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監干政朝廷大員牽連甚廣,乾隆深諳帝王心術處置結果令群臣嘆服
太監亂政是明王朝滅亡的原因之一,也是體制內難以克服的政治弊端之一。清入關後吸取了深刻的教訓,基本上杜絕了太監干政、亂政的局面。順治十二年(1655年),順治帝立鐵牌於內務府永禁內監干預朝政,如有違反者即行凌遲處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可以說,清代對太監的管教是十分嚴厲而又富有成果的。然而,太監由於身份特殊,常侍皇帝左右,難免有人控制不了慾望。乾隆一朝,曾有太監趙起隆於大臣交往被處死,但是太監與大臣私下來往卻屢禁不止,乾隆中期,發生了震驚朝野的「高雲從案」。
乾隆皇帝對太監的約束不可謂不嚴,但是乾隆三十九年這一年的五月到八月期間,乾隆帝一直在避暑山莊。按慣例,皇帝不在京城,朝中的大員要定期商議互通信息,及時向乾隆彙報政務。是年七月,兵部侍郎高朴在和群臣商議政務時,聽到左都御史觀保、戶部侍郎蔣賜棨、刑部侍郎吳壇等人湊在一起討論「道府記載」,高樸馬上詢問他們是從哪裡得來的消息,並最終獲知是內廷執筆太監傳出的。
什麼是「道府記載」呢?這是清代皇帝的最高機密之一,為雍正皇帝所創。「道府記載」上面記錄了全國道、府官員的政績優劣,直接關係到道府官員的仕途前程。之所以要創立這個「道府記載」是為了留意人才,以備隨時錄用。但對外,這些記錄是高度保密的。
「道府記載」由內廷執筆太監書寫,只有兩人知曉。如今,官員們公開討論裡面的內容,這就引起了高朴的懷疑。他認為事關重大,必須要親自到承德向乾隆稟明。乾隆得到奏報後,馬上詢問軍機大臣如何處理此事。時任首席軍機大臣的于敏中認為,此事不必當真,定是謠傳。
可乾隆卻很重視這件事,決定加以嚴查,泄密者高雲從被逮捕歸案。乾隆回京後,親自審問了高雲從,得知于敏中也從他那裡打聽過「道府記載」的詳情,而且發現高雲從不但泄密最高機密,還和京城大員以及地方官員有著密切的來往。
高雲從利用皇權為自己謀私利,他的四弟高雲惠被託付給廣東海關監督李文照,在廣東撈取了大量的不義之財。這李文照此前是內務府的中級官員,乾隆原本對他較為青睞,提撥他去廣東海關任職。沒想到他竟然也與內廷太監齊手謀取私利。乾隆帝失望之下,下令將李文照革職抄家押解京城,交給內務府審訊定罪。
還有高雲從的另一個弟弟高雲龍,當時正在山東臨清當差,是臨清知州的長隨。隨著案件的進一步深入,又查處高雲從與山東河道總督姚立德私下結交,並將高雲龍推薦給了臨清知州。此外,高雲從和數省的督撫也有不同程度的交往。案情真相大白以後,乾隆震驚不已。
儘管乾隆震怒,但對於此案他也很憂慮。因為高雲從所結交的都是當朝大員和地方大員,如果追究下去,恐怕會牽連更多的人,對朝局十分不利。幾天後,高雲從被處死。對於上述提到的幾個大臣,乾隆命軍機大臣舒赫德查辦,並給出參照高雲從處死的意見執行。
舒赫德是一位很有資歷的軍機大臣,也是自雍正創立軍機處後首批入值的軍機章京。他以敢言著稱,素有「鐵漢」的綽號。可這一次舒赫德好像沒有將鐵漢的作風發揚光大,而是認為大臣結交太監就處以死刑有點過於嚴厲了。但是當他細細體會之後,發現皇上早已埋下伏筆,並非真的要處死他們。
這個伏筆就是不久後乾隆帝的聖壽將至,每逢皇帝生日,都會寬恕一些人顯示天子的仁慈。舒赫德會同刑部、都察院將觀保、蔣賜棨、吳壇等人判為斬監侯。意思很明確,就是拖到皇帝聖壽時,再請乾隆開恩饒其不死。乾隆看了舒赫德的處理意見,心中一笑,但表面上還是警告了他,說:「你的算盤朕知道,無非是想借著聖壽為他們開罪!」
不過,幾個大臣還是僥倖地逃過了一死。更意外的是,幾個月後,蔣賜棨被首先起用,還承襲了父親蔣廷錫的爵位;吳壇次年也被重用,沒幾年就做了江蘇巡撫。從高雲從案中可以發現,乾隆具有高超的駕馭手段,懲罰敲打在前,恩寵起用在後,一張一弛之間,將帝王心術詮釋得淋漓盡致。
※大清定都北京便下了一道蠲免詔書,名為愛民實際上是一張空頭支票
※皇帝寵妃去世其喪葬規格超過皇后,連抬棺材的都是滿洲一二品大員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