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的三大寵臣各有什麼特長?讓雍正倚之如手足,常讓他感動落淚
撰文:趙立波
雍正十三年期間,以較大的政治魄力開啟多項改革,在此過程中,選用了大批官員充實各級隊伍,在眾多的官員中,尤以鄂爾泰、田文鏡、李衛為代表的督撫,其共性是此前仕途受挫,雍正登基後,三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快速使用,在雍正一朝的改革做了急先鋒,成了當時的風向標,最終實現了完美收官,創造了古往今來並不多見的君臣從一而終的典範。
鄂爾泰畫像
鄂爾泰的彎道超車
四十二歲的鄂爾泰作了一首感嘆仕途不順的詩:「攬鏡人將老,開門草未生。」又在《詠懷》詩里寫到:「看來四十猶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彼時他擔任內務府員外郎,由於長期得不到提升使他頗為灰心,對自己的以後光景不抱有盼望。鄂爾泰自沒想到,當雍正即位後,他的仕途在彎道之中快速晉陞,一時之間前途柳暗花明,最終成了雍正一朝最受寵信的滿族大臣。
從二十一歲進入到內務府,一干就是二十多年才勉強做到員外郎。除此並無任何職務調整,鄂爾泰的鬱悶折射出康熙晚年整個官場的懈怠。
雍正畫像
在使用鄂爾泰之前,雍正並無太大把握。在年羹堯和隆科多接連出事後,雍正曾讓人傳話給鄂爾泰:「鄂爾泰做官甚好,朕所以不令伊做巡撫者,因年羹堯、隆科多極力保薦,必是他附托於人,爾下旨與伊,令其改過,實心辦事,朕自加任。」
雍正經過全方位考察後,確認鄂爾泰不存在任何朋黨行為,決定對他實施快速重用。他的的政治仕途由此開始得到跳級提拔,先是外放江蘇布政使,主管水利。三年升任廣西巡撫,但雍正仍然認為大材小用了。在上任途中,雍正命令調整為雲南巡撫管理雲貴總督事,兼任兵部尚書。雍正六年,由於工作出色,雍正讓鄂爾泰兼管廣西,封為雲貴廣西總督。四年後,雍正將他調回北京,擔任保和殿大學士,居首輔地位,並封一封伯。鄂爾泰成了雍正朝提拔最快,最受崇信的大臣,並被雍正欽點死後配享太廟。
雍正對各省各級官員諭旨中要他們向鄂爾泰學習的批示不下二百餘條,其眷寵地位,為歷代罕見。如在給貴州巡撫石禮哈的批示中說:「鄂爾泰當代人物也,汝宜以為儀型而效法之。」給雲南永北副將的諭旨時說:「鄂爾泰實系超群封疆大臣,孰不願天下皆用如此人,豈易得也與!」諸如其他的如「鄂爾泰乃滿漢內外大臣中第一人也。」的讚美則處處可見,號召全省督撫和各級官員向他學習的批示屢見不鮮。
雍正與鄂爾泰奏摺上的「互動」
雍正多次對田文鏡、李衛提出表彰,不吝言辭,稱讚田文鏡「巡撫中第一」,稱讚李衛「爾乃國家偉器」。然而,這似乎更多出自鼓勵或是御下之術。在雍正眼裡,鄂爾泰才是唯一最傾心大臣,加上彼此為滿族後代,親切感自然高於漢臣。與田文鏡、李衛相比,不僅在學識、修養上,更多的是鄂爾泰能夠幫助雍正統攬全局,設計政治改革,其高度應為是雍正新政改革設計者和推行者。雍正有時看了鄂爾泰對時政方針的建議時,激動地說:「覽此奏而不嘉獎賞悅者,除非不是皇帝!」鄂爾泰能夠提出當時針對性的切實政治改革,源自其長期堅持學習的結果。眾所周知,滿族人大部分都善於打仗,然而很多滿族大員們像鄂爾泰這樣博學多才的卻非常少見。許多滿洲高官,甚至大字不識。
正因為有學識才有了能力,讓鄂爾泰在滿族大臣中顯得尤為耀眼。在得到重用後,他先後平定苗亂,推行「改土歸流」,這一重大國家政策影響深遠。
此外鄂爾泰在江南一帶興修水利,注重民生建設,在民間口碑極好。在雍正三年,鄂爾泰擔任布政使期間,將自己的公使銀一萬六千餘兩分發蘇松常三府,買糧三萬三千四百萬石,用於賑災準備。在鄂爾泰調走後,江蘇巡撫將這事上奏給雍正,雍正非常感動命令給鄂爾泰加二級。
