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朱曉進委員:切實發揮工讀學校作用 挽救「問題少年」

朱曉進委員:切實發揮工讀學校作用 挽救「問題少年」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3月4日訊(記者 趙秀紅 焦以璇)「《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三十五條早已明確,對有特定嚴重不良行為的未成年人,『可以送工讀學校進行矯治和接受教育』,但這一作為兜底保障的制度設計卻在日漸式微。」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朱曉進發現,目前不少工讀學校生源慘淡,一些城市的工讀學校在校生飽和度不足50%;北京的一家工讀學校配有35名教師,卻只有2名學生,被迫徹底停辦。

朱曉進委員分析認為,導致工讀學校無法為「問題少年」兜底主要原因有:

其一、「三自願」原則使工讀學校失去了強制性。由於強制送工讀學校的規定遭到質疑,目前工讀學校入學採取了學生、家長、原就讀學校三方共同簽字的原則,使得部分應當入校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拒絕簽字的方式逃避。

其二、工讀學校被誤讀。在缺乏足夠宣傳和正確引導的情況下,社會對工讀學校及其在校生、畢業生形成了一種隱性歧視,使家長、學生等產生抗拒。

其三、民間機構野蠻生長。在工讀學校被誤解、被拒絕的同時,由於民間機構宣傳力度大,家長也存在「高收費就有高成效」的思維誤區,導致許多「問題少年」被送入「網癮中心」「矯正學校」等非正規機構,並時不時爆出在這些機構受到不正規教育甚至是身心摧殘的負面新聞。

朱曉進委員建議,建議儘快重視工讀學校建設,將其變為挽救「問題少年」的最後防線:

一是建立強制轉學制度。對於出現一般刑事違法行為但依法不予追究的未成年人,應當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的相關規定,無需徵得家長及學生同意,強制將其轉入工讀學校接受全日制寄宿教育。對於有「嚴重不良行為」的學生,可以建立預備轉學機制,即給學生半年或一年的留院校查看期,期間不思悔改者則立即送工讀學校;學籍仍然保留在原學校,畢業證也由原學校頒發,以保障學生尊嚴。

二是加強工讀學生培養。強化工讀學校的課程設計,在確保義務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到位的同時,以就業為導向強化就業思想引導和職業興趣培育,並積極與中高等職業院校對接,將思想過關、成績合格的學生保送至就業前景好、收入高的專業就讀。通過工讀生找到好工作、尋到好歸宿為工讀學校正名,打消社會歧視和家長學生的疑慮。

三是加強學校透明程度。首先是通過組織家長聽課、親子活動等使家長頻繁進入校園,既能深入了解子女在校學習生活情況,又能藉此引導樹立正確的家庭相處、教育模式;其次是建立教學區域、非隱私生活區(食堂等)的視頻監控直播模式,這在不少公立學校已成為常態,工讀學校可及時引入,既可以提升家長的安全感,又有利於提升社會公眾的認可度;最後是加大對工讀生升學、就業、收入等信息的公開力度,扭轉社會的歧視,為工讀生家庭贏得尊重。

四是嚴管引導民間機構。一方面要嚴格管理民間的各種所謂矯正、救治機構,對於存在違規情況的要及時將其學生就近轉入工讀學校。另一方面要引導民間力量參與工讀學校建設,在資金上可以引導設立工讀學校獎學金,資助品學兼優的貧困學生;在人力上可以吸引義工參與學生的生活管理,或未學校提供適當的義工課程、校園服務等;在知識方面則可以依靠法律援助組織等給學生普及法律常識,依靠愛心團體組織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以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國家年度教師」詹森·卡姆拉斯在薄弱校體驗成功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