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對話容永康、田溯寧:AWS如何在中國雲計算市場掀起風暴?

對話容永康、田溯寧:AWS如何在中國雲計算市場掀起風暴?

在國際雲市場,亞馬遜AWS一路領跑;在眼下的中國雲市場,AWS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比如營收連年增長、布局16個大的功能,與工業製造、手機、晶元、航空等領域的頭部廠商建立合作,基本上將其全球No1的實力有效帶進。re:Invent 2018上,AWS的CEO Andy Jassy用180分鐘來發布新品,為這家雲計算企業「重視產品和客戶」的文化做了最好的代言。

對話容永康、田溯寧:AWS如何在中國雲計算市場掀起風暴?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雷鋒網此前連續跟進AWS技術峰會2018和AWS re:Invent 2018,在上一期的對話中,我們訪談了樹根互聯、睿視智覺、Strikingly這3家企業,了解了這些企業「讓業務架構更輕」、「緊跟雲戰略變化」、「增加自由靈活配置」的初衷,並如何與AWS產生交集的過程。

而在近日,南京-亞馬遜AWS聯合創新中心正式啟動,雷鋒網也與亞馬遜AWS中國區高層進行了新的對話,並對亞信集團、德勤中國、Infor公司以及銷售易、GrowingIO、外勤365等企業進行深度調研,以進一步了解AWS在中國的發展面貌。

註:這個「聯合創新中心」是南京市人民政府、江寧區人民政府與亞馬遜AWS共同建設的,由亞信集團運營。此前,AWS在上海、青島、西安等地也成立了聯合創新中心,主要目的是做初創企業孵化器、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加速器、國際化項目以及雲創人才培養。

雷鋒網採訪對象:


亞馬遜AWS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執行董事 容永康

亞信集團董事長、寬頻資本董事長 田溯寧

德勤中國雲服務主管合伙人 劉俊龍

Infor大中國區商業諮詢總監 鹿崇

外勤365技術總監 李曉宇

銷售易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 鄧翔

GrowingIO聯合創始人 吳繼業

亞馬遜AWS全球副總裁容永康:我不覺得雲計算這個市場競爭很激烈

對於「如何看待中國雲市場競爭」問題,容永康表示,他個人並不認為雲計算這個市場競爭很激烈。無論國內國外,雲計算的支出總體只佔企業IT支出的10%,還有90%的市場沒有把雲用起來。雷鋒網認為,這個現象的造成主要源於傳統企業將雲和數據中心服務划了等號。

對話容永康、田溯寧:AWS如何在中國雲計算市場掀起風暴?

亞馬遜AWS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執行董事容永康


「我們真正考慮的競爭有兩個,一是傳統的IT廠商,其主要依靠賣軟硬體的模式,對客戶來說並不划算。這就給了每家雲廠商巨大的發展空間,但關鍵看你能否提供全面服務;二是我們自身的技術和服務能否穩定可靠安全,能否滿足客戶業務發展和轉型要求。」

對於現在各大雲廠商都在強調的所謂「雲生態」,容永康重點強調了人才的至關重要。「企業要轉型,沒人參與不行。這個人不僅僅指的是技術提供商更在於自己內部員工,因為轉型不僅是成本問題,更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言外之意是,對於企業來說,招人才、挽留人才、培養人才都是巨大的考驗。據雷鋒網了解,南京是中國服務外包基地和國家軟體出口創新基地 ,軟體產業是政府著力培育的第一大主導產業和支柱產業,而AWS這次設立的聯合創新中心將培養大量的技術人才資源,這也是AWS倡導的生態。

AWS的計劃在哪?實際上容永康也給出了答案:亞馬遜在全球服務數百萬不同的企業,積累大量的行業經驗,在中國落地能夠很好引進這些解決方案模板。當然中國企業對此有不同的接受程度,因此AWS的諮詢團隊、技術團隊會和中國企業管理層坐下來看如何制定出完整的數字化轉型計劃。「別人30年的成功轉型,我們希望2-3年完成,但不過於求快,需要兼顧很多東西。」

容永康也對成立聯合創新中心的初衷進行了闡釋。他指出,南京是一個把創新定位到很高位置的城市,政府官員非常支持技術的落地,當地企業也一直希望AWS能在當地對他們在技術、品牌、人才方面進行幫扶,現在AWS覺得是時候了,和亞信集團一拍即合。

