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的《蘭亭詩卷》,被列為蘭亭八柱,卻被懷疑是偽書
公元353年4月22日這天,有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好友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之蘭亭踏春,他們飲酒賦詩、暢談人生好不快哉。但他們萬萬沒想到的是,在以後的歷史歲月中,以這件事為題材創作出了許多優秀的藝術作品。
最有名的莫過於天下第一帖《蘭亭集序》,雖然這件寶貝最終被李世民帶到了昭陵,但還是有許多的名家臨摹的作品傳了下來。到了清代,乾隆也是《蘭亭序》的粉絲,他把收集來的有關蘭亭為背景的書法作品,刻在八個石柱上,並在圓明園建立了一座亭子來安置這八根石柱,後世人們就稱這八根石柱為蘭亭八柱,這個亭子叫蘭亭八柱亭。
而這蘭亭八柱的第四柱刻錄的就是唐代大書法家柳公權的《蘭亭詩》卷,如今這幅《蘭亭詩》卷的真跡被保存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柳公權《蘭亭詩》卷前引首是清代乾隆皇帝的行書題「筆諫遺型」,題籤「蘭亭八柱第四」,接下來是一段題記。還有宋徽宗瘦金體題籤「唐柳公權書群賢詩」。卷後還有眾多收藏者的題跋和觀款。
鑒藏印有宋「御書」、「雙龍」、「宣和」、「政和」、「內府圖書」、「奉華寶藏」、「內府書印」、「睿思東閣」(以上均偽),以及宋「紹興」,元「喬簣成氏」、「柯九思」(均墨印),明王世貞,清高士奇、王鴻緒、乾隆內府諸印。
《蘭亭詩》卷後有許多的題跋,但有的是真,有的是假。明代以後的題跋基本都是真的,而明以前的題跋除蔡襄、黃伯思的題跋外雖然都是真跡,但全是移花接木過來的,與本書作無關。這幅墨跡雖然有這麼多人以及宋徽宗和乾隆的鑒定,但如今還是被疑非柳公權真跡,而是他人借柳公權之名的偽書。
柳公權的《蘭亭詩》卷共錄37首詩,其中的一些字沒有避開宋代幾位皇帝的避諱,因此可以判斷非宋代人偽書。而從書法的風格來看,還是創作於唐代。可以參照杜牧的墨跡《張好好詩卷》,書風大略相同,而且是信筆直書,不是臨摹仿照的。此卷作品不僅僅是書法價值,它作為唐代抄寫古本,與敦煌遺書中的《文選陸機短歌行等殘卷》、《玉台新詠卷第二殘卷》有同樣重要的文學價值。
而有人認為本卷筆法僵硬粗糙,且多枯鋒,但較自然率易。但是仔細觀察,有些字的用筆明顯不是出自柳公權的筆法,而且文中有些字寫得過於隨意,結構醜陋。與柳公權書王獻之《送梨帖》後之題跋墨跡對比不但筆法不類,連結體也無絲毫相同之處。
另外從文中詩句看,把孫綽的四言詩「懷彼伐木」寫成「懷彼代水」,把謝安的一首四言詩「伊昔夫子」誤書為「伊昔先子」。而「伐木」是《詩經》中語,「夫子」是指孔丘,說明書寫者是一位文墨不夠精通之人。
雖然有種種疑點,但作為書畫高手宋徽宗以及乾隆都有題籤,並被乾隆刻入蘭亭八柱,說明還是被得到認可的。而兩位帝王對此幅作品的肯定,以及他們身邊肯定有無數書畫鑒定高人都沒有提出異議。
明代大書法家董其昌甚至把此貼作為範本而臨寫,從這些角度來說,此幅柳公權的《蘭亭詩》卷如果說是偽作,也並不能完全確定。
(本文源於網路,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TAG:書法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