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頨:忠孝雋譽垂青史 德厚美名傳萬世
王詠謹讚歎道:
「余素慕公,頃來江西,至上清宮上萬年祝,得晤公之子嗣真人永緒君,見其秀朗敦篤,有公之風,余又是益嘆:公之世澤靈長,蓋本諸世德之盛,乃堪輿家盡歸諸山川之氣,未可也。
世人謂長生飛升為難,余家食時曾聞異人言,人生於陽而死於陰,故積陽之極則升而為仙,積陰之極則沉而為鬼,要在得訣精練,則長生可學,飛升可致,唯知道者識之,未可與俗人道也,旨哉!
旨哉!余素欲謝去學之,惜余未及問公,公未及見余也。嗣真人以狀乞銘,余嘉其孝,乃為之銘。」
白日飛升(資料圖)
王詠謹繼續寫道,他來到龍虎山見到了張彥頨天師的嗣子張永緒時,見其敦厚靈秀,有乃父之風,於是他感嘆說,張天師白日飛升,是其累世積功積德,靜心修鍊,吸納天地山川之靈氣的結果。
世人都說飛升很難。但是他曾經聽人說過,人生於陽而死於陰,陽氣累積而為仙,陰氣累積而為鬼,一個人死了之後,是成為神仙,還是成為厲鬼,取決於他能否得到真傳且日日精鍊。
如果修鍊有成,則長生不死的飛升之術是可以學到的,而這些,不是那些凡夫俗子能夠理解的,只有得道之人才能知曉其中奧秘。
王詠謹為張彥頨天師作銘贊曰:
蒼姬撫世,德厚流光。雲仍相繼,奕葉彌昌。
爰有至人,作於漢代。秘耀含靈,神功實大。
世居龍虎,法運雷霆。誕膺爵號,名揚帝庭。
真人紹之,祖風載見。澹素希夷,唯道精鍊。
祈天永命,為國祝厘。忠孝流芳,大江之西。
入覲以時,夔龍班列。殿頭鵠立,帝心嘉悅。
只有潛心修鍊才能得道飛升(資料圖)
乃渙渥寵,秩視元公。若彼軒皇,致敬崆峒。
真人承之,小心翼翼。旦夕焚修,昭事上帝。
曰我聖皇,萬壽無疆。受天之佑,寶祚靈長。
有臣如公,碩人君子。黃冠者流,安能公比。
福德純備,七裘其齡。翛然厭世,乘彼箕星。
帝用悲傷,爰咨宗伯。恤典是將,天章赫奕。
弋陽之東,郁乎佳城。帝命冬官,域地是營。
玉蘊名山,鶴歸華表。生榮死哀,如公實少。
美矣令德,稀世之珍。我作茲銘,煥於嶙峋。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弋陽縣文物部門在縣福利院後山坡上發現明朝龍虎山上清宮湛然張天師墓及墓碑和墓志銘。
天師墓落、墓穴系用長達3米多堅硬的長條青石砌成,墓志銘青石長100、寬69、厚6.5厘米。志蓋刻有篆體銘文:
「明故誥授正一教懷玄抱真養素守默葆光履和致虛沖靜承先弘化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嗣漢四十八代師湛然張公墓志銘」,志文為楷體。裡面的葬品已全部失蹤。
所幸的是墓室原樣、墓碑、墓志銘和部分石柱保存了下來。
明朝龍虎山上清宮湛然天師,是繼漢代張道陵之後的第48代掌門人,掌管天下道教,世代相承。
因其敬佩宋朝弋陽愛國志士、詩人謝疊山,故要求死後葬於謝疊山文正公祠園中。
而第四十七代天師繼配夫人、四十八代天師之母宋氏墓志銘也被發現,先存於龍虎山上。
出土的張彥頨天師的墓志銘圖片如下,以饗讀者:
張彥頨天師墓志銘(資料圖)
張彥頨天師天資聰穎,生逢其時,深受明世宗朱厚熜的信任,多次赴朝廷和太和山、齊雲山舉行齋醮活動。
請求更多道士度牒,建議建設龍虎山、齊雲山道觀。為緬懷其祖張良,請求世宗免除山東勝藤縣差徭,這些都大大提升了道教的社會影響力,提高了道士的待遇,弘揚了道法。
正德七年(1512),召見,命陪祀泰壇,有蟒衣玉帶之賜。
正德十五年(1520),車駕南狩,或言牛首山後湖各有妖。召赴,行在諭,往除之,果見磔死一妖。上大悅,敕扈駕還京。
嘉靖元年(1522),世宗肅皇帝即位,入賀,上賜問,以清心寡欲為對,稱旨。寵賚孔殷,特遣還山請太上諸秘延禧籙文以進。
嘉靖五年(1526),錫誥加封為正一嗣教懷玄抱真養素守默葆光履和致虛沖靜承先弘化大真人,掌天下道教事。敕往禱於太和山。
位列仙班(資料圖)
嘉靖七年(1528),入覲,命陪祀星辰壇,有御札文綺之賜。
嘉靖十六年(1537)入覲,驛遞違慢,如初奏謝後期之罪。是冬無雪,命禱於內庭,即應。上大悅,有金冠,玉帶,蟒衣,銀幣之賜。
嘉靖十七年(1538),命建金籙大齋於內皇壇,有白鶴繞壇,卿雲捧日之瑞,賞賚有加。辭歸,賜敕以護其行。
嘉靖十七年(1538)詔往齊雲山,建報謝禱禳大醮。
嘉靖二十八年(1549),詔擁嗣子入覲,舟次錢塘,沙淤江涘,民病涉。投以一符,即盪去。次徐州,水涸,舟膠戲。
作一詩投之曰:呂梁洪下疾如飛,一派神棲接古徐,願借紅袍三尺水,官航穩載上京畿。水忽夜溢,比及都門。上遣太監高忠迎而諭勞之,資賜嗣子蟒衣玉帶金帛。
(編輯:見石)
聲明
※正月初七:天生萬物,唯人為貴
※正月初六:送窮鬼,開市大吉迎賓朋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