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孩子沉迷遊戲,主要怪家長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孩子沉迷遊戲,主要怪家長

網路遊戲是不是洪水猛獸?懂遊戲的人們當然不這麼看,但在網上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專家言論」對遊戲大肆抨擊。時間長了就會給人一種印象:

專家對遊戲評價大多很負面。

但聲音多並不代表事實多數,實際上有很多一線的教育學學者多年來都致力於研究遊戲和青少年、家庭的關係,並且用客觀科學的研究方式得出了更為理性的成果。

比如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在前一陣子就做過名為「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網路遊戲認知與態度」的研究。在上周,中心的孫宏艷老師就用報告的形式分享了這次研究的成果,游研社在現場旁聽了這次分享。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成立於1991年9月,是中國國家級專門從事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研究的學術機構。他們這次的報告從北京、廣州、合肥、成都、寶雞、遼陽這些發展程度不同的城市,在小學四年級至高中三年級的學生中進行抽樣,通過問卷進行了一系列調查。得出的結論很有意思。不過原本的報告有些長,我們挑一些有特點、有意思的部分給大家看看。

1.遊戲是孩子之間的社交語言,也可以成為孩子和父母的社交語言

報告指出,八成(83.8%)以上的中小學生通過「同學或朋友」這一渠道了解網路遊戲的資訊,佔比率超過了「遊戲相關網站」的2倍,其次的是「社交網站」和「網吧或社團」。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孩子沉迷遊戲,主要怪家長

在現實生活中,「網路遊戲」這一話題在中小學生群體里歡迎程度極高。他們使用遊戲用語以表明玩家身份,將「網路遊戲」視作與同齡人進行交往的談資,並在這個過程中逐漸獲得了認同感與歸屬感——而這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任務之一。

對中小學生們來說,聊遊戲是再正常不過的社交行為,還能以此建立友誼,增加自我價值感。

給家長的建議就是:坦然面對孩子們聊遊戲。無論支持與否,青少年對網路遊戲的天生親近感「就在那裡」。與其激烈反對,倒不如因勢利導,將遊戲作為親子關係的橋樑。

2.適度約束孩子玩遊戲是應該的,管理有方的父母孩子成績更好

在管理孩子玩遊戲的方式上,報告指出規定孩子玩遊戲的時間是父母群體中最多採取的監管措施,「總是規定時間」和「經常規定時間」的家長佔了總體的近七成(66.6%),佔比其次的是程度較輕的「監督孩子玩遊戲的時間」及「限制孩子玩網路遊戲的費用」。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孩子沉迷遊戲,主要怪家長

根據數據不難看出,父母對孩子玩遊戲這一行為仍多持有不認可的態度,均採用限制、監督等較為嚴厲的看管方式,而能同孩子一起遊戲、分享遊戲訊息的家長,僅佔了一成多。

儘管家長群體對遊戲「嚴加看管」的這一普遍現象,多是出於對孩子的期望,以及擔心遊戲影響學生的成績。但事實上,這種想法並非完全正確。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孩子沉迷遊戲,主要怪家長

橫軸的「層」指孩子成績在班級中的水平

除單純統計家長的管教措施外,這次調查還從上述10種措施中篩選出了6種典型措施,並探索了這6種管理措施與孩子成績之間的關係。據數據顯示,採用「監督玩遊戲時間」、「規定玩遊戲時間」等帶有規則的方式,來約束孩子的較為開明的家庭中,孩子也有較好的學習成績。而採用「制止玩遊戲」等嚴防措施的家庭里,從數據來看並沒有達到讓孩子成績變好的作用。

3.對孩子的遊戲娛樂,家長多為「只監管,不陪伴」

本次調查發現,近一半(46.5%)的中小學生更樂於主動與父母談論網路遊戲,但主動與孩子談論網路遊戲的家長比例僅佔三成(32.4%),相比之下差14個百分點。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孩子沉迷遊戲,主要怪家長

從兩方數據上的對比不難看出,孩子其實更願意與父母談論自己的愛好,但父母卻對孩子娛樂方面的行為有所忽視。父母對網路遊戲這一話題的忌諱,原因大概率是更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或害怕孩子沉迷網路遊戲。

在本次調查中,能告訴孩子網路遊戲信息、一起與孩子玩網路遊戲的父母比例僅為15.6%及13.8%,均不超過二成,對孩子這一「興奮點」的處理,父母的限制、規定、監督遠遠高過了支持。

這意味著目前大部分家長仍在忽略孩子的娛樂需求以及在娛樂話題方面和孩子的互動,這種家庭話題的缺失,久而久之或許會降低親子之間的關係。

於家長而言,親子溝通要選取有效、有益的方式,不應只將話題限制於成績、名次等方面。很多家長好像是在關心孩子,但其實只是關心孩子的「成績」,這是一種 「偽溝通」。父母對網路遊戲避諱不談、閃爍其詞,甚至嚴令禁止,無疑會缺失一座親子之間的溝通橋樑,倒不如將遊戲作為親子溝通的重要媒介,在玩樂中引導孩子合理娛樂、健康娛樂,將陪伴作為最好的管理。

4.家庭教育模式影響大,沉迷網路遊戲的孩子多來自忽視型和專制型家庭

據數據顯示,在給予孩子選擇權,及愛與需求的「民主型」家庭中,父母與孩子的更加親密,孩子對父母的接納程度更高。而在這類家庭中,孩子對網路遊戲的負面影響有較理性客觀的認知。

反之,在父母對孩子較為冷漠的「忽視型」家庭,及孩子選擇權較少的「專制型」家庭中,孩子對網路遊戲的喜愛程度更高。據數據顯示,「忽視型」和「專制型」家庭中的孩子,玩網路遊戲的時間更長,並且花費更多。

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孩子沉迷遊戲,主要怪家長

此外,本次調查另通過量表對孩子的網路遊戲成癮度進行了測量。結果顯示,絕大多數孩子都能理智、正常使用網路,遊戲行為成癮的學生比例為2.6%。而孩子對遊戲的沉迷程度,和家庭的教養模式呈顯著相關,易沉迷網路遊戲的孩子多來自「忽視型」和「專制型」家庭。

這一現象說明,父母及家庭教育環境無時無刻在影響孩子的成長,包括對網路遊戲的認知。父母與孩子的親密度越高,孩子越沒那麼熱衷於玩網路遊戲;而父母對孩子越冷漠,或者越嚴格看管,孩子反而對網路遊戲更為熱衷。

結語

這份來自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報告非常翔實,通過這次研究也可以說再次證明了教育界的一個老問題:很多教育過程中產生的親子問題和孩子成長問題,表面上看是那些外因「洪水猛獸」作孽,實質上還是父母的教育出了問題。

在現場參加活動的教育家孫雲曉就評論說:大部分的中國家長和孩子聊的最多的話題就是「成績」。在這種競爭壓力下,學習擠佔了孩子體育活動、線下社交的時間和空間。那麼對孩子來說,最便利也最節省時間的娛樂和社交,可能只剩下了網路遊戲。


電影、搖滾樂這些娛樂剛出現時,也都引起過父母群體的警惕和防範,現在看都不是什麼問題。遊戲也正在經歷這個過程,需要學界和社會逐漸客觀地認識它。

(本文圖表由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提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游研社 的精彩文章:

你可以用「穿牆透視掛」在這個網站觀看遊戲地圖
病人的前列腺癌可能是寶可夢導致的——拿電子遊戲命名的學術界

TAG:游研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