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要衝泡好一杯白茶,這些細節值得注意!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要衝泡好一杯白茶,這些細節值得注意!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企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說起大漢朝的武將,大家耳熟能詳的是一對甥舅:衛青與霍去病。

等到衛青老了,霍去病去世了,漢朝又出現了一員新的大將,叫做趙充國。

「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失之毫釐,謬以千里」等辭彙,與他有著緊密的關係。

公元前63年,漢朝的邊疆又出現了戰事。

羌族打算和匈奴聯合,攻打漢朝的「鄯善」和「敦煌」兩座城市,以切斷漢朝與西域的通道,從而在政治上孤立漢朝,達到他們吞併西域諸國的目的。

漢武帝的孫子漢宣帝劉詢(就是當年流落江湖的衛皇孫),聽到這個消息,急忙求教於老將軍趙充國。

趙充國詳細分析了漢羌之間當下的形勢,他說,羌族是個大族,族裡小部落很多,各正為政,互相狐疑,很容易離間他們。他們現在之所以聯合起來,想必是有人暗中許了他們什麼好處。我建議我們現在要派人去安撫他們,藉機了解羌族和匈奴合作的真相,再作打算。

謀定而後動,好主意。

漢宣帝於是派了一個叫義渠安國的人去做安撫使。

義渠安國,是個義渠人。義渠,也是邊疆少數民族的一枝。起先,他以同為少數民族為由,深深地同情羌族人,簽下了一些讓步的條約。

沒想到羌族人得寸進尺,進一步進犯漢朝疆域。義渠安國因此而受到了趙充國的彈劾和皇帝的批評。

於是義渠安國這個耿直boy第二次去羌族的時候,完全把老將軍趙充國的計策拋到了腦後。

他痛恨羌人的狡猾,把羌族的三十幾個小部落的首領,抓起來殺了。同時還殺了一千多羌族平民。

這下羌族人不幹了,紛紛起兵反漢,攻擊漢人居住的地區,殺人成河。給邊疆造成動亂。

消息傳到西安,趙充國感嘆道: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原本的策略是安撫並私下查察,在義渠安國的導演下,變成了血流成河,難怪漢朝中期,兵禍又再一次集結在西北邊疆。

帶兵打仗,安邦治國,都需要有一個認真細緻的執行者。再好的計策,如果沒有人嚴格遵照執行,再好的計劃,終將付諸流水。

《2》

這跟泡白茶的道理是一樣的。

原本是一泡好白茶,產區好(高山),工藝好(日光萎凋),儲存好(溫度濕度標準),正常情況下,會沖泡出鮮香甜潤的茶湯來。

然而,若在沖泡時,選擇了不適當的茶具(紫砂),不適當的水(自來水),不適當的出水方式(坐杯),一樣會泡出苦澀難當的茶湯,給舌面以強烈的刺激,彷彿遭受了一道酷刑。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要泡好一杯白茶,很多細節,非常值得注意。

比如,茶友就問了村姑陳一個細緻得不能再細緻的問題:

請問白牡丹泡完一兩泡後,突然有事要出去,等過幾個小時回來再泡,味道就和前面泡的不一樣了,這是怎麼回事呀,是不是泡了茶就要一次性把茶泡到換茶呀,不能長時間放置不泡呢?

這問題,看似簡單,其實卻不簡單。

這裡面,雖然沒有高深的理論,卻包含著非常多的、在沖泡白茶時常常為我們所忽略的細枝末節,如果不留意,就容易泡出味道不好的茶湯,從而辜負了一泡好茶。

正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3》

如茶友問題中所言,泡茶時,需要持續不間斷嗎?

這個問題,要客觀看待,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譬如,我們要試茶,也就是要嚴肅地、客觀地來審評一款白茶的優劣,具體地、細緻地來區分清它的香氣、滋味和韻致,那麼,這個過程,就不能間斷。

審評白茶,需要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以及持續性的感官體驗。

如果中間有別的事情插進來,讓我們分了心,或者中斷了感覺,那接下來的審評效果,就會大打折扣,讓你和之前的感覺接續不上,甚至會,巔覆之前的所有判斷。

有可能,一開始審評的時候,我們覺得一泡白茶香氣清雅,湯水潤澤,感覺很愉悅。

但喝到第四沖的時候,手機鈴聲響起,出去接了個電話。

打完二十分鐘回來,發現人走茶涼,茶湯亦涼。

倒掉公道杯里沒喝完的茶湯,重新燒水泡茶。

等新的茶湯衝出來的時候,才發覺,咦,味道不對勁。香氣變弱了,湯感變重了,變苦澀了。

原本茶湯里那股子香清甘活的韻致,輕白紅香的美感,消失不見了。

就像一個女子,最初你對她的印象是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第二天卻發現她好像變了一個人,言語無味,面目可憎。

面對這種茶湯,你幾乎要人格分裂了。

《4》

上面說的是,我們在試茶時,不應該該隨便中斷。

那麼,如果不是在試茶,不是在搞學院派的研究,只是隨便喝喝,是不是就可以中斷呢?