「雲先生」田溯寧:雲+5G將成產業互聯網基礎,就像3G/4G奠定移動互聯網基礎

在業內,亞信集團董事長、寬頻資本董事長田溯寧有個綽號「雲先生」。起源於他很早提出要擁抱大數據時代,所創建的寬頻資本專註TMT領域,重點投資雲計算和大數據領域。他與好友建立了雲基地,「雲先生」由此得名。其實從2014年丁磊第一次攢烏鎮飯局開始,田溯寧就是那個不曾缺席的座上賓。商界地位可見一斑。

對話容永康、田溯寧:AWS如何在中國雲計算市場掀起風暴?

亞信集團董事長、寬頻資本董事長田溯寧

田溯寧直言不諱,亞信和AWS的合作加在一起有6年了。從AWS開始佈道何為雲到現在雲計算成為全球大趨勢,想法逐漸成為現實,亞信與其合作是一個愉快的過程。雷鋒網注意到,此前雙方在寧夏聯合創立了「西部雲基地」,而寬頻資本投資的天潤呼叫中心和塗鴉智能等企業都是AWS重要的客戶。當然,亞信作為為電信運營商提供IT解決方案和服務的公司,本身也面臨傳統軟體轉型。在南京,亞信集團有6000人的團隊,包括亞信科技、亞信安全等板塊。

「現在,所有的軟體都要走向PaaS化、SaaS化(亞信比較擅長的地方),但IaaS是AWS擅長的,聯合創新中心的合作是亞信和AWS六年合作的延伸,也是未來我們雲生態系統建立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田溯寧把建設雲生態或把AWS落地中國這件事賦予了探索的性質。從在西北戈壁灘上利用光能、太陽能、風能、天然氣、水、煤5種能源把數據中心建起來,到現在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公司也紛紛在當地打造數據中心,既給中衛帶去了稅收,也給中國的雲計算帶來了新的中心。

和容永康一樣,田溯寧深覺企業上雲不光是一種生產方式的變化,更多是人的觀念的變化,所以人才的培養還是非常之重要


「技術變革的一種大的方向,就像從主機走到PC、從PC走上雲,是成本不斷下降、讓人們用得越來越好。過去20年,我們每個人信息化了。但是你到企業里一看,所謂的『企業的信息化』實際上還有很大的距離。中國離全球的距離還是蠻遠的。」

早在6年前,田溯寧就提出產業互聯網,而現在雲計算成為社會數字化的底盤,不僅體現在運營成本更有效率,更在於5G的到來能夠和雲計算結合,企業要想有自己的「大腦」,就必須找到雲原生的方法,把數據積累下來。雲+5G將成為產業互聯網的基礎(就像3G/4G奠定移動互聯網基礎一樣),中國數字化要想縮短和全球的差距,這是必經之路。

德勤中國雲服務主管合伙人劉俊龍:中國雲計算前進的3個動因及3個阻力

劉俊龍是德勤大中華區雲服務業務線的主管合伙人,雷鋒網採訪到他,也是源於德勤中國與AWS中國在2018年達成戰略合作的契機。德勤是全球知名的專業服務公司,為客戶提供審計、稅務、管理諮詢等服務,於1917年在上海設立辦事處,德勤品牌由此進入中國。

對話容永康、田溯寧:AWS如何在中國雲計算市場掀起風暴?

德勤中國雲服務主管合伙人 劉俊龍

據劉俊龍介紹,德勤在過去一年當中向AWS委派了300個顧問,已經拿到超過60個AWS的專業資質證書。德勤與AWS並一起為20-30家大型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和雲計算的落地服務。與除此之外,還共同舉辦了幾十場的培訓與交流活動,雙方在市場、資源、技術等層面有非常多的合作。

他在採訪中重點談到了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的3大驅動力:

  • 壓力傳遞。隨著BAT的崛起,中國整體的數字化轉型壓力傳遞非常快。最初在電商層,之後淘寶、京東也給線下零售商轉型的壓力;現在轉型焦慮已經傳導到產業鏈後端,各行業都有波及。

