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宴:要解開西夏古國的謎團,只要觀察這座城市就夠了

文史宴:要解開西夏古國的謎團,只要觀察這座城市就夠了

文/劉力田

「黃河百害,唯利一套」,河套平原是反映中原王朝與北族政權力量消長的晴雨表,中原王朝強盛之時,往往能囊括河套,而衰微之日則河套往往被北族佔據。因為河套優越的自然條件,從胡夏到西夏,農牧雙修的新型游牧帝國無不重視河套,甚至在此建都,地處西套的銀川,其發達就從西夏開始。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多民族國家,它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的,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隨著歷代王朝的興衰更替,誕生了很多少數民族的國家,中國史不僅包括中原的歷史,也包括新疆、西藏、內蒙古等邊疆地區的歷史,天上的拉薩、人間的喀什,都是邊疆歷史的代表。

然而,在中國還有一片熱土,這兒曾經誕生了強大的西夏王國,敢於跟大宋王朝叫板,到今天則是回族聚居的地區,西夏党項人消失得無影無蹤。

這裡就是神秘的寧夏,而她最璀璨奪目的明珠就是塞上南銀川。

漢匈決戰,「河南」之爭

1

銀川這片土地處在黃河衝擊而成的河套平原上,萬里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在黃土高原裹挾大量黃土泥沙而下,有了黃河之名。

寧夏更在黃土高原的上游,黃河在這兒轉了一個彎,成了一個「幾」字形,這兒河水還很清,並不渾濁,這兒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地區,跨西北乾旱區域和東部季風區域,屬於大陸性氣候,但黃河水保證了水源,溫和濕潤的季風使得這兒水草豐茂,因此被譽為「塞上江南」。

黃河百害,唯利一套

銀川屬西套

遠古時期,聞名於世的遠古河套人就生活在銀川,河套人生活的時代距今大約5萬至3.7萬年,是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屬晚期智人。在遺址中,已經挖掘出了大量的打制石器。在鎮北堡等地,還發現了新石器時代遺址,說明這裡的文明已經發展到了很高的階段。

商周時期,這裡是游牧民族游牧的地方,一直被北方少數民族佔領。

直到有一天,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他非常迷信,更希望自己家能夠千秋萬代,他請一個算命方士算下秦朝會因為什麼而滅亡,那方士說:「亡秦者胡」,秦始皇大為驚恐,他覺得胡人會滅掉秦朝,於是他派遣大將軍蒙恬率領30萬大軍北擊匈奴。

那個時候匈奴還沒有統一,處於分裂階段,最終匈奴退去,秦朝奪得河套平原地區,在這兒設置了北地郡。並且派蒙恬在這兒修築長城抵禦北方少數民族。

然而,秦末天下大亂,秦朝還是滅亡了,滅亡秦朝的並不是胡人,而是秦始皇的兒子,篡位登基的秦二世嬴胡亥,原來「亡秦者胡」的意思是胡亥,這方士也真是害人,不說全了,不過秦朝奪取河套平原,開創了中原王朝千年管理河套的先河。

到了秦末,匈奴梟雄冒頓單于統一了匈奴,重新奪回了河套地區,漢高祖劉邦想戰勝匈奴,親自領兵北伐匈奴,被困大同北邊的白登山上,最終因為援軍趕到,匈奴退兵,但漢匈意識到都消滅不了對方,就開始了和親,雙方並沒有大規模地進行戰爭,邊境持續拉鋸狀態,直到漢武帝的出現。

漢朝在以後的相當一段時期里,採取「和親」政策便成為籠絡匈奴、維護邊境安寧的主要手段。但是匈奴在邊境的小規模劫掠還是沒有停止,等到漢武帝即位,經過文景之治的數十年積累,漢朝財力雄厚,漢武帝因多種原因,開始籌劃大規模反擊匈奴。

