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決定哪些事情值得你付出時間與精力?
本文來源:Medium.com
原標題:《A Technique for Deciding When to Say No》
人的時間、精力以及資源都是有限的,如何明確哪些事情值得你付諸努力非常重要。我們不是無所不能的超級英雄。全身心投入去做好一件事,如此方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在一個傾向於鼓吹無限觀念的文化中,承認自己並非無所不能似乎是一個限制性的說法。行業內的一些「傻白甜」們傲氣十足地宣稱我們擁有無限的時間、資源以及能力。現代主義下取得的文明進步也在表明,供給是無限的,需求是無限的,而我們人類更是擁有無限潛能。
逃避死亡的渴望似乎衍生出了一種假想永生的文化。
但恰恰是那些坦誠接受死亡的人,他們能夠謙遜得理解並且接受我們自身的限制。他們才是在這個世界上活得真實的一波人。
本質上,我們並非是無所不能的——那麼你應該做些什麼呢?你的關注點要放在哪裡呢?
儘管我們都渴望和神一樣,但是接受現實的話,我們也許能過得更好——接受人的能力有範圍、我們不是無所不能。正因為如此,我們必須去確定自己要專註精力做的事情。
關於限制的術語或許會較為難理解,不過有一些概念和技巧卻能幫助我們明確要做什麼事情以及不做什麼事情。
三分之二法則
在商界,三分之二法則提供的標準可用於明確決定產品或企業的元素。事實上,倘若你無法做到面面俱到,那你應該去關注哪些方面呢?專註點放在哪裡呢?
這一概念直擊我們能力的有限性,提出以下三大元素對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
質量
速度
價格
你需要同時考慮上述三個元素,但你也可以只選擇其中兩個。舉個例子,有一家餐廳希望能快速提供食物並且保證質量,那這樣做的成本是很高的。企業都希望成本越少越好,但如果想要保證質量,這就要犧牲一定的速度。如果你希望保證速度和成本,那麼質量必然會受到影響。
在明確要做什麼事情的時候,你也需要去判斷哪些事情不必去做。這僅僅是因為你不可能同時兼顧上述三種元素。如果你試圖面面俱到,將所有選項都考慮到,最後往往會適得其反。
關於雜耍的錯誤觀念
人們之所以接受無限的概念——即我們可以一次做成所有事情的虛幻念頭——原因在於它源於抽象。為了更好地感知無限,我們就用一個實際的例子來進行闡釋吧:雜耍。
人的體能是有限的,身體佔據了有限的空間,其組成部分也是有限的。通常,雜耍者只有一雙手。但是表演雜技卻要求其利用有限的身體部分去一次控制多個物品。雖然很多個物品會被拋擲在空中,但在特定時刻,雜耍人員手上只會拿著幾個東西。
我們的人生就像是雜耍。我們一直相信,通過學習如何同時兼顧多個物品,我們的能力便是無限的。但事實情況是,你一次只能專註於有限的事物。我們高度讚揚雜耍文化,但卻沒有意識到一點,雖然多個物體可以被拋擲在空中,可我們手上能「握住」的東西依然取決於存在限制的軀體能握住多少。
為了同時拋接越來越多的物品,最終我們沒有「握住」任何東西。不管是物品,還是一段關係、關注點抑或是承諾,它只會短暫地停留在你的掌心,隨後便會消失,轉而由下一個物品所取代。你也許能控制所有的物品,但你卻沒有專註於其中的任何一個。
園藝也是一個很好的類比。如果你正在播種一個植物的種子,為確保植物能進入發芽階段,最謹慎的做法是同時播種多個種子。一旦你播種了這些種子,至少能有兩株植物發芽的幾率就大大提高了。
我們面臨的問題是,鑒於植物生長的空間有限,如果你試圖塞滿幼苗,那麼無一可以發揮生長的全部潛能。它們會為了空間、營養、光線以及水分而彼此競爭。最終,你得到的不是一株生長健康的植物,而是會得到兩株營養不良、發育受阻的植物。
因為慾望過多,最終你一無所獲。
為了逼近無限,你在一開始便失去了達到預期的可能。
人類生來希望自己樣樣都會、無所不能,但實際上這種期待往往會「求而不得」,因為我們並沒有全身心投入去做任何事情。
如果你希望這株植物能夠健康生長,你需要移除其他的幼苗。你必須明確優先順序順序。
人生的標準
為了明確優先順序順序,你需要先去分辨影響優先順序的因素——這一標準能夠闡明你為什麼要做出這樣的選擇。
這些原則也許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發生變化。比如說,在年輕的時候我們追求的東西也許是在長大之後後悔去做的事情。但是一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次,你只有這一次機會去做這件事。這番陳詞濫調還是頗有些道理的,值得大家去好好思考。那麼回歸本源,你離開人世的時候願意帶走什麼呢?
