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熊思東代表:高等教育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熊思東代表:高等教育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長三角地區一體化,高教一體化要先行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3月5日訊(記者 趙秀紅)「在長三角地區一體化建設和推進過程中,高等教育一體化可成為其一體化建設的突破口。」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大學校長熊思東在今年兩會期間,格外關注長三角地區一體化問題,帶來了《關於長三角地區一體化高教一體化要先行》的建議。

長三角地區一體化戰略是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部署和推動的國家戰略。2018年7月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共同發布了《長三角地區一體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標誌著長三角地區一體化建設正式開始全面施工。

在熊思東看來,高等教育是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重要結合點,是提升區域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手段,其一體化發展水平直接影響區域一體化發展進程,在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可發揮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作用。同時,高等教育一體化具有與其他領域一體化不同的先天優勢,主要表現在:區域內高校具有較強的一體化內在動力,協同發展的壁壘相對容易被突破;三省一市高等教育理念相通、規模相當、水平可比,具有良好的對話合作基礎;高等教育一體化有利於確立區域一體化的共同理想與共有價值體系,保持區域一體化的同步性與穩定性。

據了解,三省一市擁有普通高校457所,佔全國高校的15.7%,在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中,「世界一流大學」入列高校8所、「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26所,分別佔總量的20.5%、27.4%;本專科學生420.1萬人,研究生37.6萬人,分別佔全國總數的17%和21.5%。總體來看,長三角地區高等教育優勢比較明顯,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多年來,三省一市教育行政部門及有關高校與地區簽訂合作協議近百餘份,合作成效逐步顯現。

但是,熊思東認為,對照新時代長三角地區高等教育一體化發展新目標、新任務,還有一些深層次問題有待破解,如:在制度層面,由於行政區劃壁壘、教育管理制度及評價體系各異,高等教育一體化長效機制和政策環境尚未建立;在組織層面,區域內高等教育還處在自髮式、項目式、局部性合作階段,缺乏戰略規劃和宏觀指導;在動力層面,高等教育一體化還存在「上面熱下面冷」的情況,基層高校的積極性、主動性有待進一步激發。

對於長三角地區高等教育一體化,熊思東建議,要樹立一體化教育功能區概念,可以借鑒法國「大學區」的思路,即突破現有省級行政區劃,將整個長三角區域視為一個教育功能區,組建一個權威性管理協調機構,統籌協調推進區域內高等教育一體化。

熊思東同時建議,長三角地區高等教育一體化要堅持法治引領,加強頂層設計。要在國家和省際層面,統籌研究和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意見、協議,從法律和制度層面指導長三角地區高等教育一體化進程,打破當前的體制機制障礙,確保長三角地區高等教育一體化有章可循。同時,加強頂層設計,對地方行政運行的體制、機制進行重塑與再造,推動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從地方型行政向區域型行政轉變。建議儘快成立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和三省一市教育部門相關負責人組成的「長三角大學區建設委員會」,負責協調多方利益,在更大範圍內進行統籌規劃、合理布局、整合資源,消除阻礙省際高等教育資源流動、共享的行政壁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新聞是有建設性的」
湖北大學生:寒假中讀好「無字之書」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