漢匈戰爭崛起了一大批名將,如李廣、衛青、霍去病等,衛青多次反擊匈奴,其中一次最大的勝利是河南之戰,取得了整個河套平原,再度設置了北地郡。

公元前119年,即漢武帝天狩四年,漢武帝在銀川市賀蘭縣西部設置了廉縣,這是銀川史上最早的縣級建制,在這片游牧的土地上,漢朝充分發揮了種地的傳統,開墾塞上江南,在賀蘭山腳下屯田種地,同時,大量移民此地,漢武帝「徙貧民於關以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七十餘萬口」,使得銀川這片土地成為了河套平原地區的貨物集散中心。

公元前106年,即漢武帝元封五年,漢朝設立刺史部,劃分全國為十三部,銀川所屬的北地郡屬於朔方刺史部管轄,這種刺史制度影響深遠,一直影響到了東漢時期。

銀川屬於朔方刺史部

西漢末年,因為銀川一帶人口農業人口充足,使得河套平原的農業十分興盛。漢成帝陽朔年間,北地郡主持屯田殖穀的上河典農都尉馮參,在今銀川東郊掌政鄉窪路村一帶興建了管理銀川平原屯田事業的北典農城,俗稱呂城,北方游牧民族又稱其為飲汗城。

東漢末年分三國,天下大亂之時,南匈奴被曹操安置在并州各地,而未入塞的匈奴則與草原的新主人鮮卑混血,繼續在賀蘭山下游牧。

西晉統一天下之後,因皇權的結構性問題,爆發了八王之亂,南匈奴的首領劉淵趁亂起兵,建立了前趙國,中國進入了五胡十六國的時期。

這一時期,寧夏先後屬於前趙、後趙、前秦等國,很多歷史也不可考,總之成為各民族傾軋的戰場,廉縣也隨之荒廢多年,銀川成了一片廢墟,賀蘭山下繼續成了游牧民族的牧場。直到五胡十六國後期,一位匈奴王子帶給了這片土地最後的匈奴榮光,而他的故事,也堪稱傳奇。

與「夏」結緣,朔方雄鎮

2

五胡十六國時期,北方先後誕生了數十個國家,最多的時候,全中國十一國並立,堪稱最混亂的歷史時期,而這也是很多少數民族走上歷史舞台的時期,其中就有赫連勃勃這位梟雄。

赫連勃勃是與鮮卑融合後的鐵弗匈奴人。前文說過南匈奴大多投降了曹操,這些南匈奴人覺得自己的祖先和漢朝和親,因此全族都改姓了劉。鐵弗匈奴源出於南匈奴,因此也姓劉,赫連勃勃本名劉勃勃,是匈奴右賢王去卑的後代。

劉勃勃的父親劉衛辰本來是草原上的一個部落長,前秦國王苻堅統一北方時,曾經招撫過他,後來苻堅淝水之戰失敗,劉衛辰又脫離了前秦,回到了朔方地區,在此地擁有部族近4萬人。

鮮卑拓跋氏興起並建立北魏王朝後,開始了統一北中國的戰爭,很快就渡過黃河,俘獲並殺死了劉衛辰,佔據了朔方。劉勃勃沒辦法,只好逃走。

劉勃勃本來逃往到其他匈奴部落,他們不敢收留,就想把他捆起來送給北魏,後來決定把他送給佔據關中的羌族王國後秦。

劉勃勃身高八尺五寸,腰帶十圍,生性善辯聰慧,風度儀錶很美。後秦國王姚興十分喜歡他,不僅收留了他,還讓做了大臣高平公沒奕於的女婿。劉勃勃雖然寄人籬下,但兇橫無比,先殺害老丈人沒奕於,又背叛後秦,在今天的陝北地區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

劉勃勃認為匈奴是夏後氏的後代,所以取名國號為「大夏」,而且他覺得自己不應該姓劉,這是母系的姓,兒子隨母親的姓,不合乎禮。他覺得匈奴的榮耀「徽赫與天連」,就改姓「赫連」。

