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不是真的愛你,看完這篇文章就明白了
作者:叢非從
活在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無法避免。比如說,總有刁民想害你。但這個世界上的傷害,也分很多種。
純粹的惡意傷害。
可能是來自於單位嫉妒你的小甲的暗算,來自陌生人小乙的惡語相加。
這些是純碎的傷害,意識層面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你難受,看你倒下。對於這些傷害,能回擊就找手段回擊,不能回擊就想辦法保護自己。
無意識的傷害。
就是別人不知道做了這些會傷害你,甚至在覺得是對你好。比如說媽媽經典的那句語言暴力:「你怎麼這麼笨,豬啊」。比如說伴侶之間的吵架。比如說好朋友之間給你的諸多建議,即使你感覺到被控制不想聽了。
對於這種傷害,我們也會本能抵觸。覺得他們自私,他們嘴上表達的是愛,實際上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自戀和發洩慾,比第一種傷害還虛偽。
在我們課的一個同學Y,曾說:
我覺得工作壓力特別大,每天都要熬夜做設計,特別焦慮,飯也吃不下,覺也睡不好,真的很苦很累。但每當我跟媽媽說的時候,她都從來不理解,更不會安慰我。我覺得她只在乎自己,根本不愛我。
我問Y:當你跟她說這些,她是怎麼不愛你的呢?
Y說,我媽說:「你這點苦算什麼?我當年如何如何,比你苦多了,比你慘多了,你怎麼這點苦都吃不了。」她這麼說,好像我不該感覺到累一樣,我感覺到很被否定。
對於同學Y的媽媽,顯然沒有能力看到她的真正需求,所以沒有給出Y想要的安慰。而且是帶著很大的自我表現需求,終於逮著個機會,使勁誇自己了。
還有同學Z,是個博士生。有次她在實驗室的時候,一直弄不懂一個問題,這時候,導師就對旁邊的同學說:
你師姐今天狀態不好,所以一直弄不懂。
聽到導師這句話之後,Z同學感到難受委屈,覺得自己被否定了。
同學Z的導師,也沒有能力看到Z,沒有給她她想要的認可,也確實帶著一些自我得意的優越感。
同學Y和Z,都被傷害了,覺得自己不被愛。
但是,你體驗到了傷害,別人就真的不愛你嗎?
我們重新來看看這兩件事。
先說Y的媽媽。
媽媽說:你這點苦算什麼?我當年如何如何。
有沒有這麼一種可能性,就是:
媽媽說自己當年怎麼苦怎麼慘,這就是媽媽的安慰你的方式。
因為媽媽自己很苦很累的時候,她就是這樣安慰自己的,想想別人,我這點苦算什麼。
媽媽習慣了用這種方式安慰自己,也就只會用這種方式安慰你了。
雖然媽媽的話,讓Y同學覺得被指責,被傷害。這個傷害里,不排除媽媽有想表現自己當年多麼厲害的心,但是這不影響可能也夾雜著媽媽想要安慰Y的心情,也包含著媽媽的愛。
再看Z的導師。
導師說你今天狀態不好,有沒有這麼一種可能性就是:
其實這是導師認可你的方式。
因為導師自己平時就是這麼肯定自己的。導師在弄不懂哪個問題的時候,也會告訴自己,不是因為我笨,我只是今天狀態不好。
所以導師看見Z同學不懂的時候,就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認可她了。
導師的這句話,讓Z覺得被否定,被傷害。雖然這個傷害里,不排除導師有自鳴得意的成分,但也有導師對她的認可,也包含著導師的愛。
我們總以為:
他是為了自己,就是不愛我。
他傷害了我,就是不愛我。
我們總覺得,不為己只為人的才是愛,只帶舒服不帶傷害的才是愛。其實這是對愛的理想化。在這樣的條件下,你能感受到的愛,是非常少的。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呢?
別人在滿足自己的時候,不影響結果上來說同時也在滿足你。這個也可以叫愛。別人帶給你不舒服的時候,動機是有想為你考慮照顧你的,這個也可以叫愛。
這是不完美的愛,不喜歡你可以不接受,帶來了傷害你可以拒絕,但是不要忽視掉愛的部分,不要去否定它。這麼說不代表也磨滅掉傷害的部分,而是更全面意識到:
我們常常覺得愛和傷害是對立的。實際上別人怎麼對我們經常是,傷害有,愛也有。這兩個同時存在,並不是對立關係。
為什麼別人給的愛,卻成了給你傷害呢?
他不懂你怎麼了,不知道你想要什麼,而你也不說,就導致了別人只能用他熟悉的方式表達愛,但你對這種方式不熟悉,你就體驗到不被理解,不被愛。
對Y同學來說,她想要安慰。但是她想要什麼樣的安慰呢?你、她沒說,媽媽就按自己的安慰方式安慰了。
對於Z同學來說,她想要認可。但是她想要什麼樣的認可呢?她沒說,導師就按自己的認可方式認可了。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你只告訴別人,你想要被愛,你想要被認可、被重視、被尊重、被接納,但是你並不說,你想要什麼樣的理解呢?怎麼算是重視你呢?
