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惟畫肉兼畫骨——李公麟全集

不惟畫肉兼畫骨——李公麟全集

李公麟全集

宋代郭若虛言:近代仿古多不及而亦之。若論佛道人物,仕女牛馬,則今不及古。若論山水林石,畫竹禽魚,則古不及近。

他以為晉唐以來,像顧愷之、吳道子等人在人物畫方面從技法或是理論都已叼破天際,後人無法超越,實則不然。那是他沒有看到宋代人物畫最牛逼的地方。北宋文人畫思想對人物畫影響甚大,宋代人物畫承襲唐以來人物畫的寫實傳統,在此基礎上融入了畫家自身文化修養和畫家個人主觀的對描繪對象的體悟,玩起了文人畫的觀念。逼格自然高了起來。

宋 李公麟 五馬圖

紙本水墨 29.5cmx225cm

日本東京末次三次私人收藏

此畫分五段描繪北宋元佑初年西域邊地進獻給皇帝的五匹名馬,每匹馬左側有黃庭堅題箋,分別說明馬的年齡、身高、進貢年月等。不過現存《五馬圖》只有四馬題箋。前四匹為「鳳頭驄」、「好頭赤」、「錦膊驄」、「照夜白」,第五匹無名,應是「滿川花」。每匹馬前面均有一牽馬人。卷後有黃庭堅讚譽李公麟的跋。此畫中的馬及牽馬人,均是畫家根據真實對象寫生創作的。畫作筆線遒勁秀雅,淡墨暈染精妙,表現五匹毛色狀貌各不相同的馬,或靜止,或緩步徐行,比例準確,神完氣足。蘇軾喜李公麟畫之馬甚矣,在其《三馬圖贊並引》讚歎道:「龍眠胸中有千駟,不惟畫肉兼畫骨。」

從總體看,宋代繪畫從筆墨到風格樣式都呈多樣化,但是有兩種比較大的風格旨趣始終貫穿於整個宋代畫壇,此消彼長且相互糾葛直至後世,即院體畫風和文人畫風。宋代文人畫家們的志趣所指多在花草和山林,多涉足花鳥山水,人物畫則顯得冷清。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文人畫的思潮卻滲透和影響到各個畫種,包括人物畫。

宋 李公麟 臨韋偃牧放圖

絹本設色 46.2cmx429.8cm

北京故宮藏

母本系唐代韋偃的作品,是李公麟奉旨而摹,共畫了1286匹馬和143個人。全卷氣勢如虹,起首雄壯剛勁,漸趨柔和平緩,構圖從密集緊湊漸成疏鬆流暢,敷色精細而無華麗之氣,畫風清雅,淳樸溫潤。

朱元璋的跋文老朱你來湊什麼熱鬧

北宋文人畫思想宣傳的大本營中,蘇軾和黃庭堅可謂是靈魂人物。而蘇軾這個朋友圈陣容也太過強大:文同、米芾、王詵、李公麟等,無一不是能獨當一面開宗立派之輩,大家書畫來往,詩詞唱和。這個圈子在一定程度可看作是內里相互影響和生髮的一個共同體,蘇黃二人的文人畫思想,被自己這幾個牛逼的隊友深入而又徹底地貫徹,米芾、李公麟無疑是文人畫實踐的強力推行者。當時的文人畫思潮比較明顯的是表現在山水和花鳥畫領域,而人物畫則相對集中在李公麟的畫作中。

維摩居士像

絹本水墨 91.5cmx51.3

京都國立博物館藏

此圖為臨仿李公麟作品。畫中的維摩詰以老年居士的形象出現,頭戴巾子,袒胸露懷,手握拂塵。雖似病入膏肓,卻目光如炬,足以震懾觀者。床的後側站立著天女彷佛作散花之姿。維摩詰表情沉穩,衣飾床榻用線細膩而洗鍊,筆墨嚴謹而協調,也顯示出李公麟母本畫作的白描畫功底。

