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為何長期不上朝、煉丹修道不能自拔?晚年凄涼說出無奈苦衷
文|趙立波
對道教的尊崇是祖上家傳的風度
大明王朝的1512年,湖北安陸州的興王府內,傳出一對父子的讀書之聲。父親叫朱祐杬,兒子叫朱厚熜。此前朱祐杬的前三個孩子均早夭,對這個兒子呵護的恨不得含在口中。大明王朝的各地藩王們很少以讀書持家的,絕大多數都「徒擁虛名,坐縻厚祿」在恣意放縱中結束一生,但是朱祐杬是卻個例外。
大明王朝1566
雖然貴為興王,對兒子的教育親力親為「口授以詩,不數過輒成誦。語以讀書作字、問安視膳之節,與夫民間疾苦、稼穡艱難,靡不領略」《明世宗實錄》。一個「靡」字表明了這個叫朱厚熜的五歲孩子的天賦和聰慧。在其父親的影響下,這個孩子舉止穩重,大方得體,「每遇祭祀及拜進表箋,進止凝重,周旋中禮,儼然有人君之度。」安陸州連接著武當山的山脈,朱祐杬每年三月三和九月九等節日都會虔誠地牽著他去武當山給玄天上帝朝拜,這種對道教的信仰從幼小的年紀便與他的身高、骨骼一同成長。「嘉靖帝的崇奉道教和他的父親朱祐杬有著直接的關係」。《胡凡嘉靖傳》。
武當山金頂
七年後,朱厚熜便失去了他的父親,朝廷給朱祐杬謚號是個「獻」字,也叫「興獻王」。對失去父親的朱厚熜來講情感上的打擊是巨大的,他和母親蔣氏經常相對哭泣,這也解釋了為何日後當朱厚熜成為皇帝後拚命地和首輔楊廷和激烈發生「大禮儀」,在朱厚熜的心裡,他絕不會因為要當皇帝就去承認別人做他的父親,這種形式上的任何變動在他的情感世界裡都不能被他接受,可知這個孩子對父母的深摯感情。此刻他成了王府的主人,一個少年卻不知道,在強大的命運緊張安排下,他還沒來得及治理王府,突然就被接去成了大明王朝的新主人,成了嘉靖皇帝。「嘉靖」的涵義是以美好的教化安定平服,從而出現安定美好的社會狀況。《書,無逸》。
大明王朝
然而無論如何,他的風格都與歷代皇帝有所區別,甚至在他的身後被添加「道教皇帝」、「修仙皇帝」,一時之間,讓大明王朝的宮殿內青煙縹緲不散,奏摺被青詞所代替,群臣的言辭為道士的法事所取代,神仙大夢比作皇帝更叫他感興趣,註定讓他成為古往今來皇帝中的一個異數。嘉靖在整個明朝皇帝來講是獨特的,放在整個歷史上的皇帝當中也是個性鮮明。絕對是性情獨特,思維獨特、舉止獨特的一位,在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第五名皇帝排名來講,他以道教思維、道教生活方式貫穿其漫長的45年理政一生。
政體的推動下讓嘉靖將崇道推向高潮
歷代史學家對嘉靖為何成為明朝「道教皇帝」多有研究,然而大多忽略了嘉靖本人的內心世界和情感經歷。
大明王朝1566
作為明成祖朱棣的後人,好道本身便是傳統。朱棣在起兵時,他就不停地宣傳自己常得真武大帝的佑助。據稱「出祭纛,見披髮而旌旗蔽日。太宗顧之曰:『何神?』曰:『向所言吾師玄武神也! 』於是太宗仿其像,披髮仗劍相應。」(清)傅維鱗:《明書》卷 160,《姚廣孝傳》。此外,他的父親朱祐杬的好道,直接成了影響他追崇道教思想的人。作為皇帝,在當時凡是嚴重的自然災害,均被輿論認為是皇帝「失德」所致,這種道德評判標準讓歷代皇帝面對嚴重災害時承擔著強大壓力。
俯視武當山
大明王朝的到了嘉靖時期,極端氣候時常出現,在制度上就肩負著代表國家向天地、祖宗及山川諸神祈求福佑的職責。故建齋醮祈雨雪也是嘉靖齋醮的主要活動之一。嘉靖元年三月癸亥,命順天府擇日齋戒祈雨。十二月,以入冬無雪,諭禮部擇日齋戒,遣官祭告天地、社稷、山川之神。《明世宗實錄》。1566年,整個大明王朝未曾降雪,在嘉靖親自舉行道教法會後,天空竟然飄起鵝毛大雪,天降瑞雪。這也成了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的經典開篇鏡頭。
大明王朝1566
