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你一直以為故事只是給孩子磨耳朵的?有媽媽用故事改變了一個孩子

你一直以為故事只是給孩子磨耳朵的?有媽媽用故事改變了一個孩子

有一位媽媽很苦惱,因為她家的小女孩小貝每次上完廁所,都不提褲子,在幼兒園也毫不例外。上完廁所後,褲子半穿著從洗手間走出來,有時還因此摔倒,其他小朋友見了會哈哈大笑,一直等到老師發現了,才幫小貝穿褲子。

小貝的媽媽有些擔憂,不提褲子不僅習慣不好,還可能增加了危險,這位媽媽想給孩子進行性教育,可是感覺難以啟齒。

後來,她給小貝講了一個故事,叫「不提褲子的大貝」,大家注意,媽媽的故事角色「大貝」僅與女兒「小貝」的名字相差一個字,有助於代入感。

你一直以為故事只是給孩子磨耳朵的?有媽媽用故事改變了一個孩子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下面是故事的細節:

有一個小女孩名叫大貝,上完廁所不提褲子。有一天,大貝在外面上完廁所,光著PP就出來了。一個小丑看見了,拿著塑料袋追著大貝,要大貝穿塑料袋,大貝拚命跑,最終跑回家關上門;午飯時,大貝看見小丑拿著塑料袋敲門,奶奶發現並趕走了小丑;午睡時,大貝抬頭看見小丑在房間的窗外探頭看,手裡揚著那個塑料袋;下午時,大貝在房間里看繪本時,小丑在門外喊「褲子褲子」……大貝很害怕,她想起媽媽說過,「褲子不穿好,壞人就會來。」大貝立刻站起來,把褲子提上去了……後來再也沒見到小丑出現了。

故事聽完後,小貝說:「我不要讓小丑給我穿塑料袋,我以後會好好穿褲子」,後來也戒掉了上完廁所不提褲子的壞習慣。

講故事,哪裡好?

美國早期教育學者麗貝卡·伊斯貝爾等人做過一項研究,他們讓媽媽們給年幼小朋友傳達故事,一組的媽媽給孩子講故事,或許還配合生動的表情和動作;二組的媽媽給孩子讀繪本、讀故事。

你一直以為故事只是給孩子磨耳朵的?有媽媽用故事改變了一個孩子

結果,第一組的小朋友對故事的理解更好。為什麼?講故事並配合動作表情,小朋友容易理解,還能幫助孩子在大腦浮現故事畫面;在聽故事的同時,小朋友大腦中處理動作、視覺、聽覺等區域被激活,容易引起代入感。代入感繼而能幫助孩子趨向於做出與故事角色同步的行為。

所以,當爸媽要求孩子養成「上完廁所就提褲子」等方面的習慣,即使父母每天嘮叨頻繁,也可能遠遠沒有講故事那麼高效。

日常養育中,爸媽們有哪些事情,尤其適合用故事與小朋友溝通的?

1、孩子生活習慣的養成

除了幼兒說上面提過的穿褲子,還有吃飯前洗手、玩完玩具要收拾整齊、睡覺前要刷牙、丟棄的垃圾要放垃圾桶……這些生活習慣,父母們都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灌輸」。

你一直以為故事只是給孩子磨耳朵的?有媽媽用故事改變了一個孩子

舉例:小男孩吃飯前不愛洗手,爸媽怎麼辦?

一位媽媽在晚上的故事時間,是這樣給兒子講故事的:一隻叫咕嚕的細菌在空氣中飄啊飄,掉在了一個名叫多多的小男孩的玩具車上。當小男孩開始把手伸到玩具車,咕嚕就爬到了小男孩的手上。小男孩有個壞習慣,吃飯不洗手,還喜歡抓食物吃。咕嚕很高興,因為這樣的手指利於細菌發育,它瘋狂地生出一個個小寶寶,最終堆滿了孩子的手指。沒多久,小男孩開始肚子痛,他生病了。當他開始認真地洗手,細菌被洗掉了,他也很快康復了,從此他也養成了洗手的好習慣。

2、孩子負面情緒的處理

小朋友在成長過程中,負面情緒經常發生。例如一言不合就哭鬧、遇到小挫折很難過、玩具被其他小朋友玩壞了很憤怒、風箏沒抓緊飛走了很後悔……當爸媽們遇到小朋友這些負面情緒時,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教育。

你一直以為故事只是給孩子磨耳朵的?有媽媽用故事改變了一個孩子

舉例:玩具被其他小朋友玩壞了,小女孩很憤怒,爸媽怎麼辦?