李公麟,字伯時,祖籍安徽舒州。因安慶桐城郊外有一龍眠山,李公麟晚年告老,曾居于山下,才自號龍眠居士或龍眠山人。李公麟家富收藏,多得名畫,無所不有。《宣和畫譜》言其「博學精識,用意至到,凡所目睹,即領其要」,又道「凡古今名畫,得之則必臨摹」而至「集眾所善。以為己有」。他早年師法吳道子,一方面其畫不失吳生的造型精準和筆墨的嚴謹,而當然的不免有過於板刻,拘於形模。米芾說:「以李嘗師吳生,終不能去其氣」。吳道子在唐朝也好,宋代也好,還未被納入文人畫的範疇,而自唐以降,吳道子被諸家諸派爭相學習,過度解釋,早已流俗化和民間化。而又極度重視文人意趣的米芾,看到的自然不是吳道子畫中優秀的那一部分,流俗也好,板刻也好,恰恰是去文人畫之氣,正是他們當時力求打破和克服的。李公麟生就一個典型的文人士大夫,二十二歲考中進士後,一生歷任各種官職,其志向卻不在官場,而是山林。《宣和畫譜》載其「從仕三十年,未嘗一日忘山林,訪名園陰林,坐石臨水,翁然終日」,平日結交往來的又都是蘇軾黃庭堅等學術大咖,不管從自身的主觀趣向,還是外在環境浸染,區區一個「吳生之氣」怎會困住李公麟。

維摩演教圖

紙本水墨 34.6cmx207.5cm

北京故宮藏

是根據《維摩詰所說經》創作的人物故事畫。畫維摩詰與文殊師利論辨的情景。畫作運筆既有變化,又富實感。衣紋稠密流暢,圓勁中有頓挫。領口、袖邊及髮髻皆施以淡墨,神將鎧鉀和座榻紋飾一絲不苟。為傳世人物畫中的佳作。該圖卷後有明人沈度、董其昌和王稺登跋語。關於這幅畫的作者歸屬,徐邦達先生就提出:此圖白描畫法流利精緻,為宋人佳作,未必是李公麟所畫。也有專家認為是元人畫。傳世的李公麟作品風格多樣,水平高低不一,真偽混雜。正如王稺登所言:「李伯時人品畫法名重當世,故一時效之者眾,魚目夜光,慧眼自辨」。《五馬圖》和《摹韋偃牧放圖》為歷代鑒賞家公認的李公麟代表作。對照二圖《維摩演教圖》在技法上明顯遜色,筆墨簡潔含蓄不足,當是師承李公麟的白描人物畫,或是《維摩詰圖》的摹本。類似作品在明清人的著錄書中多有記載。後人把這類畫不加篩辨全都掛在李公麟名下,凡白描人物皆李公麟繪矣。但此圖又不同於元代何澄、王振鵬、張渥等人的白描畫法。因此將該圖定為宋人畫是恰當的。

董逌《廣川畫跋》評李公麟:「伯時於畫,天得也,常以筆墨為遊戲,不立寸度,放情盪意,遇物則畫,初不計其妍蚩得失。至其成功,則無毫髮遺恨。此殆進技乎道,而天機自張者耶!」可知後來李公麟的畫作著意不在於外物,而是呈現立意在先放情盪意的傾向和情趣。李公麟嘗自述道:「吾為畫,如騷人賦詩,吟詠性情而已,奈何世人不察,徒欲供玩好耶!」這樣全然開脫的放任,已遠過蘇軾的文人畫思想。這种放然的繪畫主張,不得不說是同時也受佛家禪學的影響。鄧椿提過李公麟「學佛悟道,深得微旨」。

西嶽降靈圖

絹本水墨 26.5cmx513.7cm

北京故宮藏

此作傳為李公麟摹吳道子之壁畫。卷尾署名賀方回的題跋,說李公麟十分珍愛唐代李將軍的西嶽廟壁畫粉本,臨摹而有此作,畫的是西嶽大帝下臨凡間出遊巡獵的場景。

西嶽大帝。西嶽大帝是道教體系中的華山之神,為五嶽大帝之一,職掌五金陶鑄坑治,兼羽禽飛鳥之事。五行中西方屬金,白色,所以畫面雖然不著一色,可以想像西嶽大帝是穿白袍、乘白馬的。西嶽大帝不僅騎著駿馬高高在上、氣宇莊嚴,形態也比旁人大出一圈。

