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國與農業國的對決:甲午戰爭中國沒有贏的機會!
史海鉤沉第1期——民族大冒險:日本近代崛起三部曲之甲午戰爭!
提起我們的鄰國日本,很多人骨子裡是瞧不起日本的,因為近代以來也曾被列強殖民的日本在崛起後對中國進行了多次侵略而且至今為止認錯態度仍然不太好。不過今天本文先不談日本對中國侵略造成的損失和傷害,先談談日本在近代如何通過「三步走」戰略崛起的。
近代日本的崛起還得從1853年說起,因為這一年美國人用堅船利炮強迫日本打開國門進行貿易並且建立了不平等的外交關係,隨後美國同日本簽訂了《日美親善條約》,日本淪為了美國的半殖民地。而這時日本民眾又由於幕府出賣國家利益不再效忠幕府,從而開始了「倒幕運動」並發生了多次政變,到1868年幕府統治徹底結束,與此同時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採用與英國一樣的君主立憲政體。
從此日本開始了自上而下的全面改革,走上了「脫亞入歐」的道路,整個國家都在向西方學習。政治上採用中央集權的方式,廢藩置縣;社會上廢除人與人之間的士、農、工、商的等級限制;教育上引進西方教育制度並在全國進行普及,選派優秀人才前往國外留學;陸軍向德國學習,海軍則向英國學習……而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就制定了「宣布國威於四海」的目標,這也註定了日本在崛起後要跨入列強的行列侵略他國的步伐,而與之相鄰卻依然保守的朝鮮和中國則成了日本這匹正在成長的狼眼中的肉。
正所謂小車好轉彎,日本決定走上發展近代工業的道路之後,僅僅過了4年就開始有所行動了,1872年日本開始侵略當時中國的附屬國琉球,1879年全面吞併琉球並將其改名為「沖繩」,並設置縣一級的政府。日本順便還在1876年開始入侵中國的另一個附屬國朝鮮,強迫朝鮮簽訂了相關的不平等條約。
在接連侵略了2個中國的附屬國之後,日本將目標瞄準了中國。1894年朝鮮爆發「東學黨起義」,中國和日本都派兵前往鎮壓,但是在鎮壓完成之後日本卻賴著不走了,並且有同中國開戰的苗頭。當時的中國雖然想竭力避免戰爭,可最後還是同日軍在朝鮮爆發了衝突,中日「甲午戰爭」正式爆發。
「甲午戰爭」的大致過程在中學歷史課本上就有,在這裡就不進行贅述了。這裡主要講一下「甲午戰爭」的性質。「甲午戰爭」中中國軍隊和日本軍隊使用的武器並沒有代差,但從本質上來講是落後保守的封建王朝跟正在崛起的工業國家之間進行的一次小規模的較量。從作戰區域上來講「甲午戰爭」分為陸上戰場跟海上戰場,陸上戰場主要在朝鮮半島和中國旅順,海上戰場主要在黃海,對於中國來說陸上戰場有葉志超瘋狂撤退500里,海上有方伯謙不戰而逃,再加上各個朝廷內部黨派之間的相互鬥爭、掣肘和自保,就已經註定了中國要失敗的命運。
兩國體制上的差異就註定了這場戰爭的結局,最終日本通過「甲午戰爭」得到了2億兩白銀,後來又通過「歸還」遼東半島又勒索了3千萬兩白銀,台灣、澎湖列島及其附屬島嶼也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巨額好處不僅讓日本嘗到了甜頭,更為日本的繼續崛起奠定了經濟基礎,至於慈禧太后有沒有挪用海軍軍費修建頤和園什麼的都已經不重要了。
而這中間還有一個小插曲,當時李鴻章代表清政府去日本馬關談判,希望能夠通過割地賠款停止戰爭,日本方面由於傾盡全力打這一仗也是元氣大傷需要休整,想要撈點好處緩一緩再說。但是日本有一位名叫小山豐太郎的狂熱分子希望將戰爭進行下去,並且在1895年的3月24日對李鴻章進行了一次刺殺以便阻止中日和談。作為封疆大隸兼一國大使的李鴻章左眼受傷,日本方面也大為緊張:萬一李鴻章一怒之下放棄和談回國繼續開戰,日本恐怕難以支撐下去,因此有人說日本主動挑起「甲午戰爭」是冒了一次險。
但歷史證明日本人多慮了,李鴻章只是以這個為借口才將原本的3億兩白銀賠款壓到了2億兩白銀,已經習慣了割地賠款息事寧人的清政府早就沒有繼續杠下去的打算了只是能少一點賠款就少一點。畢竟李鴻章一手打造的北洋艦隊都沒了,拿什麼跟日本聯合艦隊拼?事實也證明日本這一次冒險賭對了。
對中國來講《馬關條約》的簽訂與其說是和談,不如說是臨時將日本的主要針對目標從中國轉移到其他國家身上,只能算是暫時休戰而已。而對於日本則是通過「明治維新」發展近代工業提升國力,先入侵琉球、朝鮮、再以這些地方為跳板對中國發起挑戰,台灣也變成了日本的殖民地,從此日本躋身區域列強之一。隨著日本實力不斷提高胃口也會越來越大,而日本要實現稱霸東亞的目標之後想要進一步擴張就必須打敗依然壓制日本的龐大對手——沙俄,沙俄看著剛剛崛起就想著染指中國東三省的日本也是十分不爽。老牌帝國沙俄和新銳列強日本之間又會發生哪些故事呢?請看下期史海鉤沉!
通俗易懂的武器知識科普小站,歡迎關注我的企鵝號,謝謝!
※能夠獨立製造戰機和潛艇,小小瑞典為何如此強悍?
※征戰大洋:055驅逐艦是如何在大風大浪中保持穩定的?
TAG:火器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