鄂爾泰在對新任巡撫的談話時說:「皇上用人無甚神奇,只是一個至誠。」雍正得知後,感動得熱淚盈眶說:「朕實含淚觀之,卿實可為朕之知己。」雍正在體貼鄂爾泰上更多表現出了一種細節和溫暖,有時他惦記鄂爾泰熬夜:「凡夜晚辦事,最是傷人,務教他(鄂爾泰)善體朕諭,以仰副垂注至意。」鄂爾泰得了一點小病,雍正卻小題大做,找人給他推算命理,得到的結果是大壽,他才說:「朕之心病已痊癒矣」。甚至在一次宴會上,因為鄂爾泰遠在雲南,雍正特意將親自嘗過的食物寄往雲南說:「這樣就如同君臣對席了」。
雍正行樂圖
雍正曾在《諭旨》里動情地說:「鄂爾泰在朕前不過數日,朕每念之不置,偶閱伊奏摺,輒為淚下,豈亦君臣宿世緣分耶!」、「凡諸外用大臣陛辭,朕不忍別至於落淚者,惟卿一人耳!」
鄂爾泰的居官哲學非常有趣,他曾說:「大事不可糊塗,小事不可不糊塗,若小事不糊塗,則大事必至糊塗矣。」他的同僚張廷玉雖然對鄂爾泰腹誹不少,卻非常認同這句話:「最有味,宜靜思之。」他的繼任者雲貴總督尹繼善說:「大局好,宜學處多。」當時的人多有對鄂爾泰的評價趨於大局好,認為他眼界長遠:「識量宏淵,規畫久遠。」這也說出了鄂爾泰在當時就是政治家一類人物。
田文鏡的大器晚成
六十一歲這年的田文鏡兩鬢已經花白,在服務康熙朝將近四十年期間,勉強才做到監察御史、內閣侍讀學士的職務。按照正常升遷路線來看,承載仕途的船已經到了橋頭,提拔重用沒有了遐想空間。誰也沒能想到,雍正帝的繼位,讓他在一年之後便迎來了政治上的春天。此後八年里,更是成了強力執行雍正新政的封疆大吏,一時成了影響整個大清新政改革的風向標,田文鏡也成了從政大器晚成的典型。
田文鏡畫像
田文鏡字仰光,漢軍正藍旗人,雍正五年後,因為政績突出被轉入正黃旗。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以監生身份繞過科舉這一從政障礙,外放福建長樂縣縣丞,相當於今天的副處級。苦熬九年後,才調任山西鄉寧縣擔任知縣,在這一干就是十三年,雖然仕途停滯不前,卻積累了大量的基層行政經驗,對當時清朝政治在基層延伸落實存在的問題有著清楚的了解。直到康熙四十四年才升任直隸易州知州,勉強走進清朝中高層級別官吏序列。轉年,田文鏡被內調清政府行政機關,出任吏部員外郎、刑部郎中、監察御史、內閣侍讀學士之職。多崗位歷練,進一步熟悉清代組織人事、司法和監察工作,雖然未能得到重用,卻給日後仕途走進快車道提供了豐富的任職資歷和經驗。
田文鏡在河南理政的第四年,雍正對這段時間田文鏡的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和對朝中上下對田文鏡的巨大爭議進行定調:「及為巡撫後,三年以來,整飭河工,堤岸堅固,河訊安瀾,年豐歲稔,紳衿畏法,正己率屬,地方寧謐,而每事秉公潔己,謝絕私交,實為巡撫中之第一。」《世宗實錄》
雍正行樂圖
田文鏡的表彰源於此前一個重要事件,使得田文鏡一時陷入風口浪尖,地方官吏甚至清朝內部高層對田文鏡開始口誅筆伐,雍正這段肯定田文鏡,正是田工作中剛剛經歷重大政治危機。
田文鏡到河南不久,就發生了封丘罷考,他手腕強硬嚴厲鎮壓。當時主管河南學政的是張廷璐,縱容考生罷考,田文鏡不忌憚他是內閣大學士張廷玉弟弟,如實奏報了他的情況,而開歸道陳時夏「竟不坐堂問訊,將諸生傳至內衙書堂」,「稱為年兄,央其赴考」。按察使則「將罷考一事,置若罔聞」並推諉說:「我只管人名盜案,餘事非我職掌。」此後的田文鏡果然得罪了張廷玉和朱軾等大臣,因政事屢受掣肘,雍正非常明白田文鏡的孤立原因,指出:「田文鏡辦理盡心,朱軾、張廷玉不過因張廷璐之事歸怨田文鏡,欲使所奏不行耳。」