  • 政府的推動。不僅沿海地區進入了轉型階段,經濟欠發達的內陸城市也開始行動起來,這說明政策推動起到一定作用。現在各省市政府報告都將中國智能製造、工業4.0、人工智慧、雲計算等列為熱詞,對產業界觸動非常大。

  • 企業家視野的拓寬。企業家們外部有政府支持,也面領著對手崛起不轉型就會落後的焦慮。這其實是一件好事,證明企業家們在思考,尋求轉型的解決方案。

據雷鋒網了解,目前德勤已推出「Deloitte Digital」數字化品牌,還推出「小勤人」系列的機器人產品,並與AWS合作推出德勤雲服務。

按照劉俊龍的判斷,2019-2020是中國雲市場指數級爆發的年份,因為大型企業和傳統企業都開始逐漸意識到雲的重要性,雲市場玩家正在迎來興奮點。

此外他補充談到了中國雲計算目前發展的阻力:

  • 數據放在雲上就像錢放在銀行,這個觀念沒有被接受。安全的確是上雲第一考慮,即使銀行也會遇到被盜的情況,但是我們對於雲的安全的容忍度幾乎為零,這實際上是雲服務的推行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阻力因素。

  • 企業普遍把上雲作為降低IT成本的手段。這個後果是企業無法將雲的真正價值發揮出來,沒有用雲來做業務的轉型和拓展,而只是將伺服器換了個位置。

  • 企業IT部門領導和員工都面臨巨大壓力。上雲意味著精簡運維等人員,員工擔心工作不保。實際上企業需要對員工進行培養,上雲後會產生一定量的延伸工作,通過培訓提升原有員工的相關技能,幫助員工可以勝任新的工作內容,而不是上雲給員工造成職業危機。

「其實目前中國在雲環境下的整體人才資源不足,這也是一個非常大的阻礙。過去幾年,中國最頂尖的雲的人才都集中在了亞馬遜AWS、阿里雲這樣的雲服務廠商。而傳統企業的薪酬水平和整個企業的機制,很難把人才吸引到自己的平台來,而企業上雲又絕不僅僅是亞馬遜或者德勤這樣外部服務商的事,更是企業需要從自身戰略規劃、理念與定位、人才培養等多維度來進行考慮的事。」

Infor大中國區商業諮詢總監鹿崇:雲的應用是銳不可當,但要關注行業套件

鹿崇在SaaS領域有著超過20年的實戰經驗,加入Infor公司已經16年,曾畢業於清華大學管理信息系統(MIS)專業,並有在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UBC)學習和進修的經歷。Infor目前在全球170個國家有近17300名員工,軟體面向製造、分銷、公共部門、零售、醫療等行業,垂直行業解決方案居全球領先地位。

對話容永康、田溯寧:AWS如何在中國雲計算市場掀起風暴?

Infor大中國區商業諮詢總監 鹿崇

在傳統ERP市場發展過程中,客戶對雲平台的需求隨著環境的發展在擴張,Infor加強研發出40款SaaS解決方案,其中包括深耕細分行業的10多款雲套件產品。鹿崇介紹,通過對不斷增長的客戶群需求的預測,Infor 團隊意識到,產品的研發和應用環境,將要面臨負載不可預測性及快速滿足客戶需求擴展的重大挑戰。因為AWS處於雲平台行業領先地位,Infor 選擇運用 AWS 平台來部署雲套件產品。


「從雲服務方面,我們全球都是在用AWS雲服務,或可稱為All In,我們全球的應用都是部署在這上面。雲應用是銳不可當的趨勢。但要真正實現,最重要的還是端到端的發展,而不是簡單的一個應用放到雲上面。比如行業套件,實現端到端的核心應用,體驗也放在雲上。再就是相關技術在雲上實現,IoT、AI、大數據分析等。」

採訪中,鹿崇介紹到,在中國,目前Infor 擁有一批典型的行業客戶案例,比如汽車行業中的廣汽乘用車、江淮、東風裝備,高科技電子行業中的格力、華為、OPPO等。隨著雲平台在中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包括眾多Infor客戶對雲平台有了新的認識,也希望或有計劃的將相關應用遷移到雲平上。基於此,Infor與AWS將有廣泛的合作空間,關係將愈加穩固。

3家SaaS公司訪談:選擇雲計算廠商合作,最看重什麼?