拉奧孔走錯片場了

鳥是好鳥,就是話多

裝飾豪華美麗的牛車成功地引起了沈從文先生的注意和研究。在沈先生的考證中,第一輛為長檐金犢車,且「駕車用二牛背加錦韉為僅見」。金犢車是對牛車的美稱,典故出自《世說新語》,東晉丞相王導家拉車的小黃牛蹄角瑩潔如玉,價值千金,故稱金犢牛。長檐就是牛車上一個長長的罩檐棚頂。車上還有六根挑桿支成的木架,便於在雨雪酷暑時撐起幔布,在惡劣天氣時保護車棚、駕車人和牲口。在古代牛車的形制的裝飾都是有等級的,像圖中這樣華麗的牛車可是「諸王三公」才能乘坐的。第二輛車僅可見靠前部分覆瓦狀車篷和牛,也屬於長檐車形。第三輛車可見完整的「喇叭口型」棚頂,是唐代十分流行的形制。

李公麟善畫馬,初學韓干,而後有出藍之譽。傳世的《五馬圖》、《臨韋偃牧放圖》,皆是李公麟畫馬的代表作。傳說李公麟去畫一匹宮中新進的西域寶馬,估計李公麟畫得太過細緻入迷,他畫完了,這馬當模特站得太久就累死了。眾人說馬是被他畫攝走了魂魄,所以他才把馬畫得妙肖出神。由於他注重寫生,經常觀察御馬,甚至「終日不去,幾與俱化」。法秀禪師就呵斥李公麟:「公業已習此,則日夕以思其情狀,求為神駿,繫念不忘,一日眼光落地,必入馬胎無疑」。就是說你日夜情思都在馬身上,將來你死了,肯定投胎成馬。李公麟聞過大驚,從此不再畫馬,改畫道釋人物。禪師之言,其意也在於勸李公麟不可過分沉溺於繫念,執著於形模。平日李公麟與蘇軾、黃庭堅、佛印等人坐禪輪道,串以論詩論畫,息息相通相互涵納。

白蓮社圖卷

紙本水墨 34.9cmx1254.8cm

遼寧博物館藏

此圖流傳過程中一直被目為李公麟所作,近人經研究始定為李公麟外甥張激之筆。描述東晉慧遠法師於廬山東林寺白蓮結社的故事。全圖共分七段,繪十二僧七士共十九賢,利用樹石泉橋而自成段落。人物衣紋以蘭葉描法為主,剛健流暢如行雲流水,形象栩栩如生。

慧遠法師與陸修靜在虎溪橋旁握手笑談

墨順法師與宗少文手拿執杖在林間徜徉

有大貓

普濟大師盤坐,輕依扶手講經,道敬、雷仲倫、墨詵圍在一旁聽經

周道祖、道昺、雲常在普賢菩薩像前捧經頌佛

佛馱耶舍與跋羅陁對坐

劉仲思、張秀碩、惠永、惠特、惠睿圍於石研討佛經

東林寺有一座蓮花池,於是指花為名,命名為白蓮社

張萊民正在溪邊洗腳遠望

白蓮社圖卷

紙本水墨 30.2cmx593.1cm

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

另一個版本的白蓮社圖,該畫筆法油俗,用筆輕飄恣睢,不到宋人水平,更不會是李公麟作品。描繪白蓮社成員的活動情景的《蓮社圖》歷來諸多名家描繪之,後又幾乎全歸在李公麟名下,魚龍混雜。本卷中的人物包括謝靈運、陶淵明、陸修靖、慧遠法師、劉遺民、張詮、慧永法師、慧睿法師、慧持法師、雷次宗、釋曇詵法師、竺道生、釋道敬法師、耶舍尊者、跋陀羅尊者、宗炳、周續之、張野、釋曇恆法師、釋曇順法師、釋曇昺法師等二十來人。