從此之後,這片土地的名字就和「夏」這個字分不開了,甚至清末給這塊地重新命名的時候,還給它取名「寧夏」,意思就是夏地永遠安寧。

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後,國家十分狹小,他北有蒙古高原的北魏,南有關中的後秦,他只龜縮在陝北一帶的黃土高原,土地貧瘠,十分弱小。

他一方面和後秦作戰,一方面向西擴張,搶奪河套平原,也就是寧夏地區,在陝北還修築了一座史詩級的城市統萬城作為都城。最終大夏奪取了關中地區,與佔據了關東的北魏政權對峙。

統萬城也接近河套

赫連勃勃的統治區域主要在陝西,看來和寧夏沒什麼關係,然而赫連勃勃非常喜歡賀蘭山的環境,前文說的漢朝營建的飲汗城,被赫連勃勃改建為王家園林,稱為「麗子園」,並在賀蘭山下、黃河水邊種植果園,所以銀川的水果種植已經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

同時,赫連勃勃還在銀川北郊興建了一座名叫海寶塔的名塔,該塔應該早就被毀,現在銀川仍然有一個海寶塔,應該是明朝弘治年間重建的。雖然赫連勃勃是一個暴君,然而,他卻是銀川最早的建造者,而且給了寧夏以「夏」的名字。

胡夏國地圖

因為大夏國君主殘暴,不久就被北魏王朝所滅,北魏統一北方,統一的北魏十分重視這夏國故地,北魏在銀川黃河邊修渠灌田、築城修倉,該地區持續繁榮。

北魏在內蒙古建立有六個軍鎮,即著名的六鎮,北齊、北周和隋朝的統治階級都出自六鎮,北魏一個名叫薄骨律的大臣為解決軍需糧食,修築了一條運河,將所轄地區的物資通過黃河運送到沃野鎮去。

後來北魏分裂為東西兩部分,西魏和後來的北周繼續經營寧夏地區,北周滅掉北齊後,再度大敗南陳,將俘虜的3萬多名南陳士兵安置在了寧夏地區,把江南文化也帶到了寧夏。

唐朝安史之亂,唐玄宗之子唐肅宗正是逃到了寧夏靈武,在此地即位,最終安史之亂被平定,整個唐朝,寧夏經濟持續發展,寧夏已經有了「塞上江南」的美譽。正是在唐朝時期,因為黃河如玉帶,正式誕生了「銀川」之名,雖然並未大規模使用,但在千年後變成這塊地區最終名字。

西夏雄風,如夢似幻

3

寧夏之所以出名,甚至銀川之所以出名,不能忽視西夏這個神秘的王朝。在銀川鎮北堡影視基地拍攝的電影《大話西遊》中,出現了西夏王陵的身影,這些王陵被譽為「東方金字塔」,卻因為屢遭破壞和盜墓,至今不能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實屬遺憾。

西夏王陵被譽為東方金字塔

更遺憾的是,西夏王朝的歷史隨著這個國家的滅亡,就此湮滅了,二十四史中沒有西夏的席位。然而無論是《宋史》還是《遼史》,都無法忽視西夏。

根據記載,西夏是党項羌族人建立的,然而建立這個王國的首領卻又姓拓跋,是鮮卑族的姓氏,歷史學家猜想,可能這支党項羌族是西羌和西部鮮卑的融合體,類似於曾經盤踞在青海湖的吐谷渾王國。

在唐末黃巢大起義攻克長安的時候,党項羌族首領拓跋思恭還曾經率軍幫助過唐朝,鎮壓了黃巢起義之後,拓跋思恭這支党項族被唐朝分封在夏州,任命為「定難軍節度使」,意思是護國有功,甚至把皇族姓氏「李」也賞賜給了他。

這裡的夏州是陝北榆林的靖邊縣,正是因為前文赫連勃勃建立的大夏國國都統萬城所在之地,党項人就此在陝北這片大地上居住下來。到了北宋建立的時候,党項羌族已經世代居住在陝北近百年了。

