為是作家,而只是一個寫手,一個高產的碼字工人。但是從讀者的佔有率的角度來看,很多網路文學作家已經擁有了傳統作家無法比擬的影響力,一些市場較為成功的網路文學作家的讀者佔有率是驚人的,有的甚至有幾百萬上千萬的粉絲。特別需要指出的是,這些網路文學作家在很多青少年的心目中就是他們的明星,他們從關注網路文學作家的作品進而開始關注其日常生活。

從文化產業的層面看,網路文學的生產已經超越了單純的文本生產,而逐漸成為一個完整的文化產品的生產鏈條,完成了從內容生產向版權產業的轉變。一部成功的網路文學作品可以轉化為紙質出版物、電影產品、網路遊戲、漫畫產品乃至很多其他衍生產品,比如《斗羅大陸》《星辰變》《盜墓筆記》《斗破蒼穹》等熱門的網路文學作品均實現了多種形式的轉化。從對青少年的思想培育的角度來看,網路文學的影響也是有目共睹的。隨著智能手機為主的移動終端的發達,碎片化閱讀成為青少年主要的閱讀方式,我們可以看到網路文學在青少年的閱讀生活中佔有了很重要的地位,甚至很多小學生平時看的都是由網路文學作品改編的動漫書,這種影響力對於青少年的身心成長將會產生很多無形的影響,網路文學的語言方式、思維方式和認知世界的方式也會在青少年以後的生活中產生各種形式的表現。從當代思想文化形態的建構層面來看,網路文學作品已經很深地成為其有機組成部分,我們可以看到近年來產生的很多當代文化熱點都是由網路文學作品引起的,比如《延禧攻略》《花千骨》《蝸居》《甄嬛傳》《步步驚心》《失戀33天》《搜索》《裸婚時代》等都引起全國熱播,進而帶來巨大的話題效應,而關於玄幻、穿越、遊戲歷史、職場爭鬥等文化形態也非常具體地成為建構當代思想文化特徵的有機組成部分。

開拓網路文學批評的具體路徑

網路文學批評之所以嚴重滯後於網路文學創作的實踐,確實有一些傳統文學批評工作者不大適應的困難和挑戰,比如文本的巨大體量、評價標準的難以建立、傳統批評方法的失效、批評人才的缺乏等。這些困境導致了當前網路文學的滯後性和無力,給文學批評提出了巨大的難題,但同時也給傳統的批評方式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新的發展向度,我們應該積極面對火熱的網路文學創作實踐,儘早建立起與網路文學發展相適應的批評體系和批評方法。具體來說,要在切實、深入地了解網路文學現有生產機制與特性的前提下,通過一些有代表性的寫作樣本與文學案例,仔細分析完整的生產過程、讀者的接受機制、網路文本生產場域的建立、讀者對於作者的影響以及網路文學文本所營構的獨特的亞文化特徵;進而立足於整個文化產業生產的層面,分析網路文學創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文化產業的特性對於網路文學文本的改造等;最後要站在當代文化形態健康發展的角度,揭示出網路文學所傳達的文化思想內涵對於當代中國文化形態的建構作用,以及在其中發揮的積極或消極的作用。這樣的文學批評需要跨學科的研究視野,也需要特別的勇氣,更需要文學批評工作者具有使命意識和挑戰精神。

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路文學的用戶規模達到3億5255萬,網民使用率達到46.9%,較之2016年年底3億3319萬的用戶規模增長了5.8%。其中,手機網路文學用戶規模為3億2668萬,網民使用率為45.1%,較之2016年年底3億377萬的用戶規模增長了7.5%。可以說,中國網路文學產業的欣欣向榮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移動設備普及和人口紅利疊加的基礎上,因此即便在內容生產方面仍有欠缺,龐大的用戶基數也為產業擴張提供了天然優厚的條件,國內網路秀場直播、手機遊戲、網路影視等其他產業亦是如此,而網路文學與後者的泛IP跨界合作也正處於追求共贏的「蜜月期」。但是,資本力量對網路文學作品藝術性的打壓愈演愈烈,全版權IP運營模式的後果是面向跨界改編的作品更容易脫穎而出,類型化創作反而導致了文學生產可能性和多樣化的減損。長此以往,網路文學的表面繁榮只會帶來讀者紅利的消耗,對文學乃至網路文學產業的發展有弊無利。

數字媒介形態本身對文學生產、傳播和接受機制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與之相適配的文學批評方法和話語卻面臨著乏善可陳的困境。這就要求我們積極面對火熱的網路文學創作實踐,切實、深入地了解基於媒介形態演變的網路文學的現有生產機制與特性,儘早建立起與網路文學發展相適應的批評體系和批評方法。通過分析網路文學批評實踐的現狀和批評主體的實際構成,適當引入媒介環境學理論,揭示數字媒介在網路文本生產場域的建立、讀者的接受機制及其對於作者的影響以及網路文學經典文本遴選中所營構的特殊場域,嘗試列舉新媒介文藝批評的宏觀方法論,以期在梳理網路文學批評與媒介形態關係的過程中,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開展網路文學批評的具體路徑。

文章原載於社會科學報第1646期第5版,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文中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社會科學報 的精彩文章:

中國法國史研究四十年,現在變成了什麼樣?
你多久沒看人民軍隊報刊了?

TAG:社會科學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