田文鏡在河南越發孤軍奮戰,隨著推行新政的力度不斷加大,反彈勢力也在不斷跟進,田文鏡在兩年內就彈劾罷免河南中高層官員達二十二名之多。雍正在鼓勵田文鏡的硃批里說:「覽爾題參黃振國之疏甚屬可嘉,如此方不負朕委任之意。……能照此秉公執法,一無避忌,放膽為去,保爾永遠平安。」
雍正行樂圖
田文鏡不是科舉出身,卻能屢次得到重用與雍正實用的選任用人原則有著重要關係。雍正曾對此說過:「國家用人,但論其賢否,不當限以出身……自古以來,名臣良輔,不從科甲出身者甚多,而科甲出身之人,亦屢見有盪儉逾閑者。」《上諭內閣》
在雍正看來,科舉出身的官員雖然文化較高卻顧忌太多,且遇事不善變通,迂腐無能。有的官員到處取悅而獲得虛名,故爭議較少。對於因大力行政而陷入風口浪尖導致的孤立無援,雍正往往會給以站台。雍正曾對沉下李維鈞說:「朕當年即是孤臣,並無恃援。」田文鏡在河南的遭到廣泛反對時,雍正舉例廣東巡撫楊文乾為例說:「楊文乾不過同省四人合力排陷,如田文鏡內外合力排陷豈止四人……但田文鏡實能爭氣,全朕之公明二字。」在給田文鏡的批示中,頗為動情地安慰他說:「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田文鏡被多次朝中權臣彈劾,雍正卻安慰他說:「此一事,朕甚慶幸,好機會,亦難得。參你這樣巡撫,所以理直氣壯,有何可講?」當田文鏡回復自己覺得有些委曲後,雍正帝又勸諭他:「此事朕已洞悉原委,你一些不必繫念。只要自己信得,乃可對天地神明,小人之流言何妨也?不必氣量窄小了。」
在田文鏡生命最後一年,懇切提出離職,雍正覽折「良用悵然」,此前雖然多次提出退休,雍正都沒同意,這次深知田文鏡已病入膏肓,讓他在任所調養,職務暫交給副總河孫國璽協助處理。此後一個多月,田文鏡再次上書離職,雍正勉從所請,不幾日,田文鏡在河南去世,死後家無餘財。雍正皇帝對田文鏡死後的加謚、立碑、祭奠、入開封賢良祠等等進行追悼,可謂備極哀榮,成就了雍正新政君臣完美收官的一段歷史。
不敢任性的李衛
李衛在戶部工作時,負責錢糧收繳工作。當時有一位親王分管戶部,要求每收錢糧一千兩就加收平餘十兩。所謂「平余」即是各地在徵收賦稅中以加派、加征的份額解送給戶部的,叫「平余」,亦稱「余平」、「隨平」。李衛覺得催繳難度極大,再加收十兩必定引起反對,從而影響催繳進度。李衛對親王多次勸諫無效後,於是乾脆弄了一個大柜子,上面寫著「某王贏餘」,放在大廳,把某王弄得非常難堪,於是不得不停止多收。《小倉山房文集》
李衛畫像
李衛因此而名聲鵲起,不幾年,雍正繼位後,特意召見他談話:「其初次召見,問臣出身家世,乃戶部事務甚多,不敢瑣瀆。」這次談話後,雍正對李衛印象比較清晰判斷,事後對臣下高其倬說:「此人但取其心地」,意思就是說他才華和能力不足。然而此後李衛的表現雖然有許多粗狂和張揚外,其整個政績表現讓雍正非常意外。於是雍正對其進行屢次提拔重用。在短短的幾年內,李衛從一個雲南鹽驛道轉年變躍升為布政使,第二年又提拔為浙江巡撫,第四年後又兼任兩浙鹽政,第五年後升任浙江總督併兼任巡撫職務,幾乎是一年一提拔,所擔任的都是大清當時最好的省份,兼任的職務更是重要崗位,其升遷速度猶令同僚側目。李衛雖然備受雍正信任,卻在教育培養他的問題上大費苦心,二人頻繁的文字往來有時很像 「遠程教育」。雍正不惜花費大量精力培養重用李衛,最初源自於李衛的出身非常簡單,與朝廷任何黨派毫無瓜葛,稱他「並未交接一人」,是在李衛當初工作出色的輿論中選拔出來的官吏。在硃批上對李衛說:「爾為人剛直,居心蒞事忠誠勤敏,朕所深知,但防太過,莫患不及。凡百處加詳加審,方無魯莽之失。」
