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剛登月就想上火星?錯過就得再等兩年!我國正在面臨千載難逢機遇

剛登月就想上火星?錯過就得再等兩年!我國正在面臨千載難逢機遇

如今,我國已經把探測器發射到了月亮之上,能做到這一步,著實了不起啊,而接下來,便是繼續向真正的深空邁進,第一站,毫無疑問是火星,說到這裡,可能有些觀眾覺得這是件很遙遠的事情,畢竟,我國直到今年年初才實現嫦娥四號的巡視探測任務,接觸火星?還早著呢吧?

實際上並非如此,對於任何大事,我國向來都是長遠規劃,低調執行,接觸火星也不例外,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空間技術研究院目前已經正式立項,鎖定於17個月後的23號發射執行火星任務的探測器,更激動人心的是,我國本次探火任務,還將一舉刷新人類探火的兩大世界記錄,即第一次發射火星探測器便同時實現繞行軌道,降落火星表面,並執行巡視探測,這說明我國的行星探測技術已經達到一個非常高的水準,同時,我們還將開展火星全球遙感探測任務,直接用人類最先進的技術掃描火星地形以及全貌,這對於研究未來有可能發生的人類登陸火星甚至長期定居有著非凡的意義,就像是業主提前看房,掃描了地球,我國便可以知道哪裡的地形更宜居,更有可能有稀缺資源。

另外一個世界紀錄是,本次我國由環繞器,進入器,巡視器三個階段任務組成的火星探測器組合體的重量將要達到5噸,比美國好奇號更重,而運載它去火星的火箭也非同小可,正是我國目前體量最大的長征五號改進型。

其實,把探測器從地球發射到火星附近,更多需要的是耐心,而真正考驗探火任務的,則是如何讓飛行器順利減速乃至平穩著陸,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實際上要求飛行衣從數萬公里的時速在7分鐘之內降到0,這正是火星探測的最關鍵環節,如果成功,我國航天將迎來以火星為代表的深空時代。

那麼為什麼一定要是17個月後的23號呢?這便是每26個月才會出現一次的火星發射窗口,一旦錯過,就得再等26個月的會合周期,眾所周知,地球,火星,以及其它行星,都在圍繞太陽公轉,各自的相對位置在不斷變化,當兩顆行星運轉到最近距離的同一條直線的時候,我們把這個時機叫做相衝,在相衝發射火箭到彼岸星球,很顯然是最為經濟的選擇,路線最短,最省燃料。

火星雖然是距離地球第二近的行星,卻也是於地球會合周期最長的一顆行星,遠超第二長水星116天的會合周期,如今太空探索日趨回溫,任何計劃的滯後,可能都將讓我們錯失太空探索的重要環節,換句話說,我們不一定等得起,所以選擇在7個月後的23號發射執行火星任務的探測器。

當然,即使如此,登陸火星也依舊是一件非常複雜的事情,比登月所需要耗費的技術以及資源多得多,要知道,月亮距離地球最遠也不到40萬公里,一般運載火箭飛一個多禮拜就能夠抵達,而地球和火星之間可是相隔著4億公里的距離,飛行器從地球到火星沿霍曼軌道,藉助大型天體的引力作用,以四萬公里時速飛行,起碼也得飛6到12個月才能到。

同時,以人類現有的通訊技術手段,登陸火星還會面臨一個很突出的問題,即通訊延遲,由於天體之間的距離真的相當遠,月球和地球之間尚且有數秒的信號延遲,換做是相對距離不停在變化的火星,信號延遲更是可以飆升到幾分鐘甚至二十幾分鐘,毫無疑問,這對於需要精準操作的火星探測器降落是一個艱巨的挑戰,那麼直接人工操作肯定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只能通過強大的計算機提前模擬規劃好降落路線,並根據多種感測器實時自動調整姿態。

眾所周知,火星是太陽系目前已知和地球生態環境最為接近的一顆行星,那麼觀眾朋友們覺得火星上會有什麼等著我們呢?歡迎各位開動腦筋,在評論區發表你的見解,讓我們看看誰的答案更加有創意,虎哥非常期待和大家一起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迷彩虎 的精彩文章:

17200萬公頃人類新家園 惠及全球三分之一人
中國這個技術一出 英特爾高通瞬間落後 連接300億人同時通話

TAG:迷彩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