雷鋒網分別對話了外勤365技術總監李曉宇、銷售易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鄧翔、GrowingIO聯合創始人吳繼業。

註:外勤365是一款解決線下消費品行業員工流動數據管理的SaaS軟體系統。

GrowingIO是一款關注線下用戶行為數據反哺線上管控的SaaS軟體系統,關注用戶拉新、用戶激活、用戶留存、用戶轉化和用戶分享裂變這5個方面。此外還有培訓和諮詢業務。

銷售易是融合新型互聯網技術的全新一代客戶關係管理軟體(CRM) 服務商。支撐企業從市場營銷、銷售到售後服務的全流程自動化業務場景。

銷售易聯合創始人&首席運營官鄧翔指出,銷售易是在2014年遷移到AWS上的,到現在沒有過穩定性的困擾。此外在PaaS層,AWS能提供資料庫、虛擬化、彈性計算等服務增加SaaS效率。以前CRM軟體沒有移動設備無法和客戶保持實時溝通,現在技術跟上了,移動應用也有了,自然雙方合作將更緊密。他們選擇AWS看重其穩定和安全的特性。

對話容永康、田溯寧:AWS如何在中國雲計算市場掀起風暴?


「小客戶上雲最好的方式是通過SaaS,因為大企業之前私有雲技術挺完善的。」鄧翔補充道,中小公司上雲基本在2-3年內完成,而大廠商則需要量變的時間,越核心的內部系統上雲越慢,也越複雜。

外勤365技術總監李曉宇講了他們選擇雲廠商的標準。外勤365做的是2B的SaaS,實際上是B端企業的生產環境。對於生產環境而言,穩定性是第一位,一旦出現問題工作無法展開。其次是擴展性,除了IaaS,還能提供PaaS,因為外勤365更傾向於做上層應用。最後是對技術的信心。AWS國際知名,做雲計算時間最久、佔有率最高,選擇和AWS合作非常放心。

對話容永康、田溯寧:AWS如何在中國雲計算市場掀起風暴?

外勤365技術總監 李曉宇

李曉宇重點談到SaaS中知識共享的重要性。

「SaaS平台是很多家企業一起用的,提需求是很多的,共性的需求我們會去抽象和提煉,賦予SaaS更完善的功能,如果讓企業自己去想,不僅耗時耗錢,效果也不一定更好。目前這個模式還是比較被認可的。」

GrowingIO聯合創始人吳繼業則指出,GrowingIO本身做的是用戶行為數據,會有大量的數據需要存儲在AWS雲端,數據安全是第一看重的。除此之外還有穩定性和快。快的表現之一就是GrowingIO擁有比之前更強的彈性擴展能力,比如簽約了快手、陌陌等大客戶,數據量一下子湧上來也可以撐得住。

對話容永康、田溯寧:AWS如何在中國雲計算市場掀起風暴?

GrowingIO聯合創始人吳繼業


「企業發展有周期,有主航道也應該有增長第二曲線。因此在探索新業務時,需要有快速迭代的環境去試錯,全力聚焦在業務本身而不是基礎架構。公有雲是一個好的解決方案。」

雷鋒網總結

整體而言,目前中國SaaS發展呈現令人樂觀的狀態,越來越多傳統企業接受了雲計算的模式。現有的SaaS廠商從軟體開始,沉澱業務模型後,也會逐漸壯大併產生一批行業PaaS,未來3-5年,雲計算將整體走入新的階段。

在這樣的場合,通過採訪調研的方式,雖然不能極為全面的反映AWS在中國的發展實況,但基本能看到的是:

  • 第一,整個市場愈加開放,傳統企業上雲速度在加快,在對合作夥伴選擇上,以技術和服務為導向成為趨勢;

  • 第二,上雲不再是一個「交鑰匙」的過程,而是解決眼前問題、著眼未來發展瓶頸的一個重要舉動,雲的價值更多的在雲之上。這也符合AWS一直以來的定位。

總之,雲計算不再是一把獵槍,找到獵物就收場;雲計算會成為鋤頭,細細耕耘,將種出多樣的果實。中國的產業互聯網時代,雲計算必定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重新製造線控底盤:自動駕駛技術落地的「送水人」
用於深度強化學習的結構化控制網路(ICML 論文講解)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