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歷史上14個植樹名人,知道五個的都是牛人!
中國人的植樹情結自古有之,
在上期,推出的《古代帝王才是最狂熱的植樹大佬!》中,
我們已經一探古代帝王植樹的那些事,
其實,除了古代帝王瘋狂愛植樹,
這些古代名人也是植樹「狂魔」哦!
①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三國迷熟識的諸葛亮,曾在病危時給後主劉禪寫道:「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子弟衣食,自有餘饒……若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足可見,諸葛亮一直在種樹,不然怎會有這八百株桑樹,不然怎能將這八百株桑樹作為子女生活費的來源?一代名相,帶頭植樹,將自己栽種的桑樹留給後人,不禁想到一句,「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令人感慨萬千!
②
三國時東吳名醫董奉醫術高明,且為人善良,樂於助人。在隱居廬山期間,為貧苦百姓看病,不收取錢財,只要病人痊癒後根據病情輕重在他住所前後種杏樹,病重者植樹五株,病輕者植樹一株。幾年光陰,他的房前屋後竟有十萬餘株杏樹。每當杏熟,董奉用來換穀米救濟貧民,人們稱這片杏林為「董仙杏林」,後人邊用「譽滿杏林」稱頌醫家。
③
「五柳先生」陶淵明不僅愛菊,而且愛柳,他歸隱後還專門在房前種了五棵柳樹,自號「五柳先生」。此外,它還是一名植樹積極分子,詩云:「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拿到現在來說,估計全民義務植樹證書已經可以擺滿房間了。
④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到西藏時,特地從長安帶去了柳樹苗,種在拉薩大昭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的思念,於是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如今已成為漢藏兩族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⑤
唐代詩人杜甫愛桃、竹,他住處附近的景色是「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平生憩息地,必種數桿竹。」據史料,他因戰亂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時,向駐地熟人要桃樹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就是生動寫照。
⑥
唐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時,以父母官的身份,號召組織鄉間的閑散勞力,開荒墾地,種樹種菜,鼓勵發展生產。在柳宗元的努力下,柳州可耕種土地面積大增,僅大雲寺一處開出的荒地就種下了竹子三萬竿。這位柳刺史還十分注重城市美化,他重視植樹造林,每逢植樹必親制出席栽種。當時城裡、河邊都種了許多柳樹,他在柳江邊大種柳樹,還寫了篇充滿「種柳戲詩」:柳州柳刺史,種柳柳江邊。
談笑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陰當覆地,聳干會參天。
好作思人樹,慚無惠化傳。
還曾作《種樹郭橐駝傳》教世人種樹,做人,曰:
橐駝非能使木壽且孳也,能順木之天,以致其性焉爾。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築欲密……
⑦
唐代另一位詩人白居易也堪稱種樹愛好者。所到之處,一定有他種樹的身影,官做到哪,樹就種到哪。「手栽兩松樹,聊以當嘉賓」「白頭種松桂,早晚見成林」就是對他愛種樹的生動描寫。他任忠州刺史時,他掏錢買花買樹,並率領童僕,荷鋤在城東坡,挖溝引水,培土、栽種了許多桃、李、杏、梅等果樹,綠化荒山,改善環境。在他的《東坡種花》一詩種,就生動的記載了此事:持錢買花樹,城東坡上栽。但購有花者,不限桃李梅。百果參雜種,千枝次第開。」
⑧
宋代文學家歐陽修任揚州太守時,在平山堂掘土種植柳樹,他在一首詩中寫道:「手植堂前重柳,別來幾度春風。」如今,在揚州大明寺平山堂還有一株「歐公柳」。
⑩
宋代詩人蘇軾堪稱「植樹模範」。少年時便愛種松,他在《戲作種松》中詠道:「我昔少年時,種松滿東岡,初移一寸根,瑣細如插秧」。多年的種樹經歷使他掌握了豐富的種樹技術,很多人都來跟他學習種樹經驗,他的種樹方法被人稱為「東坡種松法」,寫入《東坡雜記》中。他任杭州知州時,在西湖築堤「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畫圖」,成為西湖十景之一的「蘇堤春曉」。他謫居黃州時,在「東坡雪堂」前廣種柳、桑、竹、棗、栗,留下「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桑三百尺」的詩句。他被貶定州時,栽下的兩株槐樹,如今仍生長在河北定縣文廟前院,人稱「東坡槐」。
?
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曾在帶湖新居種樹,並寫詞《水調歌頭》:「東岸綠蔭少,楊柳更須栽。」
?
宋元之際的文天祥也酷愛植樹。少年時代文天祥在江西吉安縣固江鄉的侯城書院讀書時,栽種兩株柏樹,如今枝繁葉茂,距今已有七百多年。相傳,當時共種五株,其中有一株是尾梢入土,蔸根朝上倒栽,大家對此頗為奇怪。文天祥說:「吾異日大用,必盡忠報國,此柏當年也。」
?
明代詩人楊升庵喜歡種桂花樹。他的居所臨近湖畔,他沿湖種了許多桂花樹,其湖命名為「桂湖」。楊升庵曾詩云:「寶樹林中碧玉涼,秋風又送木樨黃;摘來金粟枝枝艷,插上烏雲朵朵香。」一到金秋,「桂湖」上綠桂成蔭,十里飄香,賞心悅目。受其影響,新都人種桂蔚然成風。
?
晚清重臣左宗棠收復新疆時,所到之處都要動員湘軍在大道沿途遍栽柳樹,稱為道柳,用意在於鞏固路基、防風固沙、利行人遮涼。後來,人們便將這些柳樹稱為「左公柳」。兵部尚書楊昌浚見到連綿不斷的「左公柳」後,不禁賦詩稱讚這一壯舉:「大將籌邊未肯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古人植樹,一為怡情養性,二為美化環境
別看古人「古」,其實他們的許多思想放到現代來說都是很潮的,比如
《孟子·梁惠王》中記載:「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倡導遵循規律,不加破壞,和諧共處,這不正是我們今天依然提倡的生態理念嘛?《禮記》中有云:「孟春之月,盛德在木。」倡導擁抱自然,播種綠色,這與我們今天倡導的生態理念不正是相吻合的嗎?
……
先進的觀念、想法,無論多老,無論經歷多少北轉星移,都是值得被這個時代所珍藏,且付諸行動的。
本期植樹故事就講到這,敬請期待下期精彩~
※水果與水果乾,哪個更有營養?你可能一直信錯了!
※三月花卉盆栽做好這5件事,日後開花直接爆盆!
TAG:綠色林林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