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商、政客和經濟體系是如何利用「氣候補償」心理?
廣告商、政客和經濟體系是如何利用「氣候補償」心理?
一種新的理論認為,我們把自己與環境的關係看作是一種社會交換,從而產生了「環境友好型」行為可以補償「有害」行為的信念。
但與社會失誤不同,我們的環境足跡是無法抹平的。這項研究揭示了廣告商、政界人士和經濟體系如何利用「氣候補償」心理學,並鼓勵人們採取一種更負責任、更理性的方式。
「你不能一邊親吻一邊和環境和好」瑞典心理學家提出了一個理論來解釋為什麼我們會傷害環境,即使我們試圖善待它。根據研究人員的說法,跟蹤我們的每一項行動對環境的影響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們轉而求助於心理上的「經驗法則」來評估我們的綠色足跡。他們說,問題在於,這些先天的、直覺的判斷是進化來處理社會互動的,在社會互動中,道德上的正義和不正義的決定可以相互抵消。
「社會關係中的互惠和平衡是社會合作乃至生存的基礎,因此人類的大腦通過自然選擇變得專業化,以計算和尋求這種平衡,」瑞典加夫勒大學(University of Gavle)環境心理學教授帕特里克·索奎斯特(Patrik Sorqvist)說。「但當應用於氣候變化時,這種社會互讓的想法導致了一種誤解,即『綠色』選擇可以彌補不可持續的選擇。」
事實上,所有的消費都會對環境造成永久性的傷害,而綠色的選擇最多也只能帶來較少的傷害,而不是恢復。「你不能一邊親吻,一邊和周圍的環境和好。飛到加勒比海會給你帶來巨大的環境負擔,不管你有多少個周一不吃肉。
即使是環保行為也可能是有害的。然而,對「氣候補償」的信念仍然普遍存在。研究表明,當所謂的「環保」物品被添加到一套「傳統」物品中時,人們認為整套物品對環境的影響是不變的,甚至是減少的。」例如,一些組織已經發現人們直覺上認為的環境負擔一個漢堡和一個有機結合蘋果僅低於環境負擔的漢堡,或者車池的總排放量保持不變,當混合動力汽車被添加到池,「突出Sorqvist。
這就導致我們採取各種錯誤的權宜之計來減輕我們的生態負罪感。「人們可能會購買一些額外的雜貨,因為它們是『生態標籤』;認為他們可以坐飛機去國外度假,因為他們一直騎自行車上班;或者花更長的時間洗澡,因為他們降低了水溫。而企業——甚至是國家——則聲稱通過植樹或通過歐盟排放交易計劃(European Union emissions Trading Scheme)支付碳補償,來平衡溫室氣體排放。「與此同時,對環境最好的事情當然是我們總體上減少消費,」索奎斯特強調。
研究人員表示,更嚴格的營銷手段立法和強制性的產品碳足跡評估,可以更好地引導人們、企業和國家遠離以氣候補償為名的有害環境行為。「像『生態友好』或『綠色』這樣的術語鼓勵了這樣一種觀點,即帶有這些標籤的物體、行為和決定對環境是『好的』,而不是『不那麼壞的』,」該研究的合著者、同樣來自加夫勒大學的琳達·朗格博格博士說。「例如,稱一家漢堡店『100%的氣候補償』,可能會欺騙人們,讓他們相信在這家餐廳吃飯沒有環境負擔。」
「相反,我們應該立即向消費者反饋,『生態標籤』和其他產品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了他們所購買產品的環境影響。」例如,超市的自我掃描系統可以為顧客提供購物籃的累計碳足跡估算。
※火山或小行星是恐龍滅絕的罪魁禍首嗎?
※2015-2016年厄爾尼諾引發全球疾病爆發
TAG:多面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