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鴻禕英雄遲暮?
在喧囂的互聯網公司中,360似乎已經沉寂很久了,但這絕非是一個簡單的成王敗寇的故事。
作者 | 王曉坤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獵雲網(ID:ilieyun)
在喧囂的互聯網公司中,360似乎已經沉寂很久了。
自360回歸A股後,它的市值較最高峰時期已跌去近6成,很難想像,這家公司的市場曾經一度接近4440億。
這幾年,360與BAT的差距也在日益加大,3Q大戰之後,自其它互聯網巨頭或被觸動或走上轉型之路之後很久,在內容市場/移動端/智能手機等幾個核心戰場,360至今都沒有再推出過一款具有突破性的新產品,被外界描述為「一條日漸老去的鯰魚。」
周鴻禕已被證明過是成功的創業者。十三年前,他創辦了360。2013年,在經歷了衝破百億市值門檻的輝煌後,他原本有了更為充足的底氣去制定更宏大的計劃。在BAT巨頭盡在圈地擴張的背景下,2014年,周鴻禕為360提出了與巨頭反向操作的新戰略。
基本上,這個戰略可以用通過單點突破、提前布局、破解移動端三個方向來概括。
如今回看,這個並不盡如人意的結果,彷彿論證了五年前的得失,但這絕非是一個簡單的成王敗寇的故事。周鴻禕靠大開大闔、四處征戰的打法,曾經所向披靡,但當競爭進化到新的階段之後,那個僅靠單兵作戰就能取勝的門檻,將會變得越來越高。
而這是互聯網內在的規則、文化、以及參與者心智發生改變的結果共同所致。正如媒體人程苓峰曾在發表對周鴻禕的評論時稱,如果一直試圖用老方法去解決新問題,那麼一條曲線一定有下落的時候。
2018年4月,周鴻禕忽然在朋友圈裡寫道「我的人生就是一場失敗」,為何所指,語焉不詳,惹人唏噓。
成也善打 敗也善打
周鴻禕與多家互聯網公司巨頭的爭戰,幾乎貫穿了整個PC互聯網的發展史,這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歷史的進程。
九年前,周鴻禕喊出,「即使傾軋過360的身軀,360也一定要讓這個騰訊惡霸付出代價。」考慮到騰訊新推出QQ電腦管家,涵蓋了安全衛士的所有主流功能,這條宣言,未嘗沒有爭取輿論的意圖。然而馬化騰還是很焦慮,——短時間之內,幾千萬用戶安裝了360的QQ保鏢,這意味著,QQ的關係鏈都要被360拿走。恐懼之中,他不得不做出了那個著名的兩難決策——強迫用戶在兩個產品中二選一。
有人說,騰訊此舉失了人心。在中國互聯網發展史上,只要是一個領域前景看好,騰訊總會亦步亦趨地跟隨、模仿、充當掠食者,這讓同業者心神不定,而周鴻禕就在此刻,演繹了一個為了維護用戶,不惜與壟斷巨頭抗爭,並遭至打擊報復的形象。
在這次事件中,周鴻禕一直強調,之所以曝光QQ窺探用戶隱私,是為了要把選擇權交給用戶,為此,他不但發布直接針對QQ的「隱私保護器」工具,還推出了WEBQQ客戶端軟體。因為這款軟體使用的還是QQ的服務,此舉給了周鴻禕一個在戰爭中,依然會推廣對手產品的人設。至此,周鴻禕「顛覆者」的形象開始為更多人熟知,並成為了許多創業者的精神領袖。
「這麼說吧,總有一些人喜歡梁山好漢。」《浪潮之巔》的作者吳軍說。
周鴻禕對自己的認知是挑釁者。談及戰爭,這位紅衣傍身,熱愛射箭與ak47的企業家說,自己就是期望天下大亂,「因為大公司是產業規則的制定者,它們當然不期望亂,可是亂對小公司有好處。」
但是自3Q大戰到如今,這兩類不同量級的公司,卻開始滑向了不同的走向。這九年,也是周鴻禕的戰爭理論從有效到無效的九年。儘管,周鴻禕曾經機緣巧合地成為了中國互聯網第一位戰神,但是現如今,他卻總是在自我懷疑,除了工具和渠道,360核心競爭力還應該在哪?他究竟離一個成熟的企業家還有多少距離?他昨日的成功會成為未來的阻礙嗎?
