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誰把易經中的連山和歸藏給弄丟了?

誰把易經中的連山和歸藏給弄丟了?

是誰把易經中的連山和歸藏給弄丟了?

原來只是一個推測,

經考證竟發現,確實有可能。

成於斯敗於斯。

一個是易經的集大成者—孔子,

二是山海經的第一個整理者—劉歆。

把易經的連山歸藏弄丟了。

我們先看看,

那個時候的易經是什麼樣子?

三字經云: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連山》、《歸藏》、《周易》,是我國古代的三部書,這三部書合稱「三易」, 「三易」是用「卦」的形式來說明宇宙間萬事萬物循環變化的道理的書籍。

易經包括「三易」。《周禮》「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易》,二曰《歸藏易》,三曰《周易》,其經卦皆八,其別卦六十有四」。就是說,在周朝《連山易》、《歸藏易》、《周易》這三個易由卜官掌控,對國家大事、軍事戰爭、祭祀活動進行預測。

東漢學者桓譚在《新論正經》中說:「《連山》八萬言,《歸藏》四千三百言(秦朝精簡本)。《連山》藏於蘭台,《歸藏》藏於太卜。」《連山》與《歸藏》魏晉之後下落不明或被儒道吸收作經或亡佚,成為中華文化領域裡的千古之謎。

是誰把《連山》藏於蘭台,《歸藏》藏於太卜?

劉歆。

劉歆就負責這些經典的整理工作。

此前,「述而不作」的孔子也做經典的整理。

為什麼藏起來不用了呢?

是因為《周易》。

我們現在看到的《周易》,

《周易》相傳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孔子整理的,內容包括《經》和《傳》兩個部分。

《經》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說明(卦辭、爻辭),作為占卜之用。

那麼如何占卜呢?

經裡邊沒有寫,講陰陽與太極的是對道家與陰陽家所影響的《易傳》。《傳》包含解釋卦辭和爻辭的七種文辭共十篇,統稱《十翼》,為孔子所撰。

《傳》的內容從哪裡來的呢?

從連山和歸藏。

也就是說,孔子整理出了《易傳》之後,一個由《周易》主導並生髮出來的六經,逐漸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主流,封建帝王的道統,

那麼,《連山》,《歸藏》呢,基本理論被提取出來變成了《易傳》。

剩下的看似沒什麼用,就被束之高閣。

慢慢被人淡忘,以至於丟失。

有人曾懷疑,《連山》、《歸藏》這兩個名目便是劉歆虛造出來的,他偽造的依據便是《山海經》。

《易》本是古人卜筮時用來參考占斷吉凶的底本,在古代不止一種,這看看《左傳》即可明白。秦火不焚卜筮之書,故到了漢代,自然還會流傳下來不少,《周易》便是其中之一,除此之外還有一些,但不甚顯著。劉歆曾領校中秘圖書,他肯定發現了這一點,所以他在編寫《周禮》時,除了寫上《周易》外,又決定再寫上兩種古易,以湊足「三易」之數。同時他又發現這其中的一些古易書的內容和《山海經》的內容很有聯繫,這看看晉代郭璞注《山海經》時多引用《歸藏》(此書乃戰國時代的一種古易,晉代出自汲冢,原名並非《歸藏》)即可明白。所以,劉歆便根據《山海經》和易理虛擬了兩個古易名。 《山海經》是由《五藏山經》和《海經》兩部分組成,《五藏山經》為一部分,簡稱《山經》;《海經》則是《海外四經》和《海內四經》的並稱,其中《海外四經》又稱為《大荒經》。我們看看《山經》所記,的確是一山連一山,山山不斷,是一部名副其實的「連山」之書,所以就根據此擬定了《連山》這個書名。又根據《海經》和《大荒經》擬出了《歸藏》一名,海屬水,在《周易》中屬於坎卦,《說卦》云:「坎者,水也。……萬物之所歸也」,從中取了個「歸」字;大荒即大地,在《周易》中屬坤卦,《說卦》云:「乾以君之,坤以藏之」,從中取了個「藏」字,二者合一,《歸藏》這個名目就產生了。 所以,《連山》這個名目和《歸藏》一樣,實出於劉歆的偽造,不足據信。正因為它的名稱後出而且之後所出之書真偽混雜,故歷代學者對《連山》或信或疑、或是或否,聚訟紛紜,了無定讞(參閱《玉函山房輯佚書》輯《連山·附諸家論說》)

甚至當代與學者認為,《山海經》確實是《連山易》,《大荒經》確實是《歸藏易》。--《山海經是易經的祖源經》 來源:宙心文化公眾號

有一定道理啊。

「一部《山海經》,是《易經》的老祖宗。《山海經》是《連山易》,《大荒經》是《歸藏易》。儘管我們要完全證實《山海經》、《大荒經》是《周易》之前的《連山易》與《歸藏易》,還有很大的難度,甚至可能由於前人的整理、改編而造成的破壞,最終無法完全證實,但作為易經思想性材料,我們應該把《山海經》作為易經思想對象。確立這一思想,我們就可以有這樣的認識:《連山易》原來不叫《連山易》,而叫《山海經》。」

這個發現很珍貴,論證沒那麼簡單。

「要完全證實《山海經》、《大荒經》是《周易》之前的《連山易》與《歸藏易》,還有很大的難度。」

起碼,現存的《山海經》經文是無法證明的。

後人經常會提到「山海經古經文」。

或許「山海經古經文」能證明《連山易》與《歸藏易》的存在,但是也流失了。

想起《西遊記》來。

與其同時的還有一部《大唐西域記》。《大唐西域記》,地理史籍,又稱《西域記》,12卷。玄奘述,辯機撰文。

本書系玄奘奉唐太宗敕命而著,貞觀二十年(646年)成書。

書中綜敘了貞觀元年(一說貞觀3年)至貞觀十九年玄奘西行之見聞。記述了玄奘所親歷110個及得之傳聞的28個城邦、地區、國家之概況,有疆域、氣候、山川、風土、人情、語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歷史傳說、神話故事等。

同樣的時玄奘西天取經的所見所聞,《大唐西域記》和神話小說《西遊記》有什麼關係呢?

一明一暗,一虛一實。

《大唐西域記》時可以公開發表的紀實文章,跟我們看到的《山海經》差不多。

《西遊記》是西天取經的心法。

《山海經》的心法呢?

就是易經,連山與歸藏。

作者:高松(山海經研究院院長) 來源:《山海經與古易經》

聲明: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中國 的精彩文章:

歪打正著:魯迅定位《山海經》為「巫書」
楊慎:六經是五穀,山海經是山珍海味

TAG:文化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