我發現說出自己的標準——指明你希望自己的人生定位是什麼——這能立刻區分出一些不相關的事情。如果你的標準是文化方面的成功以及現代成就所定義的英雄,那麼這就能確定你要做什麼。如果你的標準是關於健康、愛以及有意義的關係,一些優先順序順序便是不容更改的了。如果你尚未給自己明確人生的標準,那便默認最容易實現的就是你的目標。我們通常不會自然而然接近自己真實的願望——只有在有意為之下才能實現目標。
利用三分之二法則,商業界確立了速度、質量以及價格作為三大標準。企業需要基於這些標準做出決策,確定三個標準的優先順序順序。這些標準決定了企業的定位。
雖然質量、速度以及價格與個人沒有太大相關度,但是我們依然可以問問自己:離開人世的時候,自己希望能與什麼相伴呢?鑒於自己有限的時間和能力,你應該設置什麼樣的人生標準呢?
這些問題非常關鍵,這決定著你要去做哪些事情以及不必浪費時間去做什麼事情。
要去做哪些事情
關於你的人生,三分之二法則的關鍵點是忙碌。
適用於企業、園藝以及雜耍的這一點也同樣適用於我們的日程安排以及優先順序項。我們所處的文化是基於枯燥無味的工作以及恆定的生產力——我們讚揚高效的員工以及那些謙遜地稱自己被工作壓垮的人。在我們當下的社會中,快速而混亂的日程安排是高尚的存在,但這可能也是極度可笑的。在生活和運營企業的問題上,我們試圖完成多件事情,但往往最後一事無成。
忙碌也許僅僅意味著你做事缺乏優先順序順序。
承認自己能力範圍有限需要謙遜、強大以及堅韌的特性。
懦弱、天真以及虛偽的人是那些試圖表明自己全力以赴、可實際上根本未全身心投入的人。
當你參與到18個機構之中,身兼兩職,肩負無數責任。與此同時,你在日常生活中又有一個狂熱的嗜好,你還主動在空閑之餘去幫助當地一個慈善機構,並試圖一周讀完一本書,幫助朋友完成項目——更不用說你還需要撫養孩子、維繫婚姻...上述任何一件事,你都無法做到最好。
當然,有人也許認為像單親家庭的父母確實需要承擔更多事情。但即便是這種情況,他們生活中的事情也分輕重緩急,而時間和精力都是有限的。
問題並不是「我要如何才能完成所有事情?」(你根本無法全身心投入做好所有事情。)你要問的問題應該是,「哪一件事需要我全力以赴去完成?」
當所有事情都未取得足夠大的進展時,你卻感覺自己做完了很多事情。你感受到了人生中的精彩時刻,我們所處的文化將這稱之為是成功。但實際上,你自己什麼都沒做成。
我很好奇,基督教所謂的「贏得全世界會導致你丟失靈魂」的說法是否正確。或許應該這麼說吧,如果你選擇擁有一切,那你也許未曾真正意義上地活過。我也很想知道我們中是否會有人選擇這樣的生活方式——不必為任何事情付出艱苦卓絕的努力,卻能成為文化中的英雄。這就好像是我們已經蔑視了死亡,並故作姿態,彷彿自己獲得了某種意義上的永生。
也許這種看似富含英雄主義的決定是最容易、最不費力的選擇。我還沒有遇到過這樣一個人——按照我們當下的文化標準來看,這是一個極度成功的人並對自己取得的一切感到心滿意足。我也沒有遇到過這樣一個人——他忙於應付很多事情,但能驕傲地表示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是,我碰到過一些成功栽植下兩株幼苗的人,可最終他們卻慨嘆自己從未收穫到果實。我碰到過一些嘗試過諸多工作的人,但他們最終表示這就類似於是蒸汽,熄滅了他們生活中的意義。我碰到過一些精疲力竭、空虛但渴望拿回一切的人。
我還碰到過一些睿智但看上去思想狹隘的傻瓜,他們滿足於當下的生活——這些人很好地握住了自己選擇的東西,他們專心培育一株植物然後等待收穫果實,他們欣然接受自己的局限以及人生。
當我們試圖面面俱到時,我們其實哪件事都沒顧好。當我們試圖將所有事情都握在手中時,我們其實什麼都沒握住。當我們試圖做好所有事情時,我們其實一事無成(儘管社會規範以及文化原則要求我們做好所有事情)。我們也許因為滿滿當當的日程而精疲力竭,無謂地去嘗試獲得永生。
那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
我們應該像那些試圖利用三分之二法則平衡自身發展的企業一樣。
你擅長的事情是什麼呢?能否全身心投入其中?哪些事情是你能專註精力做好的?哪些事情是你願意放棄的——因為他們消耗了你的精力,卻並沒有讓你完成自己的首要目標。
這並非是指你不能擁有任何有益於休閑、享受、成長以及體驗的愛好——或是說在明確必要事情後,你不能為你所愛的人去做一些事情。事實上,當務之急是去明確自己切實想要完成的事情並願意為之付出努力——願意去放棄那些阻礙你實現目標的事情。
你希望用雙手握住什麼呢?你希望栽植的植物是什麼呢?
為此,你需要播種什麼幼苗呢?
如果你的時間、精力以及資源都是有限的,那你實際可以為此付出什麼呢?如果你希望自己離開人世之前能完成三件事,那這三件事是什麼呢?
之後,就去專註於完成這三件事吧。
這也就意味著,你需要對其他的事情說「不」。
36氪編譯組出品。
※核心電商走強,阿里正在重新變成阿里
※華米OV走上多品牌戰略,是拯救銷量的利器嗎?
TAG:氪星情報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