「馬背上可以打江山,但馬背上不能守江山。」一位前百度的產品經理稱,他至今都記得,當年在收到了李彥宏《改變,從你我開始》的內部郵件之後的興奮。「360與BAT的差別,根本就是正規軍和草頭王的區別。你們可以感受去一下亮劍里的楚雲飛和李雲龍。」--------這就如同一頭原本悠悠然踱步的雄獅,突然被一隻狼搞得血脈噴張之後,最後那個身處險境的還是那匹狼。
事實上,這種被吊打的過程維持了很久。在3Q大戰之後,騰訊和百度開始實施廣泛扶持360競爭對手的策略。而在搜索上,360又開始遭遇百度、騰訊搜狗和阿里UC的三方狙擊;在移動分發方面,則被百度收購91和微信配合應用寶的手段遏制。
即便在創新方式上,巨頭也可以選擇買生產線,買不到東西就買人,買隊伍,買下各種項目,畢其功於一役,而360依舊停留在自行研製,一支軍馬的時代。
這一切都讓360在移動端的發展都極其艱難。
最難時,連選擇與360發生戰略合作的一方都會受到牽連。與周鴻禕合作成立合資公司的游久網,曾在推出一款手游之後,被幾家強勢渠道封殺。它們開出的價碼是,「只要不是360控股的公司,就可以開封」。最終,游久網不得已以「與360業務不兼容」的原因宣告獨立。
「我原來就是叫的太響了。」2018年,在《致懷念我的人民》一文中,周鴻禕這樣反思自己。在一次演講中,他說,「巨頭過去對360是一種暴力扼殺,而今天流行的是降維攻擊。」
與一心想高築牆,緩稱王的眾多大佬相比,周鴻禕其實是一個喜歡出頭,內心有著個人英雄情結的人,當年3Q大戰,他說自己喜歡巴頓將軍。在一部名叫《戰爭之王》的電影里,他說自己讀到的是,敵人的敵人是朋友。一旦敵人消失了,做朋友也沒有意義。但如今,新的互聯網遊戲規則是,要給別人創造價值,而不是毀滅別人的價值。2015年,從360出走之後的傅盛,重新熟讀了戰爭史,得出這樣一個結論。「360以前是從鄉村包圍城市,而現在大家都在打城市攻堅戰。」
如今,在回顧九年前那場被稱為「中國互聯網反不正當競爭第一案"的商戰時,那些勢不兩立的決絕宣言,更像是某個生死關口的情緒宣洩,已隨戰火飄散。2017年,在國內產生了124隻獨角獸中,50.8%的公司與BAT有直接或間接的股權關係。在巨頭相繼跨入後寡頭時代休戰、合作、連縱、結盟已成為中國移動互聯網時期新的關鍵詞,勾連著每個入局進場的新玩家。
很多人都懷念那個鋒芒畢露的周鴻禕。張揚、強硬、有仇必報。但在另一方面,這種過於極端化的手段,又使得很多見識過他在合作後又翻臉的人,都將與他的聯盟視為一場噩夢,卡巴斯基如此,雅虎也如此。這使得,後來即使周鴻禕真得想要去改變的時候,這樣的形象已經產生了。
這個形象是,任性的,極端的,有魅力的,但同樣也是兵不厭詐的,危險的,無情的。
有時再狠踢兩腳再堅持一下沒準就過去了
五年前,360曾在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市值中位列第三。同時,其「顛覆者」的形象,也漸漸深入人心,其中很大原因就是,360的在崛起,成功地證明了——在巨頭觸及的領域,也有可能憑藉一款產品就能撬動一個市場。
但如今,資本的因素,使得最新的商業競爭格局早已今非昔比。
很顯然,BAT早已經不是一家單純的電商╱社交╱搜索公司。從時間軸來看,它們先後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通過新的移動端入口,繼續獲取壟斷利潤。第二,通過大量的資金和資源,通過收購,涵蓋互聯網所有主流的商業模式。
而因為找不到一個可以產生一個數十年壟斷利潤的業務,360至今仍困在困境里,成為了一個夾在BAT和准獨角獸之間的中型公司。
很難用一句話解釋,360為何總是數次和「趨勢」擦肩而過。
360曾是中國最早布局移動端的互聯網公司之一。2012年,當李彥宏還在猶豫,騰訊還在著力做手機瀏覽器時,周鴻禕就開始做手機助手——當時還沒有人想通應用商店模式。2011年,周鴻禕則開始為360的戰略轉型推出一款社交產品「口信」,這也是後來「微信」平台的玩法,但在第一次失敗之後,他便趕緊進行了戰略收縮,沒有在繼續。
手機則是另外一個半途而廢的例子,2012年,周鴻禕曾經力推「360特供機」,但在特供機失敗之後,他就一度放棄了手機,轉而轉向了智能硬體的開發。但是,物聯網的爆發速度其實要遠遠慢於周鴻禕的預計。
「為了布局移動端,搜索、視頻、信息流,手機,直播,360其實全都做過,但最終,卻什麼都沒有做成,那就沒有辦法了。」一位叫劉小海的產品經理有些感慨,「其實從12年底,360就開始沒方向,喊大家沖,但是誰都不知道往哪裡沖。」他甚至有些心酸。「你看2014年,雷軍就已經開始作為一名布局者了。怎麼周鴻禕卻還要做為一名產品經理出來,自己來講產品?"