宋太宗覺得這是西北的一個心腹大患,決定消滅定難軍,他下詔讓定難軍遷居內地,然而,這些世代居住在寧夏的党項人不願意遷居,定難軍節度使李繼捧決定交出定難軍節度使的大印,然而,他的堂弟李繼遷不願意,他帶領部族到了內蒙古南部的毛烏素沙漠,反抗起了北宋王朝。

此後經過其子李德明、其孫李元昊三代人的努力,党項人攻克了河套平原地區,牢牢佔據了西北地區,特別是李元昊時期,党項人得到了極大發展。

李元昊25歲就領兵作戰,依靠快速作戰的指揮系統和精良的馬匹,李元昊摧毀了盤踞西北河西走廊的甘州回鶻,隨後的幾年,李元昊率領党項騎兵猛攻河西走廊,佔領了瓜州、肅州(均屬於今甘肅省酒泉市)和沙洲(今甘肅省敦煌市)等地,將富庶的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連接了起來,這兩個西區一東一西,成為西夏主要的農業區。

李元昊對於向宋朝稱臣感到很恥辱,他一直想自立,實力強大之後,他開始為自立做準備,將自己的姓氏從唐朝賜姓的「李」改為「嵬名」,同時宣布剃髮,將党項人的髮型全部改為禿髮。

李元昊還命人創造西夏文字,和當時的女真大字、契丹文字一樣,都是參考漢字筆畫創造的文字,雖然現在的這三種文字都消亡了,但西夏文字使用極廣,甚至西夏滅亡後党項人融入了其他民族,甘肅寧夏的人們墓碑還有用西夏文字的。

根據統計,一直到明朝弘治年間,西夏文字都沒有滅絕,這種文字使用了整整五百年。

西夏文字使用達500年

李元昊還需要選定一座城市作為自己的政治中心,陝北的城市土地貧瘠,河西走廊的城市又太偏西了,他選定了河套平原的興州作為自己的都城,這就是本文的主角——銀川。

史書稱它「北控河朔,南引慶涼,據諸河上游,扼西陲要害」,準確概括了銀川的險要位置。賀蘭山橫亘在西邊,擋住了北方的風沙和寒冷,萬里長河的黃河流過這篇平原的西端,彎曲而行,在賀蘭山東麓滋潤除了肥沃的土壤,這是定都的天然之地。

李元昊將其改為興慶府,在興慶府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和寺廟,這座都城位於賀蘭山下,從賀蘭山到黃河邊的開闊地帶全是都城所在地,該城前有黃河,後有賀蘭山,風水絕佳。

興慶府的面積頗大,唐代的長安城周長三十公里,興慶府周長九公里,面積相當於長安城的三分之一,為保證興慶府的用水,李元昊除了利用黃河水源灌溉外,還在興慶府西邊修築了一條名叫運河引水,後世將其稱為「昊王渠」。一座巨大的都城就此矗立在賀蘭山下。

一切準備工作之後,公元1038年十月十一日,李元昊在興慶府稱帝,國號大夏,西夏語稱為「大白高國」,同時,李元昊遣使到宋給宋仁宗上表,告訴他自己稱帝了。溫文爾雅的宋仁宗怒不可遏,第一次發了火。西夏稱帝的消息震驚了北宋,北宋拒不承認,夏宋之間的戰爭終於不可避免,李元昊是否能夠取勝成了他稱帝的第一個試金石。

李元昊稱帝的第二年就進攻北宋,此後在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中,西夏均取得勝利,得以順利立國。

西夏立國之戰,三大戰役均帶有一個「川」字,西夏三次作戰均在河流旁邊,而北宋措手不及之下竟然三戰皆敗。這三次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西夏西北霸主的地位,最終經過多方妥協,宋遼均承認了西夏,西夏向宋稱臣,北宋賜給西夏金錢,西夏就此成為獨立政權。

史稱西夏「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地方萬餘里。」西夏終於得以和百年前就立國的遼朝和北宋並列,三國鼎立。

