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形色相同願

形色相同願

形色相同願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2003年獲得南京大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中國佛教哲學,及中國傳統哲學。2000年後,遵母音老人囑咐,隨緣授手,利益有緣。

【原文】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章旨】

悟道之人,萬法平等。若不如是,則非正覺。

【譯文】

『我作佛時,國中人天,形無差異,相無好醜。若不如此,不取正覺。』

【釋義】

這裡所說的「人天」,是個比喻。這個比喻,在佛法的七種比喻中,屬於人喻,就是用人來作個比喻,比喻佛所說的法。譬如《阿彌陀經》上所說的「阿彌陀佛」,也屬於人喻,就是用阿彌陀佛這個人,比喻佛所說的這個廣大無邊、清凈光明的自性。

「國中人天」,是個比喻,比喻我們悟後的輕微的習氣。譬如,厭棄散亂,喜歡禪定。厭棄娑婆,喜歡極樂。厭棄貪嗔痴,喜歡戒定慧,這都屬於善法習氣。覺悟了自性之後,這些習氣,並不會即刻完全消失,還需要相當時間磨練,方得究竟解脫。覺悟之後的這些習氣,若用宗教形式作個比喻,便稱之為「國中人天」。這裡所說的「國」,就是凈土之國,亦名自性之國。這裡所說的「人天」,就是凈土中的人天,亦名自性中的習氣。其實,「國中人天」,就是悟後的習氣,就是悟後的自性眾生,《無量壽經》則稱之為「國中人天」。

迷了自性的人,呼聲捉響,處處著相。這種行徑,稱之為粗重的貪嗔痴,亦名粗重的貪嗔痴。

悟了自性的人,處處離相,不逐境遷。這種行徑,稱之為細微的貪嗔痴,亦名細微的貪嗔痴。

迷時的粗重的貪嗔痴,是名娑婆世界的眾生。悟後的細微的貪嗔痴,是名凈土世界的人天,亦名「國中人天」。

悟了自性的人,或曰往生凈土的人,以清凈平等的自性為自體,朗現萬相,不落差別,是故萬法平等,無有好醜。

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若心不分別,萬法悉皆同。見山還是山,見水還是水,形色雖不同,境緣無好醜。山也好,水也好,形形色色,萬法平等。心平等故,則萬法平等。萬法平等,美醜何存?心清凈故,則萬法清凈。萬法清凈,豈有美醜?諸佛國中,不落妄想,不落分別,故萬法清凈,無有好醜。

我們學佛,應當發願,以自性為自體,不隨念轉,不逐境遷。安住於自性妙體,朗現萬相,不落差別。於此當下,自己的覺性世界,即是一個清凈平等的凈土世界。

佛光普照,即是心光普照。心光普照,不落分別,即是悟後的無上修行,也是「國中人天」的凈土行。

形色相同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人有智慧而不顯,如人有財寶而受困窮,豈不悲哉!
假如沒有別境五心,即使有種種善惡之念,也不會成為事實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