對此,外界的普遍觀點是,周鴻禕不能持久以恆的堅持,毫無疑問是主要原因之一。
在做決策時,周鴻禕崇尚定位理論。他認為,創業企業所做的戰略都應避開巨頭。他的原話是,「既然你打不過BAT,那麼你做產品的出發點,就要滿足巨頭沒有滿足的需求,而不是針對他們。」
這個戰略的大方向沒有錯。但是在分辯什麼是「巨頭認為是不必做的偽需求」和什麼是「即便巨頭已經做了,仍需要咬牙繼續突破」的判斷誤差,導致了周鴻禕總會在具體執行時,給外界留下頻繁變陣的印象。
事實上,這樣的狀態早在360創辦早期就已經出現過,知乎網的聯合創始人張亮列舉出周鴻禕在為360尋找方向時,所犯過的錯誤。這些決策包括,做基於 UGC 搜索引擎 ——最後被證明是偽需求;做了一個叫中國供應商的跟阿里競爭的產品 ——這是一件阿里已經做了六、七年的事情,最後也被證明是無效的。
但是—一個很大的「但是」卻是——周鴻禕抓住了 360 安全衛士這一個機會,之後,所有的一切就都是歷史了。而這樣的經歷,給了這個年輕的創業者一些不同於教科書上的另類感悟,那就是把戰略的失誤,拉長到一段時間來考量。「我常常跟自己說,這世界總有一些超級創業者,他們可能犯很多錯誤,但只要抓住一個,公司的命運就會不同。」
在做決策判斷時,周鴻禕的習慣是,單點突破。也就是先普遍嘗試多個領域,看準切口,然後集中兵力來賭。但換個角度來說,這未嘗不是360向來總想「花小錢做大事」的現實局限所致。
在很多場合,周鴻禕都對資金表現出一種渴求,在美國謀求退市之際,他在內部信中寫,「360目前80億美元的市值,並未充分體現公司價值」。在《王者榮耀》風靡之際,他暗示「做網路安全,一定不如做一款遊戲一年賺得多。」類似的語錄還有,「我要是像他們一樣可以隨意拿錢買,兜里就什麼都沒有了。」「我嗅著錢味就來了」「那麼多庸俗的錢,我也想賺」。
「這就是為啥我覺得,周鴻禕像李雲龍?」前百度經理孫玉涵語帶調侃,「除了做事風格像,他還特別擅長哭窮。」(李雲龍,影視劇《亮劍 》中的男主角)
孫玉涵認為,外界太容易把360改變乏力的原因,完全歸結為周鴻禕的善變。但他認為,這也得從360自身的客觀條件來理解他的選擇。比起BAT小米等公司的資本運作,360基本沒有戰略性的操作空間,根本原因就是錢少,「根本不敢妄動,也動不起。」
而這也是所有工具性產品公司在轉型期面臨的普遍困境。一位360的前員工回憶,2014年,他曾經為公司做了一個項目,當時大家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窮舉了360全線產品進行研究,卻痛苦的發現360明顯缺乏移動端帶量的入口。在那個時刻,他突然意識到,這也是很多移動端項目,360根本做不起來的根本原因。
一位互聯網從業者評價,在分析產品和選擇市場時,周鴻禕往往會優先選擇,以往自己最熟悉和最有把握的思路,這固然最保險,但移動互聯網的文化差異,早已將用戶培育得比以往更加口味刁鑽,這一切都讓360以前那一套所向披靡的產品推廣策略、運營方式在移動端的效果越來越有限。
很顯然,那些比周鴻禕更年輕的競爭對手們,在應對移動用戶的經驗上,要比周鴻禕進化得更聰明,更有現象力得多。
在突破自身局限的方勢力,許多大公司會考慮通過控股的方式,與更加年輕靈活的小公司進行合作。360亦有同樣的布局,但遺憾的是,許多知名的移動端項目,UC、頭條、知乎、58、墨跡天氣卻都最終與360擦肩而過。
「在360流量最有價值的PC時代,我們是怎麼錯過那麼多可以合縱聯合的布局?」前360投資部創辦人、投資總監王翌曾在知乎專欄里,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他認為,其根本原因是因為周的心態。作為一名產品經理去做天使,周對跨界的知識,沒看懂,又太自信。事實上,早期投資只是選種,對於最早期的項目,只要有一些足夠的亮點,就可以去投,「他根本不應該再去看項目的缺點,反正誰都會有缺點。」