西夏地圖

西夏統治時期,銀川得到了極大發展,西夏人崇信佛教,引起了藏傳佛教的噶舉派和薩迦派等派別,讓銀川成為了千里佛國。

在西夏君臣眼中,賀蘭山是聖山,西夏國王在此地修築了大量的寺廟和佛塔,因為蒙古的毀城,大多沒留存下來,然而,拜寺口雙塔卻奇蹟般地存留下來,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整的西夏佛塔,距今近1000年歷史。

該塔在銀川市西北約50公里處的賀蘭山東麓的拜寺口,兩個塔都是一座正八角形建築,都高13層,因為兩塔東西相距百米,像一對情侶,含情脈脈,形影不離。人們懷著敬仰之情,送給她們許多美麗的名字,如「相望塔」、「夫妻塔」等。

拜寺口雙塔

在銀川西南不足百里的青銅峽水庫西則的山崖上,坐落著一個巨大的塔群,因塔數總計為一百零八座,俗稱一百零八塔,渾黃色的塔身,映照著青銅色的峽谷,遠遠望去,彷彿在敘述著古老的佛事,這裡長期不為人知,因此幸運地保存了下來。這些賀蘭山下的西夏古塔,在殘陽落日中敘述著佛國往事。

一百零八塔

此外,李元昊還修築了大量寺廟,比如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興慶區內修築了承天寺,該寺由前後兩進院落組成。殿屋廊宇,規模宏大,又在銀川東側之地修築的規模宏大的高台寺,這座當時「高數十丈」的佛教寺廟中,珍藏著李元昊重金求來的佛經。

可惜,由於蒙古對西夏的毀滅性徵服,這些寺廟都不復存在了,承天寺塔今天也是清代重建的古建築。

西夏還在國內其他重城修築了眾多寺廟,如涼州感通塔、甘州卧佛寺等,有些流傳到了今天。

此外,西夏的經濟也十分繁榮。

比如活字印刷術,當時已經傳到了西夏。西夏的農業十分發達,寧夏河套平原的種植業繼續發展,瓜州的瓜果也十分出名,西夏瓜果暢銷北宋。西夏國土面積不大,卻正好位於絲綢之路的河西走廊上,雖然西夏對商路進行管制有一定破壞,但也還是促進了其繁榮。

然而,西夏成為成吉思汗統一天下的絆腳石,成吉思汗六次進攻西夏,英勇的党項人誓死不降、血戰到底,蒙夏之戰持續了23年之久,這對於一個面積70萬平方公里,人口只有300萬的小國家來說,堪稱奇蹟。

成吉思汗最終死於征服西夏之時,臨終留言,徹底摧毀西夏。最終西夏被蒙古人徹底摧毀,城市被焚毀,居民被屠殺之餘四處逃散,西夏就此灰飛煙滅。

整個西夏宛如一場夢,今天的寧夏除了神秘的西夏王陵和「夏」的名字之外,跟西夏幾乎沒有關係,似乎西夏從來存在過,然而幾百年前卻是這樣的興盛。

九邊雄鎮,塞上江南

4

蒙古摧毀西夏後,興慶府也就是銀川被徹底焚毀,銀川經過千年發展,再度變成廢墟。元朝建立後,遷來不少中亞西亞的軍戶,這些人信奉伊斯蘭教,這是寧夏有回族之始。寧夏在元朝有一些發展,河套航運恢復,但沒能恢復西夏時期的繁榮。

明朝時期,洪武三年,明軍攻克寧夏,朱元璋設置寧夏衛,明朝時期,北元一直存在,明朝為抵禦蒙古人,在北方分封九大塞王鎮守邊疆,即遼王、寧王,燕王、谷王、代王、晉王、秦王、慶王、肅王九王,是後來九邊的雛形。