他並不知道你需要什麼樣的方式。就會跟你吵起來了:
你說:你不愛我!
他就會說:我已經很愛你了!
因為他覺得他已經給你了,只是你沒收到。
就像是你跟別人說,我想吃水果。別人就給了你一個蘋果,因為他自己很喜歡吃蘋果。
但是你不喜歡吃蘋果,所以你就說:我不要蘋果,你就知道給我你喜歡的,太自私了!
別人問,那你要什麼呀?
你說,我要水果啊!我都說了多少遍了,我想要水果!
你只知道你要吃水果,可是不說你要吃什麼水果,你自己也不知道。你在期待別人能給出你喜歡的口味的水果。
他不知道你想吃什麼水果,只能給你他自己喜歡的。他不知道你需要他怎麼愛你,就只能用他熟悉的方式愛你。
在他的經驗裡面,蘋果就是水果,就是最好吃的水果呀;而他用熟悉的方式愛你,對他來說,這也就是最好的愛呀。
人都是局限的。你理解的愛,和他理解的愛,不是一個意思,而且你們都不知道愛的形式可以有很多,更不知道對方可能跟自己不一樣。
其實你一直被別人愛著。只是你沒有發現,你是被愛著的。你覺得自己不被愛,是因為他愛你的方式錯了。
有一個小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小兔和小豬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們一起出去玩,小豬不小心掉進了枯井裡。
小兔很著急,問小豬:要怎麼辦呢?
小豬就說,你去找條繩子呀。於是小兔飛快地找來了繩子,他問小豬,然後呢?
小豬說:你笨呀,把繩子扔下來啊。
兔子就很聽話地把繩子全部扔了下去。
豬很生氣:你笨啊。你應該用手抓住繩子的一頭啊。
兔子就縱身一躍,跳到了井裡,抓住了繩子的一頭,說出了小豬此生都難忘的話:
現在,我抓住繩子的一頭了。然後呢?
在這個小故事裡,小豬是被愛著的嗎?
如果你是小豬,你會怎麼想呢?會不會責怪小兔傷害了自己呢?如果你是小兔,你會不會責怪小豬為什麼不識好歹呢?
對小兔來說,他沒有救別人的經驗。所以小豬說把繩子扔下來,兔子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做了,於是一股腦地把繩子全扔進了陷阱里。
而對小豬來說,他不知道別人的經驗跟自己不一樣,覺得大致說說,別人就能懂的。
一個不問,一個不說,最後都掉進了井裡。
但你能說,小兔不愛小豬嗎?其實小兔一直愛著小豬。只不過,對小豬來說,這種表達方式,是一種傷害。四周無人,不僅喪失了被救的機會,還得共用井裡這僅有的空間和空氣。
人也是一樣的,其實你一直都在被愛著。那些你覺得傷害了你的事情,很可能是別人表達了他的方式的愛。
如果你是個現實主義者,更在乎愛的結果。你就會更多的看到傷害,因為這些事傷害了你的現實。如果你是個浪漫主義者,你就會更多地看到愛的動機,而不那麼在意結果。
形象點的表達就是:
愛可以沒有,但你得有錢。
錢可以沒有,只要你愛我。
這兩種都是愛,你選哪種呢?每個人的選擇不同,無須去評判哪個更好。最好的選擇,當然是既有愛,又有錢。即有好動機,又有好結果。這樣的愛,甚是完美:
既有愛你的動機,願意為你做什麼
又懂很多愛的方式,能夠隨時調整
還能讀懂你想要的方式,精準給出
如果你在期待這樣一個人。那你要多看看銀行卡餘額,多看看美顏相機,然後多問問自己:
憑什麼。
很多時候,你是沒得選的。因為你就有個愛的動機很多,但愛的方式很偏執的爸爸媽媽。他們越是出於愛你的動機,就越是能給你傷害。
你決定不了他們,但可以決定你的視角。這時候你看到哪個部分,就會體驗到什麼。
如果你願意多看到傷害的部分,就會體驗到不被愛,就會體驗到孤單。如果你願意多看到愛的部分,你就會體驗到被愛,你就會體驗到溫暖。
你不喜歡這種方式,你可以收下他的動機,告訴他感謝你願意為我……。然後拒絕結果,或者邀請他換個方式。
對有的人來說「傷害也是愛」是種很難接受的觀點,因為這樣就不能去恨了,這意味著要放棄了對於理想愛的幻想了。
畢竟,沉浸在「我受傷了」的受害者思維里,是很有快感的。
最後,那些惡意的傷害的人、親人、瞎了的另一半的傷害,就是純傷害了。不在本文的討論之列。
——心有助,不孤獨——
愛我的人請分享到朋友圈
沒看夠的這裡一定有你愛的
※這對情侶直播分手,5000萬人淚崩:這可能是我見過最體面的分手
※他已有新歡,你還沒說再見——放下前任指南!
TAG:心之助女性心理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