當時在群臣祝賀時,嘉靖說:「朕為民祈豊,仰荷上天垂眷瑞雪即降,朕心感悅。」禮部尚書費采獻瑞雪頌,詔留覽」《明世宗實錄》。此後不久整個帝國都陷入了乾巴巴的枯燥之中,經人推薦,朱厚熜召龍虎山上清宮道士邵元節入京,看著仙風道骨,道袍飄飄,真欲飛升的邵元節登上法壇操縱著法器,事隔湊巧,果然雨雪飄飄起來,那一刻他有著說不清楚的讚歎、歡喜。宮中設醮,他也參與到祈禳中來,在邵元節不住的頌讚下,說皇帝才是真正的神仙下凡,到下界做皇帝更要做神仙等等話語,朱厚熜少有的得意,親自封授他為致一真人,總領道教。
大明王朝1566
這只是開始,由於愈加親近道教,他越來越看不慣佛教的東西,十年後的一天,朱厚熜偶然看到禁中佛殿的佛像非常不順眼,說他們有淫褻之狀,於是廢除佛典改建內宮,又將佛殿所藏佛牙及佛像等一萬三千餘斤,在街市通衢大道公開焚毀。從此宮中不見佛殿,只有道場。也是這一年,他的杜貴妃生皇子朱載垕,朱厚熜認為這就是邵真人禱祀之功,加授邵元節禮部尚書,這種情況歷史上相當罕見,邵元節病死前推薦陶仲文接班,於是這個皇帝又封陶仲文為秉一真人,領道教事。史書記載二人:「見則與上同坐綉墩,君臣相迎送,必於門庭握手方別。」
大明王朝1566
身體久病不愈,是嘉靖研究丹藥的客觀原因
在登基不久,小皇帝就病了。給事中張篙給他上疏進行規勸。首次出現小皇帝開始接近道教等房中之術。儘管 「皇上春秋方富」,只有十六歲,正是青春發育但縱慾過度, 沒有節制,結果在數月之內,聖躬龍體 「兩見違和 」,不但身體透支嚴重,健康欠佳 , 而且出現了 「恐貽兩宮之憂 」的問題 第三 , 明確指出,明世宗身邊貼身宦官崔文是以「左道蠱惑」、誘導皇帝嘗試邪術 ,「牽引群邪」,在紫禁城內繁興禱祠 , 從而達到 「得肆其姦邪 」 的罪魁禍首。 第四,恢復明世宗身體健康的最佳辦法 , 不能依賴所謂的醇供、青詞和左道解決問題 , 而要做到 「崇護周慎,親幸有節」。
大明王朝1566
以張蒿上疏為代表,整個明代大臣反對嘉靖修道的理由基本一致,並在其遺詔中,以嘉靖口吻概括出來:「只緣多病,過求長生,遂致奸人乘機詼惑」。 嘉靖初年 ,世宗崇奉道教 、寵幸道士主要是想通過修鍊道家方術能夠強身健體 ,達到祈求長生的目的。《明史紀事本末》。
另外,加速朱厚熜修道的原因是,從嘉靖十三年(1543)春天開始,他就患了一場大病,光是劇烈咳嗽就持續了兩個多月。大學士張孚敬向其打聽時,嘉靖給予了詳細病情介紹:「至於朕的病,自從靜攝後好多了,但是咳嗽仍不得除,元氣已漸復,飲食已如舊,只是時或咳,不論坐卧之漸,雖熟睡亦頓省咳之出。」
大明王朝1566
接著嘉靖又分析說:「酒亦怕飲,飲不過半小盅,所以不是飲酒原因;也不是好色嗜欲,自病五月,后妃未進御,也不是色慾導致,早睡早起,也並非是過勞所致。」最後嘉靖感嘆說:「沒想到這次病的如此嚴重,什麼葯都沒有效果,恐怕再生出別的病,亦無可奈何也。」《明世宗寶訓》。至此為了儘快好轉,嘉靖加大了服食丹藥的速度,以求儘快好轉
大明王朝1566
對於嘉靖的崇道行為,明清史權威孟森先生認為嘉靖崇道而不信佛是弊端中少一種,並認為嘉靖排斥佛教是英明之舉,但對嘉靖沉溺於方士的方術則大惑不解。嘉靖的這種以毒攻毒的政策是受方士的障眼法所誘惑而成,而當時的佛教諸僧卻沒有這樣的本事。《孟森,明史講義》香港著名歷史專家楊啟樵先生分析了嘉靖崇道的原因,認為嘉靖崇道的原因有三個,一是有鑒於武宗引番僧誤國事,二是受近侍的引誘,三是世宗想除病延年和道士投其所好。(香港)楊啟樵:《明清史抉奧》。
大明王朝1566
楊啟樵先生認為嘉靖皇帝的崇道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大致可以分三個時間段:第一個時間段是嘉靖九年前,這段時間裡,嘉靖崇道的重點是設齋建醮,但有節制;第二個時間段是嘉靖九年至十八年,此階段,嘉靖崇道的目的是求嗣和求長生;第三個時間段是嘉靖十八年至嘉靖四十五年。楊先生認為在第三個階段里,嘉靖是以奉道為先務,以政治配合其信仰,加之自小成長教育經歷,均可綜合解釋嘉靖為何如此痴迷道教。
※咸豐側面:健忘、強勢、急躁,氣急敗壞要挖洪秀全、楊秀清祖墳
TAG:歷史大波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