而這些反常的現象,也開始讓創投圈議論紛紛,自2015年起,大家的一致話題就是,「周鴻禕老了嗎,到底他還行不行?」討論的人有大公司的VP,也有投資人,甚至還有拿出周鴻禕生辰八字做測算的。
一位前360的員工說,自己有時會感到惋惜,公司明顯對一些有潛力的項目,重視不夠。而對一些明顯不行的短期項目,又太過看好看重。
周鴻禕的合作夥伴,360董事長齊向東,則覺得自己眼中的周鴻禕,跟蔣介石似的,不能親臨前線。
而曾被周鴻禕被評價為只會複製沒有創新的王興,則表示「顛覆性創新固然重要,但選擇判斷也很重要。」
事實上,一個人如果總是表現得缺乏耐心,淺嘗輒止,背後是一種渴求而不得的焦慮感。
與雷軍這種在創業前便受過挫折的企業家不同,周鴻禕在成功的道路上一路順風順水,憑藉兩個集大成的產品3721和360,他屢次化險為安,稱人們稱作是中國最年輕的創業教父,而上一個被大家這麼叫得人還是柳傳志。而這些無比美妙的巔峰體驗,也使得從這樣的經歷中走出的周鴻禕,既善於冒險,又內心極其驕傲。
但這樣的心態根本是把雙刃劍。當一個驕傲的人,被對手不斷趕超之後,他的不甘與求勝心切,很可能會滑向總想追求捷徑,反而欲速而不達的怪圈。上述產品經理孫小海說,他覺得360做產品,總想借力打力,缺乏厚重。「總是恨不得一個搜索ctrl ctrl 就能顛覆百度 ,一個特供機就能打死小米,一個移動wifi就能佔領智能硬體」。
而在另一方面,這幾年,這些不斷出錯和失敗的經歷,又讓周鴻禕逐漸從極度自信,轉向持續的自我否定。在回顧自己以前的錯失的時候,他常常得異常誠懇,對360的掉隊表示出一種焦慮。
但這未必全是好事。
周鴻禕曾經常常跟員工灌輸的理論之一是,只要你在一個點上持續做,你就會有機會。但很多關鍵時刻,連他自己也沒有堅持這句話。據一位熟悉周鴻禕的360人士描述,以前,即使大重兵壓境,周鴻禕也會面不改色抄傢伙,而現在,這名之前總敢與敵人正面進攻的戰士,開始變得顧慮重重起來時。每次遇到困難,他就會想,敵人太厲害,還是採取迂迴戰術吧。但可能,這一次他踢到的只是一塊鐵板。
「他總是想,是不是自己錯了。」說這話的時候,上述人士一臉惋惜。」但其實有時再狠踢兩腳,再堅持一下沒準就過去了。」
孤獨的老闆
第一次去周鴻禕家做客的人,都會被他的那套豪華的家庭影院所震撼。周鴻禕是音樂HIFI和影視AV雙料重度發燒友他用的是專業電影院里的那種投影儀,為了去除噪音,他甚至還給它專門造了一間大屋子,用來安裝風箱。
他喜歡一個人窩在黑暗裡看電影。那些他喜歡的電影畫面,大多帶著槍炮火光的背景聲。《殺手不太冷》的一個人單挑特警隊,《黑客帝國》里的男女主角滿身武器衝進大樓,《生死狙擊》中狙擊手伏擊武裝車隊……
在影視劇中,這些孤單英雄們往往能夠憑藉一己之力,化解驚天危機,但現實中的創業,卻絕對不是個人單項項目。
周鴻禕可能是中國最孤獨的老闆,在他的自傳《顛覆者》上,俞洪敏給他的書中序里寫道,「一個自我驅動型的人,一個脾氣急躁且難以捉摸的人,一個孤獨的人」。
周鴻禕不是一個成功的管理者,360也不像BAT三家各曾有過群星璀璨的二把手,事實上, 自傅盛被逐出之後,360就在也沒有出現過任何一位明星員工。而對於溝通這門基本功,周鴻禕想了半天,最後用了「情商低」來形容自己,比如,他所自己自己很長時間,都格外相信喬布斯的說法:A級人才是不怕挑戰的,但後來一頓琢磨,才想明白「我用那些去對待自己的辦法,去對待別人,顯然是錯的。」
在過去的幾年內,周鴻禕都扮演著一個激烈、極端化的管理者形象。一些員工回憶雅虎總裁時期的周鴻禕,因為看不慣,他會要求中國員工寫郵件用「美國國罵」表示抗議。
傅盛回憶周鴻禕教給自己,為了產品,可以見佛殺佛。「但當我自己開始這麼做的時候,周鴻禕卻把我給滅了。」而做為對比,雷軍卻對傅盛說,「你是一個比你自己認為的要強的人。」傅盛的感受是,這一句話,讓他一輩子感念至今。在360離職時,傅盛在給周鴻禕的離職信中寫道:士為知己者死。
從這幾處細節上,由此可看,兩種性格造成的不同管理風格。
