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開國猛將被冤殺,留下一件兵器成了挽救唐朝的「定海神針」
朱元璋能建立大明朝,很多人說是因為得益於謀士朱升獻上的九字真言: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朱升也因此享譽數百年。實際上這種說法很有可商榷之處,比如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就沒有按照這個套路走,而是反其道而行之,起兵不久就登基稱帝,然後再逐一消滅「十八路反王」等眾多割據勢力和競爭對手,與大多數開國皇帝的路子迥然不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李淵和李世民在平定各路諸侯時,主要採用了兩種手段。一是武力剿滅,如河北竇建德、漢王劉黑闥、洛陽王世充、定楊可汗劉武周等人,都在唐朝大軍攻擊下灰飛煙滅。另一種則是以高官厚祿招降拉攏,比起第一種手段來,這種辦法顯然要經濟簡便的多。瓦崗軍李密、燕王高開道、燕郡王羅藝、吳王杜伏威、舒國公輔公祏等各路反王,最終都被李淵用這一招擺平,成為他的階下之臣。
不過,李淵這一手完全是個權宜之計,他內心對這些曾經稱王稱霸、割據一方的軍閥們,根本沒有一點信任之心。待到局面穩定後,他就開始用各種理由和手段,逐一除掉這些眼中釘肉中刺。唐朝初年的這幾個降王,幾乎清一色的都遭到無情的清洗。武德六年,舒國公輔公祏眼看自己處境危殆,不甘心引頸受戮,在丹陽悍然起兵造反,建立宋國,自稱皇帝。
因為輔公祏佔據的地區是繁華富庶的江淮地區,是唐朝的財賦重地,李淵得知後非常重視,派遣河間王李孝恭、大將李靖、李勣等人帶領大軍南下討伐輔公祏。在河間王李孝恭手下,有一個猛將名叫闞棱。闞棱原是吳王杜伏威的部下,於武德二年跟隨杜伏威降唐,從此成為一名唐朝武將。
闞棱武藝高強,作戰勇猛,在唐朝開國戰爭中屢立戰功。在這次征討輔公祏叛亂過程中,闞棱又有上佳表現。輔公祏所佔據的江淮一帶,闞棱曾在此地征戰多年,威名遠揚。在丹陽城下,唐軍與叛軍展開一場大決戰,闞棱一馬當先衝到陣前,脫下頭盔對叛軍高喊:「汝曹不識我邪?何敢來與我戰!」輔公祏的江淮軍很多人都認識闞棱,一看他出面,「皆無鬥志,或有拜者,由是遂敗」。闞棱也因此在此戰中立下首功。
輔公祏兵敗被擒後,對闞棱恨之入骨。唐朝審訊他時,他一口咬定闞棱與自己是同謀,所謂「賊咬一口入骨三分」,李淵本來就對闞棱等降將缺乏信任,竟然相信了輔公祏的鬼話,把闞棱撤職下獄,不久後處死,一代猛將就這樣被冤殺。
不過,闞棱雖死,他留下一件兵器,卻成為挽救唐朝的定海神針。史書記載,闞棱「善用大刀,長一丈施兩刃,名為陌刀,每一舉輒斃數人,前無當者」。闞棱的兵器與眾不同,是一柄長桿大刀,全長一丈,刀身兩面開刃,直刺橫砍威力無比,在陣上每次一出手就能殺死好幾個敵軍,無一人能抵擋。
闞棱死後,這種威力極強的兵器在唐軍得到迅速推廣。一是因為陌刀的刀柄超長,是缺乏騎兵的唐軍對付敵軍騎兵衝擊的利器,二是因為陌刀的刀身也很長,尖端鋒利且兩面開刃,殺傷範圍極大,最適合在萬馬軍中混戰時使用。
到唐玄宗初期,陌刀已經開始在唐軍中成建制裝備部隊,各個節度使大軍中都建立起專職「陌刀隊」,把陌刀集群使用,以發揮更大威力。在事關唐朝生死存亡的安史之亂中,陌刀曾經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挽救了唐朝。
公元757年九月十二,唐朝天下兵馬元帥廣平王李俶、副元帥郭子儀,帶領重兵十五萬,與安史叛軍在長安場外的香積寺展開一場決戰。這場戰役是安史之亂中雙方投入兵力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唐朝如能獲勝則從此扭轉戰局,唐朝戰敗則會精銳盡失,再也沒有抗衡叛軍的資本,事關大唐存亡,意義十分重大。
一番鏖戰後,雙方勝負之勢已經明朗化,叛軍戰鬥力和兵力都要勝過唐軍,唐軍抵擋不住,大批士兵出現潰退和逃跑。危急關頭,唐軍中的陌刀隊在名將李嗣業帶領下,挺身而出發起反攻,「步卒二千以陌刀堵進,所向無前」,「前軍之士盡執長刀而出,如牆而進」,「大呼奮擊,當其刀者,人馬俱碎」。陌刀令人震撼的殺傷力,讓叛軍膽喪魂飛,鬥志全無,最終唐軍得以反敗為勝,取得了香積寺之戰的大勝,陌刀也在最危急的時刻挽救了唐朝。
參考史料:《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