這馬……說是李公麟畫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這個蓮池明顯有模仿上一版的痕迹,不過功力不到家

民國蔡乃煌行書跋

李公麟的傳世作品名目眾多,《宣和畫譜》列李公麟名下的一百零七件作品。靖康之難的戰火加之宋室南遷,宣和御府所藏畫作毀焚殆盡,而宋代以後各種畫史中載有李公麟作品反倒越來越多,共計約二百七十餘件,遠遠超過徽宗時所藏,其中不乏因各種目的將後學者作品歸於李公麟名下的附會之作。而傳至今天,可信的僅《五馬圖》、《臨韋偃牧放圖》兩本,《維摩詰演教圖》《西嶽降靈圖》《西園雅集圖》等多有爭議,或者實為偽作,不作探究之用。但也僅從他的真跡《五馬圖》中窺斑見豹,我們也仍可領略到他在技法上對顧、吳的繼承絲毫不含糊。全畫白描勒就,淡墨渲染,用線手法各有變化,造型精準,生態各異。從各段人馬來看,他們的形態、性格、毛色質地各不相同,李公麟繼承前輩畫家傳統技法,且又出色地拓展了線條的表現力和創造力。在他的畫中,只通過精妙的線的運用也能感受到畫面色彩變化的微妙。正所謂「不施丹青而光彩照人」。

明皇擊球圖卷

紙本水墨 32.1cmx523.2cm

遼寧博物館藏

描繪唐玄宗打馬球的場景。位於畫面正中的這個人就是李隆基,騎一駿馬,神情專註。圍在他身邊的這些人有的頭戴官帽,有的頭上插著簪花,手持球杆,和皇帝爭搶著地上的小球。畫上無作者款印,後有明傅著、吳乾、董其昌、年羹堯的題跋。流傳中一直被目為李公麟所作,從畫風判斷應是南宋人所畫。畫中人物的衣紋,大抵是沿用李公麟的「高古遊絲描」來刻繪,筆法細厲,墨法精微,不是李公麟畫格,但仍不失佳作。畫面布局疏密有致,線條流暢。畫中人物姿態各異,靜中有動,富於變化。

這居然有年羹堯大將軍的題跋,難得難得

而細究之下,如《五馬圖》中人物馬匹的描繪終究算不上「以筆墨為遊戲」,不論是人物的造型生態或者筆墨的運用都相當嚴謹而出彩,再者《宣和畫譜》贊其畫「至於動作態度,顰伸俯仰,大小美惡,與夫東西南北之人才分點,畫尊卑貴賤,咸有區別」,「所畫狗馬鷹隼,器服人物一一皆世間所有,精緻絕倫,有目者率能辨之」。如此不一而足,這應是李公麟畫格的一個重要方面,而非將其看作是一般的文人墨戲那樣。正所謂蘇軾之言:「有道有藝,有道而不藝,則物雖形於心,不形於手」。李公麟外在的手法技藝上能達到吳生的水準,但沒有停留在這一層面,他的審美境界已過吳生遠矣——「創意處如吳生,瀟洒處如王維」,既可摭前輩精絕處又不一味蹈襲前人。在北宋時代大背景下,可視為由院體的嚴謹工緻而提升至文人氣逼格的瀟洒和自在。

商山四皓會昌九老圖

紙本水墨 30.7cmx238cm

遼寧博物館藏

此幅圖是由《會昌九老圖》和《商山四皓圖》合併起來的,敘述的是二個故事,描繪秦末高士東園公、甪里、綺里季和夏黃公四人避亂隱居中商山的故事,以及唐朝時,由胡杲、吉玫、劉貞、鄭據、盧貞、張渾、白居易、李元爽、禪僧如滿等九位七十歲以上的友人在洛陽龍門之東的香山結成「九老會」之故事。四皓、九老或觀棋,或遠望,或拄杖,或會友,完全是宋朝時文土家居生活的寫照。本捲入清宮重裝時中間以黃綾隔水斷開。整幅作品筆致纖弱工謹,清秀典雅,取材於隱居生活、文士會友,與士人畫關係密切。本圖畫風技法近於南宋牟益,故成畫時代當在南宋,舊題李公麟作不可信。歷代畫目著錄和流傳後世的「商山四皓圖」、「會昌九老」圖繪多為單繪,遼寧博物館所藏為合卷,將商山四皓與會昌九老故事作為一個共同的題材而加以描繪,忽略了近一千餘年的歷史間隔。這一創意確實比較罕見,但由之亦可看出,這兩個故事早在宋時就已經非常深入人心了,所以也才有將兩種題材合併為同一的創繪。

