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咸豐帝臨終留下遺詔,光復金陵者可封王,為何曾國藩卻只獲侯爵?

咸豐帝臨終留下遺詔,光復金陵者可封王,為何曾國藩卻只獲侯爵?

自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爆發「鴉片戰爭」開始,大清王朝可謂是每況愈下。咸豐皇帝一繼位,洋人的事還沒完全解決,又來了個太平天國運動,真可謂「屋漏偏逢連夜雨」。面對這些來勢洶洶的太平軍,清廷可謂是焦頭爛額,而咸豐皇帝在位的十一年裡,也幾乎都在忙著剿滅起義軍。然而直到彌留之際,咸豐皇帝也沒能見到太平天國覆滅。在彌留之際,咸豐皇帝留下遺言「克複金陵者王」。

避暑山莊主殿——澹泊敬誠殿

在他死後不到三年,曾國藩率領湘軍攻破天京,並剿滅大批太平軍。講道理,作為咸豐皇帝的妻子,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應當執行亡夫遺言,為何最終卻不肯封曾國藩為王呢?這事還要從咸豐十一年(公元1861年)說起。前一年,英法聯軍剛攻入京城,而太平天國更是勢不可擋,似乎有隨時北上攻取京師之勢。咸豐皇帝對此焦頭爛額卻又無能為力,最後乾脆跑到熱河避暑山莊去「避難」,誰知到了熱河之後,咸豐皇帝就氣急攻心,一病不起。

這一年的7月8日,咸豐皇帝感覺自己大限將至,於是召見肅順、鄭親王端華、怡親王載垣等八位大臣,向他們交代後事。由於自己只有一個兒子載淳,因此就將皇位傳給他,是為同治皇帝。咸豐皇帝鄭重囑託這八位顧命大臣,要他們好生輔佐小皇帝。在託付完這件大事後,他又想到了一件如芒在背的事,那就是南方的太平天國運動。於是就在臨死前頒布遺詔,「克複金陵者王」。這句話就是在封官許願,誰要是攻佔金陵城,大清王朝就封誰為王。聽到這一消息,清軍士氣大振,好像打了雞血似的,後續的平叛行動也順利許多。

同治年間兩宮垂簾劇照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曾國藩在接連佔據重要軍事要塞之後,率軍包圍金陵城。在圍城三年之後,清軍終於收復了丟失已久的金陵。曾國藩第一時間就給朝廷報功,其潛台詞顯然就是在向朝廷請賞——我如今光復金陵,是不是該兌現承諾了?然而消息傳到京城後,慈安太后本身模稜兩可,慈禧太后卻犯了難。在子淵看來,慈禧太后的顧忌主要有兩方面。

清末湘軍舊照

首先,封王會導致現有格局被打破。在太平天國被剿滅之後,國內戰鬥力最強的軍隊就是曾國藩麾下的三十餘萬湘軍,況且曾國藩與左宗棠、李鴻章等人一起控制東南半壁江山,這幾位漢臣之間目前還能相互制衡,要是封曾國藩為王,現有政治平衡就會被打破,漢臣之中就有了主心骨,甚至會使曾國藩成為所有漢臣的領袖。到時候,本來不聽其指揮的左宗棠等人也必然屈服,要是眾人再來個「反清復明」,大清直接就玩完了。因此萬萬不能封王,甚至還要稀釋曾國藩功勞,將之分配給所有漢臣和滿臣,這樣才能維持均勢,確保不發生變亂。

曾國藩畫像(局部)

第二,清廷素來有防範漢臣的「優良傳統」。清初為了統一天下,清廷不得已分封了五位漢臣為王,分別是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平南王尚可喜、定南王孔有德、義王孫可望,其中「三藩之亂」把清朝統治者都給搞怕了。在清末,漢族大臣勢力已經空前膨脹,如果此時再給漢臣封王,那麼對清廷的威脅太大。所以,在湘軍攻入金陵後,慈禧太后就以各種理由調動其餘部隊在長江中下流屯兵布防,這些部隊主要是由滿族大臣控制的嫡系軍隊,負責隨時監視曾國藩一舉一動。也就是說,清廷不僅不給曾國藩封王,還要預防他造反。

雙眼花翎(一眼局部遮擋)及藍翎

對於清廷的言而無信,曾國藩的許多部下都以其未被封王而憤憤不平,甚至勸其乾脆自立。然而曾國藩思慮再三,認為左宗棠和李鴻章等人未必跟自己一條心,況且湘軍周邊又有那麼多清軍虎視眈眈,根本不能輕舉妄動。最終,曾國藩被迫以退為進,接受朝廷冊封的一等毅勇侯爵位,並獲賜雙眼花翎。隨後,曾國藩又主動提出裁軍以消除太后的戒心。從這一點不難看出,慈禧太后的政治手腕是何等老辣。

參考文獻:

《清史稿·卷四百五·列傳一百九十二·曾國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國人口密度全球第二,卻依然大力鼓勵生育,否則很可能會亡國
袁紹勢力明明遠超曹操,為何對戰時卻不堪一擊?實情令人唏噓感慨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