雍正漫畫
在眾多官僚集團中,雍正為何如此對李衛偏愛,主要原因還是在於李衛與科舉出身官員相比更加敢想敢幹,執行法規毫不手軟。在複雜的特殊崗位中,敢於鐵腕出手,並卓有成效。
康熙晚年,鹽政廢弛,各種多年遺留的後遺症大爆發,產生大批壟斷鹽政帶有黑社會色彩的利益集團,官商勾結形成黑色產業鏈條。李衛從雲南彈劾大批涉案官員外,大力整頓了當地鹽政,在浙江又打擊了大批黑社會鹽梟,並擒拿了當時浙江影響最大的鹽梟,讓雍正激賞不已。也正因為好不容易遇到一個能給他辦事的官員,雍正就更為擔心他的行為招致官場不滿,多次告誡他要「謙能」待人,避免「以氣凌人之咎」。但是李衛恃才傲物,對上司粗魯無禮的毛病還是被人傳給雍正,參他稱呼總督高其倬、巡撫楊明時為「老高」、「老楊」在自己出行的牌子上寫「欽用」,偶爾還接受他人禮物。雍正在給李衛的批示中嘲諷他的小民意識:「川馬古董之收受,俱當檢點。兩面欽用牌,不可以已乎?是皆小人逞志之態,何須乃爾!」《清史列傳》所謂「兩面欽用牌」是指其出行,打著欽用布政使、鹽驛道的兩面官牌,這種高調張揚,被雍正所鄙夷。
李衛在奏摺中向雍正坦率說:「如果考慮避免嫌疑,萬難整頓,惟有依靠禮法才能把事情辦好。」最後向雍正保證說:「不敢任性,亦不敢委蛇從事。」意思是工作中不任性胡為,也不敢敷衍不負責。雍正很讚賞他的回答,同時又進一步勸他要注重提高涵養和個人文化素質,別動不動就罵人爆臟口,凡是從小節上注意云云。
雍正三年時,提拔李衛做浙江巡撫,讓他解決當地百姓吃不飽問題。李衛赴任後立即讓商人在長江上游地區收購大量稻米運到浙江,順利解除這次危機。而且李衛就任浙江巡撫後,浙江連年豐收,讓本就深信祥瑞的雍正對李衛更加欣賞。雍正為了進一步施展李衛才能,特意將高其倬調走,讓李衛全面接管浙江省務,併兼管浙江鹽政專賣。
不光如此,李衛善於抓捕案犯,善於用使用潛伏手段,讓捕快喬裝混入盜窩,甚至把二三十年前的舊案都得意偵破。雍正六年特意讓李衛將江蘇所屬七府五州的一切盜案都交給李衛處理,並且多次下發批示讓各省官吏學習:「督撫中能察究匪類,惟李衛為第一,爾當仿效之。」、「朕之信任李衛,正在此等處。」(指打擊地方黑惡匪類)
雍正行樂圖
雖然是個大老粗,但是他非常聰明。袁枚曾記錄過他處理文件的神采,說他從不看文件,就讓手下人念,不合意的地方,隨口就能糾正改動,非常複雜的案件經他嘴一改,變得條理通暢,以至於「雖儒者文吏,皆心折駭伏,以為天授。」《袁枚直隸總督兵部尚書李敏達公傳》
此後的幾年裡,雍正依舊多次對李衛在不斷批評中得到重用提拔,在總結李衛的工作成績時,雍正不吝熱情讚美,甚至是感恩戴德般的誇讚李衛:「爾乃國家偉器」。甚至將李衛功績上升到整個愛新覺羅家族,很有代表祖宗感謝他的味道:「乃成全聖祖之是也,豈止朕之功臣,乃朕之恩人也。」《雍正檔》總體看來,雍正雖然知道李衛毛病不少,但都是因為缺乏文化和涵養所致,大老粗式的簡單直接。這些有時也成了李衛的亮點,如雍正不無輕蔑地對科甲大臣所說:「李衛非爾等科甲大儒瞻前顧後,引古准今者比也。」
有一次雍正要臣下尹繼善評價一下他最喜歡的三位總督,鄂爾泰、田文鏡、李衛,問他三位模範總督最該學習誰?尹繼善想了想非常巧妙而又生動地說:「李衛,臣學其勇,不學其粗;田文鏡,臣學其勤,不學其刻;鄂爾泰大局好,宜學處多,然臣亦不學其愎也。」雍正聽了哈哈大笑,認為他說到了點子上。
※兩次督師的孫承宗頗有成就,為何被罷職,點出大明死穴後全家殉國
※「射手座」王莽與楊廣:長得像、性格像、經歷像,帝王中最大巧合
TAG:歷史大波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