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板,誰的紅利,誰的盛宴?
很多聰明的投資者,早已分享到科創板的預期紅利了。
文 / 華商韜略出品人 畢亞軍
科創板已是箭在弦上。
但其50萬資產和2年證券交易經驗的門檻,讓不少投資者覺得自己被關在了門外,甚至心生了不能分享時代紅利和盛宴的遺憾。
不能直接參与科創板,就是不能分享紅利和盛宴嗎?事實並非如此。
【1】
科創板,誰的紅利,誰的盛宴?
開門見山地說,這是每個人的新時代紅利,也是最終會造福每個人的新時代盛宴。
它的推出,是國家拉動經濟發展的重大戰略抉擇安排。它的意義,不只在於為科創公司的發展提供了嶄新的生態系統,更在於它是一個時代分水的風向標:
中國經濟將從此更加「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這時代分水帶來的改變,將對中國經濟發展產生長遠而全局的影響,自然也將影響到每一個人,但這不是本文要探討的重點。
本文要探討的,還是股民投資者如何在二級市場把握科創板的機會,而且側重點在:
不能直接參与科創板交易的投資者,如何把握科創板的紅利與機會。
【2】
大致上,科創板會帶來一個重大的改變:
提升中國市場對科創類企業的重視度並對科創類企業重新估值,更嚴格地說,是將推動整個資本市場重新發現和定義科創的價值。
從這個意義上說,科創板首先是科創企業的紅利,也是科創企業及其相關者的盛宴。
長期以來,中國科創公司大多都是走的海外科創公司的道路,也基本都在海外上市,海外市場對科創公司的估值也因此成為中國市場對科創公司的估值參考。
但因市場畢竟不同,尤其是市場參與者的投資理念和風格不同,這種參考往往也只是被有心人用來豐富想像力和故事。
從目前的天時地利與人和看,科創板推出後,或將走出獨立於海外市場估值水準的行情,而這行情一旦形成,將有很大可能倒灌到科創板之外,給目前已在A股主板、創業板上市的有關公司帶來價值重估。
眾多被擋在科創板門外的投資者,也就因此有了間接參與科創板的機會。而這種間接參與可能得到的機會,甚至可以比直接參与還要來得更大,更有確定性。
【3】
投資者可間接參與科創板的機會很多,但大致在以下幾個層面。
最直接,也最簡單的方式是,購買相關基金。上交所透露,將積極推動基金公司發行一批主要投資科創板的公募基金產品,而目前可投資A股的公募基金,也都可投資科創板股票。
這不是一個難度係數大的活兒。
其次,也是市場已有廣泛共識的方式是:投資入股了科創板擬上市公司的A股已上市公司。其投資邏輯是,一旦這些公司入股的擬上市公司在科創板上市,其估值將因其入股科創板公司的市值變化而變化。
舉個例子,上海新昇半導體就被認為是有望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而創業板已上市公司上海新陽則持有新昇半導體27.56%的股權。如果新昇半導體上市,其市值被推高,上海新陽因此水漲船高,也是大概率的事。
事實上,市場早已在按此預期對上海新陽價值發現與定義了。
而類似的例子,當然不只上海新陽一家。
再次,是科創板上市公司的市值水平,會帶動跟這些公司技術或業務類似,並已在A股上市的公司價值重估。
舉個例子。
如果一家以人工智慧韭菜收割機為核心業務的公司,在科創板上市並被做到了200億市值,而A股已經有一家同樣業務並在技術和業務上不比這家科創公司差的公司上市了,但其市值才100億,機會便出現了:
這家A股已上市公司可能會被按照200億市值類比,進而成為價值窪地。
當然,也不排除,那家科創板的公司會在被短期爆炒後,參照這家A股價值回歸。
這樣的機會,或者風險,在優先登陸科創板的七大領域、三類企業中,也不是個案的存在,如果投資者能獨具慧眼發現獨特的機會,相信會有不錯的回報。
另外,還有其他層面聯動的。
比如,某家公司科創板上市後會快速發展,而它剛好是某家A股公司重要的業務夥伴,或者某家A股公司剛好是它重要的供應商,其發展或許能帶動這家A股公司的業績變化,進而產生聯動效應。
比如,科創板會帶動券商等在掘金者背後賣水的公司業務增長,但這些也不是重點。
【4】
在上述機會中,真正值得相對專業一點的投資者關注的,應該是估值聯動產生的機會。比如,我本人就非常看好已上市醫藥公司可能存在的機會。
此次科創板的一個大突破是:放寬了醫藥行業企業上市條件,只要預計市值不低於人民幣40億元,至少有一項核心產品獲准開展二期臨床試驗,即使沒有盈利,也可申請上市。
這就是說,醫藥公司進入二期臨床的核心產品可以被估值並變成市值了。
新葯研發投入大,周期長,風險高,中國醫藥研發一直是個巨大的短板,以至於至今沒有真正誕生出一款世界性的重磅新葯(年銷售額可超過10億美元),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缺乏資金的支持。
