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怎樣行善積德?六位高僧大德為你做出了典範!
作為能力有限的普通人,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行善積德、慈愛眾生呢?以下這些高僧大德慈憫眾生的行為,我們理應效仿隨學。
01
智舜法師:為救眾生割耳朵給獵人
隋朝智舜法師在亭山居住時,一天,有隻野雞被獵人追捕,飛到法師房中。法師苦勸獵人放了野雞,獵人不聽,他就割下耳朵給獵人。獵人大吃一驚,扔下弓箭,把打獵的老鷹也放生了。周圍好幾個村子的獵人從此也都放棄打獵。法師每次見到貧困的人,都是淚流滿面,省下衣服、飲食周濟他們,如此關懷眾生,無微不至。
我們也應如此,對待眾生如同對待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以平等慈心關懷照顧,常常想到給予眾生利益、安樂。
02
靈裕法師:慈悲又恭敬
有一位靈裕法師,是位博通經論、名聞海外的大德。傳記上說他布施時「悲敬兼之」,既慈悲又恭敬。
他供養出家人上千件袈裟,送給病人不計其數的醫藥。每次得到好食物時,一定供養僧眾,而且對畜生從不呵斥、唾罵一句。他要批評小孩或教誡門人時,口稱自己的名字,尊稱對方為「仁者」,苦口婆心地告誡,聽者無不感動落淚。
03
高庵禪師:口裡說手裡做都不損眾生
宋代高庵禪師住雲居山時,聽到出家人病重遷到延壽堂,他就嘆息不已,如同自己生病一般。禪師每天早晚都去問候病人,親自煎藥,嘗葯後才拿給病人吃。每到天氣稍冷時,禪師會撫著病人的背說:「衣服夠嗎?」天氣熱時,觀察病人的臉色說:「是不是太熱?」對於去世的病人,不論有沒有錢,常住都一律照禮數送終。
《普賢上師言教》中說:如經中說的「慈身業、慈語業、慈意業」,口裡說的、手上做的,都不要損害眾生,唯一應當真誠慈愛。我們應如是實行,靈裕法師、高庵禪師正是我們的榜樣。
04
智暉禪師:照顧病人修慈悲心
唐代智暉禪師,曾建過一間浴室,供出家人洗澡,還同時布施水和醫藥。有一位比丘得了麻風病,大家都不喜歡他,智暉禪師照樣幫他擦洗。洗了不久,只見眼前一道神光,香氣撲鼻,他吃了一驚,比丘已經消失不見了。原來是聖者的示現。
佛曾說:在我滅度之後,要好好供養病人,因為病人中多有聖賢示現。阿底峽尊者說:照顧久病的病人,與實修空性大悲藏相同。所以,遇到病人時,要好好修習慈心。
05
曇選法師:和乞丐一起吃飯
唐代曇選法師,性格慈悲,從不積蓄財物。他平常放一口大鍋,把乞丐們得到的食物,一起放在鍋里煮成稀飯,讓乞丐排成一列坐好,親自為他們舀稀飯。每每見乞丐中有穿得破爛、身體消瘦的,便情不自禁地流淚。吃飯時也和乞丐坐在一起,沒有任何講究。法師如此關懷照顧乞丐許多年。
06
智凱法師:盡心照顧小動物
唐代還有一位智凱法師,曾經住在浙江餘姚的龍泉寺。按當地風俗,小狗崽多數被扔到路上。智凱看了心疼,便收養這些小狗,約有三十、五十隻之多。他還用被子給小狗睡,也不嫌狗臟。對曾做過母親的旁生,應當這樣學習慈憫行。
在日常生活中,總的應按《普賢上師言教》中的教言行持:
身體一切威儀應當溫文爾雅,寂靜調柔,不害別人,精勤地利益別人。
口裡說的每句話,都不要藐視別人、駁斥別人、諷刺別人,應當說諦實、悅耳的語言。
意識也是如此,如果要饒益別人,應當以調柔威儀、溫和的語言等手段,讓別人把自己看成菩薩,心裡唯一希求利他。
要觀想:願我生生世世不損害眾生,乃至一根毛髮也不損害,唯一對眾生做饒益。要這樣反覆發願。
尤其是對依靠自己的眷屬、奴僕、旁生等,唯一行持饒益,下至門犬以上都不能毆打、役使,傷害他們。隨時隨地,行為、語言、思惟都要仁慈。
※廣欽老和尚往生前給眾人的《金剛棒喝》!
※改命先認命,感恩後得福!
TAG:妙法佛音禪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