這些斷語在我們看不到幾個李公麟真跡的今天都太過膚淺,《宣和畫譜》中收錄他有一百多幅作品,那麼《宣和畫譜》的編撰者們出於時代的優勢,能夠遍覽李公麟的畫作,所言自有客觀中正之處。《宣和畫譜》後載:「其成染精緻,俗工或可學焉,至率略簡易,則終不可近也」。嚴格說來,李公麟的成染精緻,只是我們看到的表面,而率略簡易才是李公麟畫中最高妙之所在,也正是其文人畫本色的關鍵。

龍眠山莊圖

紙本水墨 28.9cmx364.6cm

台北故宮藏

《佩文齋書畫譜》說《山莊圖》用王維《輞川圖》的畫法:「而行筆細潤,乃有超越之意」。蘇軾為之記,蘇轍為之賦詩。《山莊圖》不僅是一幅遠離塵囂的山村風俗畫卷,更體現了莊主思想傾向和生活情致。蘇軾在《題李伯時〈山莊圖〉後》說,李公麟在龍眠山,並非留意一草一木,然而《山莊圖》「其神與萬物交,其智與百工通。」所以他稱李公麟為「有道有藝」的畫家。龍眠山莊李公麟晚年歸隱龍眠山所建,背倚高山,面臨平疇,視野曠闊,龍眠河繞西側南流,明末桐城文士孫中 作《過李公麟山莊舊址》詩:「居士庄猶在,園林看轉移。山川渾日舊,花鳥自今時。月散花椒影,煙沉墨竹枝。閑來搜勝跡,登眺客心悲。」

有唐以來,可以說吳道子代表的是人物畫的最高成就。而到李公麟,他則是宋代人物畫無可爭議的巨擘。而也正是以李公麟開始,唐宋人物畫的審美之分野始開。鄧椿道:「郭若虛謂吳道子畫,今古一人而已,以予觀之,伯時既出,道子詎容獨步耶。」

李公麟(1049-1106)北宋著名畫家。字伯時,號龍眠居士。漢族,廬江郡舒縣(今屬於安徽舒城縣)人。神宗熙寧三年進士,歷泗州錄事參軍,以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後省刪定官、御史檢法。好古博學,長於詩,精鑒別古器物。尤以畫著名,凡人物、釋道、鞍馬、山水、花鳥,無所不精,時推為宋畫中第一人。李公麟因風痹致仕,歸居龍眠山莊,自作《山莊圖》,為世所寶。傳世作品有《五馬圖》等。

李公麟一生勤奮,作畫無數,人物、史實、釋道、士女、山水、鞍馬、走獸、花鳥無所不能,無所不精。人物、道釋深得吳道子旨趣,運筆如行雲流水,造型正確,神態飛動;山水氣韻清秀,得王維正傳;著色山水追李思訓心法;畫馬過韓干。能集諸家之長,得其大成,師法自然,大膽創新,自成一家,被後代敬為第一大手筆、百代宗師。傳世作品有《五馬圖》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臨韋偃牧放圖》卷、《維摩演教圖》藏故宮博物院;《赤壁圖》《蜀川勝概圖》流往美國;《蓮社圖》軸(南宋摹本)藏南京博物院。

——月雅往期經典,點擊以下鏈接直接閱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雅書畫 的精彩文章:

寫「鋤禾日當午」那個人,書法竟這麼好!
所有的印人的目光都集中在齊白石印的單刀刻法上,極少有人從中看到端莊、剛毅、清奇!

TAG:月雅書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