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一紙婚約素未謀面的兩人堅守五十年,知縣為其主婚乾隆為之動容

為一紙婚約素未謀面的兩人堅守五十年,知縣為其主婚乾隆為之動容

封建社會民分四等即「士農工商」,商人的地位一直排在末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無商不奸」、「商人重利輕離別」是民間的一貫思維。不過凡事都不絕對,商人中同樣有愛國憐民、重情重義之人。清乾隆年間,就有一個叫程允元的徽商子弟將「情義」二字詮釋到了極致。

程允元,歙縣人,父親程勛著是揚州的鹽商,出生在這樣的家庭,程允元自然是令人羨慕。康熙年間,程勛著因生意上的事情來到京城辦事,在一家客棧中邂逅了平穀人劉登庸,雖然他身有功名,但那時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候補。原本素不相識的兩個人一見如故,越聊越投緣,最終他們決定結為兒女親家。

於是,尚襁褓中的程允元和劉家女兒劉秀石的終身大事,就這樣在兩位父親的歡聲笑語中定了下來。然而,相聚的時間總是短暫的,程勛著辦完事後返回揚州,臨行前交給劉登庸一對玉環作聘禮,劉氏則以一紙婚約為承諾,二人相約等兒女成人便成親。沒想到,此一別竟成了永別。

程勛著自歸家以後,生意上漸漸衰敗,他殫精竭慮仍未能力挽狂瀾,自己卻因過度勞累一病不起,不久便駕鶴西去了,程家也自此中落。而劉登庸卻於不久後被實授蒲州知州,舉家遷往任所。劉登庸膝下無子,僅有劉秀石一個女兒,雖不完滿卻也其樂融融。

可命運偏偏要捉弄這兩家人,好景不長,先是劉妻病逝,劉登庸唏噓感傷,也生了一場大病,相繼去世了。他臨終前將那對玉環交給女兒,囑咐她說:「程允元是你的夫婿,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你要切記!」父母去世後,劉秀石扶柩歸葬回到平谷,自此兩家音信斷絕。

是時,程允元在家服喪,遙聞未曾拜見的岳父大人劉登庸去世,悲痛惋惜,他帶著四處借來的盤纏千里迢迢來到平谷。根據父親在世時告訴他的一點線索,四處尋訪劉秀石。好不容易找到劉家的舊居,四周鄉鄰卻告訴他音信全無,還有的說劉秀石已經死了。程允元一心惦記著劉秀石的下落,無奈盤纏不多,只得就此南歸。

劉秀石將父母歸葬後,舉目四顧,孤苦無依,父親為官清廉沒有給他留下半點積蓄。最終她投靠在接引庵出家為尼的姑母,以針線活度日。因為與程家一直沒有聯繫上,託人打聽到消息說是程家已家道中落,程允元可能早已死去。為此,姑母勸說她另嫁他人,但她相信程允元未死,堅決不肯再嫁。姑母勸她出家為尼,她也不肯。

於是,劉秀石每天都在佛祖面前祈禱,希望程允元能前來迎娶她。然而她的祈禱從未靈驗過,依舊沒有程允元的任何消息。時間就這樣一年一年地過去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劉秀石依舊守著那對玉環,相信奇蹟總會發生的。

再說程允元,他自從歸家後,周圍鄰里都勸他另娶她人,不要苦了自己。每當這時,程允元總會嚴肅地說:「劉女生死未卜,我若另娶,豈不有負於她!」於是,程允元也堅守著那份年幼時就定下的婚約,一直堅守了三十年。在此期間,他謀得了漕運衙門的一份差事,跟隨漕船南來北往,也順便打聽劉秀石的音訊。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四月,一艘漕船停在了天津,本來接連幾日都是好天氣,可偏偏準備啟程時狂風暴雨耽誤了行程。程允元和同事們來到岸邊的茶館喝茶,無意中聽到有人說:某個尼姑庵中,有個女子為堅守婚約,都快六十了還未出嫁。程允元聽後,心中一動,趕緊上前詢問詳情。那人說是從城裡的一個乞丐那裡聽來的。

程允元找到了乞丐,才得知他原來是劉家的一位僕人,唯有他知道劉秀石的去處。程允元激動的熱淚盈眶,說不出話來,當下便讓僕人帶路前去見劉秀石。二人到了尼姑庵後說明了來意,前去傳話的尼姑回來轉告程允元說:「她不願見你,讓我轉告一句話,『桃夭梅實,所貴及時,衰年締花燭,聞者齒冷,敬謝程君,三生緣薄,夫復何言!』」

而此時,庵內的劉秀石早已是淚眼婆娑,拿著父親曾經寫下的一紙婚書,心中五味雜陳,盼了五十年的幸福終於來到了跟前。然而,摸著自己已經布滿皺紋的臉,再想想人言可畏,在幸福面前她選擇了退縮。

程允元聽了劉秀石的傳話後,痛苦不堪,央求尼姑再去傳話,可終究無果。老僕人實在是看不下去了,他讓程允元在庵中等候,他急忙奔到縣衙,向知縣把事情的來龍去脈講了個清楚。知縣聽後,感嘆二人對婚約的堅守,便讓人將劉秀石請到縣衙反覆開導。

知縣對劉秀石說:「你日思夜盼的不就是那程允元嗎,現在他來了為何又不見,你若擔心無父母主婚,我是一縣之父母便是你父母,我為你們主婚!」劉秀石聞言,潸然淚下,終於答應了下來。

於是,這場拖了五十年的婚禮終於得以進行,二人滿頭白髮,佝僂行禮。當地的百姓無不前來觀禮,看得人們淚如雨下。後來,知縣又上奏朝廷請求嘉獎,乾隆帝聽聞為之動容,下令旌表其家為「義貞之門」,程允元與劉秀石的事迹此後也被廣為流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古歷史 的精彩文章: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區為「行省」,那麼此前的都叫什麼呢?
為確保情報安全宋代用唐詩作為密碼,即便被截獲敵軍也無法破解

TAG:千古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