是可以的。

列位看官,白天大多數時間在單位上班。

上班的時候喝茶,原本就是見縫插針,在工作的間隙,偷得浮生半日閑。

這種工作狀態下喝茶,就很容易被打斷。

突然來了個同事,找你要份文件,你就得放下茶杯,放下熱乎乎香噴噴的茶湯,起身到柜子里翻找,或者去電腦里列印。

或者臨時來個電話,接起來三言兩語還討論不清楚,可能還得到電腦前面對照著說,這一來二去,至少半小時才能弄完。

回來一看,茶早涼了。

真是無可奈何,但也釋然,上班時喝茶,原本就是偷來的美好時光,中斷一下,也屬正常。

反正不是審評,不需要保持感覺的延續性,只要喝到的茶湯是香的,是自己喜歡的味道,就滿足了。

甚至,上班時喝茶,那種嘈雜的環境里,感官本就不靈敏,就算中斷之後續泡的茶湯,口感稍差點,可能也喝不出來吧。

只要不影響心情,那就繼續喝。

《5》

有沒有一種折中的辦法,既適應了這種臨時的中斷,又不讓茶湯變了味道呢?

有。

那就是「揭蓋晾茶」。

我們知道,白茶沖泡了之後,突然中斷,接續後新泡出來的茶湯容易苦澀,不復初時的風姿,是因為,在中斷的這段時間,茶葉悶在蓋碗里,遭受了高溫高濕的折磨。

這種折磨,讓蓋碗里的白茶,揮發了香氣,損耗了茶氨酸,過多地釋放了咖啡鹼,從而讓茶湯從香清甘活的美人,變身成滿口苦澀的油膩男。

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的發生,村姑陳建議列位看官,如果實在不得已,白茶泡到一半的時候要離開,那起身的時候,順道把蓋碗的蓋子揭起來。

當蓋碗沒有了蓋子,蓋碗內茶葉中的熱氣,會自動向空氣中散熱,從而在短時間內冷卻。

這就是揭蓋的好處——讓蓋碗中的茶葉,迅速晾涼。

不至於因為被蓋子悶住,在熱汽中憋悶著,過量釋放苦澀物質,並生成一些其它的物質,從而影響繼泡後的茶湯口感。

當然,揭蓋晾茶,有利有弊。

利是,能保護茶葉,不令其悶壞。

弊是,讓茶葉暴露在空氣中,容易遭受空氣中細菌的污染(要視房間空氣清潔度而定,若是身處空氣清新之地,則不必有此顧慮。)

當然,是悶著茶葉好,還是揭蓋晾涼好,是選擇苦澀變味的茶湯,還是選擇有可能被污染的茶湯,主要還是看列位看官個人的選擇,

無非是,相害相權取其輕罷了。

《6》

茶葉,它是有靈氣的植物。

它在茶樹上生活時,它是活的。它被採下來製作成茶葉後,仍然是活的。

只是這種活,並不是人們常規意義上的活,而是生物學或者化學意義上的活。

平時,我們是感受不到它的這種活的。

唯有它被沖泡,被坐杯,被閑置時,我們才能從或清潤,或芬芳,或濃郁,或苦澀的茶湯里,感受到它的情緒,它的本質,它的氣韻和它的風骨。

請列位看官,認真的,細心地對待每一泡茶。

它生長,採摘,晾曬,烘乾,儲存,運輸後,來到你身邊,是多麼的不易。

珍惜這份難得的緣。

飲一杯清茶,在歲月靜好面前,淺笑安然。

歡迎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小陳茶事村姑陳(lanxiaoping198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陳茶事 的精彩文章:

白茶沖泡時,常忽視的八大細節,從茶具選擇到出水時間,漏了誰!
春季養生正當時,選擇一杯適合自己體質的養生茶,無論白茶岩茶!

TAG:小陳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