後來燕王朱棣反抗建文帝削藩,起兵造反,取得天下後又自掌自嘴,繼續削藩。

當時實力最大的藩王是代王、慶王等,尤其是慶王,在寧夏銀川鎮守,修築了繁華的慶王府,王府在今天銀川市新華東街以北,府內有承殿、後殿、王宮、宗廟等建築,此外這些藩王因為要抵禦蒙古人,有獨特的可以製造兵器的權利,慶王府內設有生產兵器的作坊「雜造局」、「兵車廠」和「神機庫」等,能製造盔甲、軍刀、弓箭等,權力十分大,怎麼看都很危險,電影《錦衣衛》中慶王謀反,然而歷史上的慶王大多十分忠心,並沒有謀反。只有安化王謀反過,但很快被平定。

明初強制遷徙了很多其他地方的居民到地廣人稀的寧夏居住,增加了寧夏地區的人口。明孝宗時設置九邊,身為邊防重鎮的寧夏鎮總兵駐寧夏衛,管轄長城東起花馬池,西至寧夏中衛喜鵲溝黃河北岸,全長約1000公里的地方,明朝在這兒修築長城,又遷徙陝西、四川人來到寧夏居住,寧夏因此得以再度發展。

明朝九邊

明朝時期最喜歡修築城牆,今天留存的西安、南京、大同等城牆都是明朝所建,銀川也不例外,銀川城有六座城門,城郭四角都建有角樓,城門之上還有城樓,另外還有85座懸樓,70座鋪樓,100多座城樓組成了雄偉的寧夏衛城牆,顯示出九邊重鎮的威武。

很多人對寧夏的印象可能是沙漠和乾旱,但其實銀川因為黃河沖積平原的影響,有了很多的濕地和湖泊,寧夏城就如鑲嵌在這些濕地湖泊中的一顆陸地明珠,自然景觀十分優美。

銀川的湖泊不少

在銀川市東側有一個鳴翠湖,曾經是銀川最大的湖泊,本名「清水湖」,後來在清雍正年間,一位遊方道士到此,看中這一片山河之間的風水寶地,在湖旁建立了一座名為道祖廟的道觀,漸漸鄉民就以道觀稱湖為「道祖湖」,然而到了清朝,這個湖泊卻乾涸了,今天這兒被銀川市改為了濕地公園。

再比如銀川市西南的寶湖,曾經是明代的一個小湖泊,到了今天,面積卻又擴大了,現存水面只有約0.4平方公里,成了一個大湖泊,已建成銀川市濕地文化公園。

銀川的南面有一個南塘也十分出名,據《嘉靖寧夏新志》載:

南塘在南薰門外,永通橋西南。舊為停潦之區,嘉靖十五年,巡撫、都御史宇川張公文魁惜其廢於不治,功作歲余未成。都御史南澗楊公守禮委指揮方輿,因勢修浚,植柳千株,繚以短牆,注以河流。周方百畝,菰蒲蘋藻、鷗鷺鳧魚,雜然於中。泛以樓船,人目之如西湖,居民喜為樂土。

這個湖泊已經十分出名,成為遠近聞名的風景勝地,甚至被人譽為塞外的西湖。南塘修浚後,楊守禮曾邀寧夏鎮城文武官員同游南塘,賦詩填詞。如明代詩人陳棐所寫的《南塘泛舟》:

長夏陰陰柳帶煙,將軍清酒載樓船。

遠山倒浸光浮座,低樹隨波影入筵。

胡月不驚黃硤口,麥雲已熟黑山田。

主人愛客還希范,豈慕風流學水仙。

楊守禮自己也寫了一首《游南塘》:

小艇容賓主,乘閑半日游。

隔簾人喚酒,泊岸柳引舟。

垂釣雙魚出,隨波一雁游。

夕陽催馬去,清興轉悠悠。

在慶王府內還有一個名叫金波湖的湖泊,後來慶王府把這個湖泊對民眾開放,成為遠近聞名的景點。

明朝宣德年間,慶王府喜歡文學,招徠了大量文人騷客,來到了金波湖泛舟,他們寫下了金波湖棹歌十首,其中出名的是這樣的幾首。

【其一】

冉冉芙蕖映翠荷,隨風翻覆動金波。

雲收一夜好明月,載酒扁舟聽浩歌。

【其六】

平湖如鏡冷涵天,秀出芬芳萬朵蓮。

宿鷺驚飛無別事,小舟又過沙汀前。

【其九】

點點蜻蜓貼水飛,錦鱗紅萼兩相依。

忽從撥剌聲中看,颭濕生綃五月衣。

金波湖因為其風光被譽為「垂柳沿岸,青蔭蔽日,中有荷芰,畫舫蕩漾,為北方盛觀」。不過後來也乾涸了,但金波湖這個歷史符號留了下來,後來寧夏大學校區的湖泊就以金波湖來命名。

可以說,銀川在明朝經濟很繁榮,真正的銀川文化形成於明朝時期。然而,李自成起義曾攻克銀川,等到清軍再佔領銀川之時,經過幾番拉鋸,銀川遭到重創。

清代康熙三十六年,康熙帝御駕親征噶爾丹,這一次康熙視察了明朝的九邊重鎮,他出北京,經過大同,來到了榆林,橫渡黃河到了銀川,視察了四大軍鎮,不久清軍從這裡啟程討伐噶爾丹。

經過皇帝的視察,銀川受到了重視,城市得到發展。到了乾隆時期,銀川再度恢復,被譽為「西陲都會」,甚至被譽為「小長安」。

清代的銀川已經有了現代的出行,當時的寧夏府城街道井然,那個時候銀川就形成了現代四四方方的道路,當時的銀川百貨雜陳,商賈雲集,特別是山西的晉商很多,在城南的「山西會館」可見去繁盛情況。

銀川的路四四方方

晚晴同治年間,回亂使得寧夏地區人口銳減,左宗棠將大量招撫的回民遷到寧夏集中屯墾。清末,寧夏正式設省,銀川也正式成為省會,變成省會後,銀川進一步得到發展。1929年,寧夏省政府成立,銀川市為省會。

今天的銀川,正因為獨特的歷史風貌吸引各方遊客,如果你來到銀川,一定要來看看鎮北堡影視城,這原來是明朝弘治年間興建的一個軍鎮要塞,後來清代繼續修復,還在南邊修築了「鎮南堡」。

按道理說,這樣的古迹全國有很多,它應該不起眼,更何況1958年,它變成了鍊鋼場所,然而勞動的張賢亮發現了它,並推薦給謝晉導演來此取景,拍攝自己小說改編的《牧馬人》,鎮北堡影視城因此成名,1993年正式建成影視城,1994年接待了香港前來的劉鎮偉和周星馳,在此拍攝了《大話西遊》,大話西遊裡面宛如月球般的景色增加了奇幻和浪漫色彩。很多到此旅遊的人都專門來重溫下「愛你一萬年」的故事。

鎮北堡影視城

今天的鎮北堡影視城佔地面積0.7平方公里,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西部影城以古樸原始粗獷荒涼民間化為特色,很多經典電影的場所都被保留展出,展出的場景有《大話西遊》中的城門樓和城門洞盤絲洞,孫悟空與牛魔王打鬥時的「天崩地裂」等一系列場景,《紅高粱》中的月亮門、釀酒作坊、九兒(鞏俐飾)居室和九兒出嫁時乘坐的轎子、盛酒的大缸碗具等,影視城門口那句霸氣十足的話「中國電影從這裡走向世界」讓這座影視城傲視全國。

大話西遊拍攝於銀川

來到銀川,要喝八寶茶,這茶用紅棗桂圓等加上冰糖泡製,可能有的人喝不習慣,羊肉粉湯餃子可能有的人不吃辣的人也吃不慣,那一定得嘗下灘羊的羊肉,十分鮮嫩且不怎麼腥臊,不喜歡羊肉的人也能吃得慣,當然如果有幸能排隊吃上一頓老毛手抓那樣更好了。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文史宴:此城被視為水國里的孤舟,保存著大量中古時代的華夏元素
文史宴:歷次南北戰爭,明朝從南方逆推北伐很牛逼嗎?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