一位前360的員工說,狼性文化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360培育了的大量的優秀員工,最後都輸出到了其他公司。從這家公司的人員變動上,看上去也是如此——這幾年,除了傅盛,包括CFO姚珏、公司副總經理曲冰、coo陳傑、首席商務官楊超等。360的高管開始頻頻出走。截至2018年年底,陪同周鴻禕一起實現借殼上市的7位高管只剩下兩人。
「我過去其實不太琢磨人性。」這兩年,周鴻禕對自己的管理方法論反思了很多。這位360的靈魂人物,曾經喜歡用「土鱉創業」這類辭彙形容自己,好處是這種一肩抗的奮鬥精神,曾讓360一舉成為中國衝勁最足的公司,但壞處是,他身上後來展現出的更多民營企業家的管理風格。比如強領導力,比如親歷親為,比如總是衝殺在市場的第一線。
2015年,一位署名「邱秋」的360智能硬體中心離職員工在虎嗅發文說,360有很多最後做到一半,甚至是快量產的項目,都會被叫停,最後追究原因,這些項目是被老闆叫停的,因為「周鴻禕什麼都要管。」
一位CEO在觀察幾家公司時,曾經說過一個觀點,周鴻禕的「學生」傅盛曾經說,微信的出現就是個意外,但他認為,偶然性中其實有必然。他拿兩家公司做比,在騰訊,馬化騰、劉熾平、張志東、熊明華這些高管有不同的性格。即使有PK,但是也卻能一直多元,包容,互補。而這一點其實在360中是少見的。
這位CEO認為,張小龍VS馬化騰的組合,在商業競爭的故事裡,會被賦予了新的意義。那就是,給更加進步的互聯網人樹立了真正的榜樣和信心,讓一直傾向于山寨、照搬、和惡性競爭的人知道了什麼叫真正的好。「這是一顆火種,它可能推動公司內部的新文明。」
這幾年,周鴻禕對自己的反思有很多,這其中,最根本的改變是,他開始反思的性格,他說,自己內心一直知道,自己跟馬雲是有差距的。馬雲可能不如自己懂技術、懂產品,但是他可能更懂領導力,更懂人性。所以才可以駕馭更大的事業。他甚至為此感到困惑,「我自己要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呢?我是繼續做行業里的第一產品經理?還是說要改變我自己?」
到今天,這個問題周鴻禕依舊沒有知道答案。
程苓峰說,當人的第一條能力曲線到達瓶頸時,另一條曲線就開始了。這就是性格曲線。他說,人總是在意識到自己能力的瓶頸時,才會反思自己的內核。就像雷軍,就像如果沒有07年辭職後的一段沉潛期,就不會有後來的小米。「那麼周鴻禕呢?會不會將來也會在性格、世界觀、基本姿態上與以往有了不同?「
有人說,昔日的環境,成就了奮勇好勝的周鴻禕,但那樣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回。但是它畢竟展示了中國互聯網最好的一面——新舊交替。如今,新的小巨頭張一鳴正帶著今日頭條在信息流上無往不利。而此時擺在周鴻禕面前更難,也是更重要的任務:他能否帶領著這家曾經獲得歷史眷顧的企業,度過低潮,他能否擺脫別人的評價、和內心的勝負欲、恩怨、打碎過往的路徑依賴,完全出自本心的做事?
事實上,這位昔日的CEO看起來也沒有那麼容易認輸。如今,360的一部分重心轉到了企業安全。這是一個空白地帶,在這個領域,像360這麼大體量的公司目前還沒有。「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有些企業沒有找准自己的定位。但在人們更重視自己信息安全以及隱私保護時,360會不會重新崛起?
這名CEO問自己。「比如移動互聯網的下一個時代,5G或人工智慧時代?」
聲明: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 CSDN 立場。
【完】
熱 文推 薦
※高性能訪客記錄系統如何設計?
※未來五年,iOS 開發如何前行?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