一位爸爸在晚上的故事時間,是這樣給女兒講故事的:一個叫小茜的小女孩在廣場玩,被一隻可愛的芭比娃娃吸引住了,芭比娃娃是小女孩小靈的。小茜借小靈的玩具玩了一會,沒想到她幫芭比梳頭時,把頭髮拔下來了一撮……小茜嚇壞了,趕忙對小靈說對不起……

講到這裡時,爸爸還趁機問女兒,「如果你是小茜,是不是也會很害怕呀」,引導孩子對他人有同理心,消除憤怒。

3、培養孩子的禮貌社交

出門進門打招呼、公共場所不大聲喧嘩、跟小玩伴玩耍要友好相處不打架、滑梯鞦韆先到先得不爭搶……小朋友與人友好相處、培養禮貌社交等,爸媽也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進行引導。

你一直以為故事只是給孩子磨耳朵的?有媽媽用故事改變了一個孩子

舉例:小女孩爭搶鞦韆,惹哭他人,爸媽怎麼辦?

一位媽媽在晚上的故事時間,是這樣給女兒講故事的:一個叫小野的小女孩到公園玩,看到一個小妹妹坐在鞦韆上輕柔地晃動,小野走上前把對方推倒在地,小妹妹磕破了嘴巴大哭,小妹妹的奶奶要把她抓起來……小野的媽媽趕到,帶小妹妹去看了醫生,小野還真誠地道歉。後來,小野再也沒有搶鞦韆了,而是學會了排隊。

4、父母們感覺尷尬或不知怎麼進行的一些教育

除了前面說過的兒童性教育,還有就是親人去世等方面的教育,很多父母不知道如何進行。因為東方的文化不喜歡過於「直接」,一是因為性教育尷尬,二是因為死亡教育忌諱,一些家庭骨子裡還有些少迷信……那麼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們就可以用故事替代教育。

你一直以為故事只是給孩子磨耳朵的?有媽媽用故事改變了一個孩子

舉例:親人去世,小女孩難以理解,爸媽怎麼辦?

一位爸爸在晚上的故事時間,是這樣給女兒講故事的:一個老爺爺在被窩裡睡著了,睡啊睡啊感覺自己輕飄飄的,飄到了雲朵上,這時他看到腳下都是粉紅色的花朵,頭頂是紅彤彤的溫暖太陽。這時他聽到孫女的哭聲,他很想告訴孫女,自己去旅行了,他看到了美麗溫暖的世界。可是他說話,孫女卻聽不見,他想啊想,最後決定通過夢把想說的話分享給孫女。他看到孫女在夢中笑得很開心……

有些父母困惑,到底是找繪本給孩子講,還是自己編故事呢。其實兩種方式都可以,有時如果剛好能找到相關的繪本,那麼就按照繪本給孩子們講;如果找不到有關繪本或繪本不是很合適,那麼父母也可以發揮想像力,給孩子們編一個有教育意義的故事,甚至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編故事,互動能讓教育目的更印象深刻。

所以,大腦喜歡「吃」故事,父母想要傳達的教育,都能不知不覺地進入孩子的腦瓜里……試試看!


關鍵字:講故事、故事教育、親子閱讀、育兒方法、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幼兒說 的精彩文章:

愛做家務的3歲妹妹與從沒做家務的8歲姐姐,心智差距在哪裡?
父母必備:孩子體重與書包重量對照表!書包超重有害

TAG:幼兒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