但這些年,伴隨中國醫藥企業實力的提升,醫藥研發從化學藥物轉向生物醫藥新跑道,以及國家也從多個層面不斷加碼對新葯研發的支持力度,中國的新葯研發開始活躍,越來越多人才物力投入到新葯研發,也有越來越項目出來。
背靠巨大本土市場,甩掉歷史包袱,在生物醫藥新跑道與外國公司齊步跑,也讓中國新葯研發成為一個前景不可估量的機會。
甚至可以說,未來A股最有可能暴富的機會就是,你看好某家還處於青苗期的醫藥公司,並押注了,而它在未來5年或者10年,成為了10年10倍,甚至百倍的行業巨頭。就像,你當初押准了阿里或者騰訊。
科創板對醫藥企業的無盈利上市安排,有望讓前景加速變成現實。對醫藥類公司有興趣和遠見的投資者,也將因此可得到一個重新發現的機會。
甚至是很大的機會。
還是舉個例子。
假定某家既沒成熟產品、也沒營收、更沒利潤的醫藥公司,憑藉某款臨床二期的新葯項目就在科創板上市,並且贏得了假定200億的市值。
而已在A股上市的某家醫藥公司,不但有成熟產品、相當的營收和利潤,還擁有比這家科創板上市公司更具確定性和市場前景的臨床新葯儲備,但它的市值卻才不到200億。那麼機會也就出現了:市場或許參考這家科創公司的市值認為,這家A股已上市公司至少值300億市值,並且將它做到300億。
在海外市場,無盈利但高估值醫藥公司不在少數。
比如,國內創新葯龍頭,一直燒錢研發並持續虧損的百濟神州在海外上市後,兩年內股價從24美元上漲至最高220美元,市值則近百億美元。
而A股不少手握重量級研發項目的上市醫藥公司,卻長期被傳統的估值模式束縛,沒有真正體現出研發潛力和儲備項目的價值。
比如,自主研發了國內第一個小分子靶向抗癌藥物鹽酸埃克替尼(凱美納),並且已靠此藥物獲得超過12億年營收的創業板上市公司貝達葯業,其另一款抗肺癌新葯鹽酸恩莎替尼,也已被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納入優先審評品種,而在這兩款成熟產品之外,貝達葯業還擁有超過20項抗癌藥物在研儲備。
但目前,貝達葯業的市值還不到200億人民幣。一旦科創板出現一家靶向抗癌藥物的公司並被釋放出在研項目的價值,貝達的價值也就有望得到重估。
而在整個A股上市公司中,具有這種新葯研發項目價值釋放潛力的醫藥公司,也不止只是貝達葯業一家。
【5】
很多聰明的投資者,其實早已圍繞科創板在A股已上市公司展開了「圍獵」,並且分享到科創板的預期紅利了。
但無論是已經分享到的,還是本文所探討的,更多都是帶有投機心態的短期邏輯。長期來看,科創板真正的投資價值,還是在於對價值的長期投資。
這也才是投資者真正的長遠機會,是科創板真正給投資者的紅利和盛宴:發現可能成為偉大公司的標的,堅定地持有它,等到它的偉大變成現實。
跟任何機會一樣,科創板的機會背後,也同樣伴隨著風險,尤其是指望靠估值差異來套利,風險也就更大。
包括公司價值的重估,一旦科創板新掛牌公司與A股已上市公司出現巨大的估值差異,到底誰會修正誰,其實也很難確定。
甚至,A公司的各方面都長期優於B公司,但B公司的市值就是長期高於A公司,這種現象也是長期的存在,不服都不行。
即便在價值投資的市場,價值也不會絕對地實時反應到股價上。
另外要特別小心的是,科創板推出未必就會如大多數人所料的,大幅地提升科創公司的估值並且讓這估值水平持續。即便現在基本可以斷定,科創板推出後迎來一輪暴炒,會是大概率的事。
或許是出於物以稀為貴的原因,大多數A股科技公司的估值事實上都經比海外市場高(個別醫藥公司除外,這也是特彆強調醫藥公司值得重點看的原因),甚至高很多,這也是很多科技公司千方百計鬧回歸的重要原因。
所以,也不排除,短期的市場炒作之後,無論科創板,還是整個A股,都會因為科創公司標的不再那麼稀缺,而整體估值降溫,價值回歸。
而所謂的利空出盡就是利好,利好出盡就是利空,以及何為利好出盡,何為利空出盡,這些歷史的經驗、教訓,也是需要審慎,至少一半清醒再一半醉的。
所以,即便是可以直接參与科創板交易的投資者,也都應頭腦清醒,甚至火眼金睛,做足研究與功課,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然後:投資依然須謹慎。
落筆之前,看到李嘉誠先生的兩句話,並且覺得以這兩句話來結尾這篇文章的探討,很是貼切,也算是與您共勉:
「對我來說,一場最漂亮的仗,其實是一場事前清楚計算得失的仗。」
「駕浪者的基本功,時時刻刻要靈敏、快知快明,要有獨立思考悟力、能運用想像,把現實、數據、信息合組成新。」
——END——
圖片均來自網路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TAG:華商韜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