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與好友外出遊玩,後者在絕壁上題字,蘇軾說:你將來必好殺人
文/格瓦拉同志
「詞聖」蘇軾性格豁達、愛好交遊,在最早與他交往並且關係極為親密的人當中,章惇要算是一位。章惇字子厚,建寧軍浦城人,出身世族大族,不僅相貌英俊,而且博學善文,自幼便有「神童」之稱,於嘉祐四年(1059年)考取進士。章惇年少成名,性情難免孤傲自負,很少能將天下名士放在眼裡,唯獨跟蘇軾情投意合,關係好的不得了。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蘇軾喜好交遊,與很多大名士都有往來
蘇軾於嘉祐六年(1061年)考取進士,不久後被任命為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而早於他兩年入仕的章惇,此時在商洛擔任縣令。章惇早就聽聞蘇軾才氣過人,便傾心與之結交,經常在一起談詩論詞、結伴同遊,關係極為親密。
某年,集賢學士劉原父擔任陝西地方考試(即「鄉貢」,又稱「解試」)的主考官,蘇軾、章惇一同擔任考官,曾利用空閑時間到仙游潭遊玩。仙游潭下臨萬仞絕壁,而且兩岸都極為狹窄,僅有一條木橋以供來往。章惇遊興甚濃,竟提議到對岸去看看,並在絕壁上題字。蘇軾畏懼不敢過橋,但章惇卻平步而過,沒有絲毫的遲疑、恐懼。
章惇年輕時跟蘇軾交好
不僅如此,章惇到達對岸後,還用繩索綁在樹上,然後攀爬到絕壁上,並在上面用濃墨大書「章惇、蘇軾來游」的字樣,然後回返對岸,並且笑著問蘇軾自己的膽量如何。蘇軾撫摸著章惇的背說:「子厚將來必好殺人。」章惇笑著問道:「子瞻為何這樣講?」蘇軾解釋道:「子厚膽子大到連自己的性命都不顧,難道會是個不能殺人的人嗎?」章惇聽後大笑,但蘇軾卻是憂心忡忡。
抵仙游潭,下臨絕壁萬仞,岸甚狹,橫木架橋。子厚推子瞻過潭書壁,子瞻不敢過。子厚平步以過,用索系樹,躡之上下,神色不動,以漆墨濡筆大書石壁曰:「章惇、蘇軾來游。」子瞻拊其背曰:「子厚必能殺人。」子厚曰:「何也?」子瞻曰:「能自拚命者,能殺人也。」子厚大笑。見《高齋漫錄》。
王安石畫像
蘇軾與章惇雖然易趣相投,但在政治觀點上卻是大相徑庭,其中,蘇軾屬於維持傳統派(即「舊黨」),跟司馬光、程頤等人大致上屬於一派,而章惇則屬於銳意變法派(即「新黨」),跟王安石、王珪等人大致理念相同,這為二人最終走向決裂埋下伏筆。不過在最初,政治觀點上的差異並未影響兩人間的交往,甚至在蘇軾蒙受冤情、面臨被殺的情況下,章惇還曾經挺身相救。
原來,「新黨」在宋神宗即位後得勢,王安石、王珪相繼擔任宰相,在銳意變法的同時,還大肆打擊、壓制「舊黨」,而此前仕途大好的蘇軾就此失勢,被接連貶斥、流放。不僅如此,王珪為將蘇軾置於死地,還授意親信舒亶上書誣告蘇軾寫反詩,請求宋神宗將其處死,這便是歷史上極有名的「烏台詩案」。
宋神宗聽從章惇的勸諫,沒有處死蘇軾
雖然章惇屬於「新黨」的中堅分子,但卻出於義憤,幫助好友在皇帝面前申訴,並一一反駁上司王珪的種種詭辯,堅稱蘇軾並沒有寫反詩,實屬冤枉至極。宋神宗被章惇的勸諫說服,加之「舊黨」人物紛紛為蘇軾說情,甚至連在家閑居的王安石都參與其中,便打消處死蘇軾的念頭,只是將其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而已。
然而,等到章惇在哲宗朝升任宰相後,大肆迫害「舊黨」人士,並置當年的友誼於不顧,將蘇軾貶往惠州,意在讓他死在當地。當時的惠州雖是蠻荒之地,但生性豁達的蘇軾卻並沒有表現出抑鬱、痛苦的情緒,而是在此地隨遇而安、教書育人。不僅如此,蘇軾還在當地寫下「為報詩人春睡足,道人輕打五更鐘」的詩句,聊以自娛。
章惇當政期間,蘇軾屢遭貶謫
沒想到這兩句詩傳達章惇的耳中後,竟讓他勃然大怒,立時又將蘇軾貶往儋州。北宋年間的儋州是煙瘴荒涼之地,素來是流放罪犯的地方,蘇軾被貶官至此,遭遇僅比被殺稍好一些而已。好在蘇軾足夠命硬,在儋州居住3年時間並沒有死,並且在宋徽宗即位後,得以遷回到內地為官。而之所能有此結果,全是拜章惇被罷相「所賜」。
元符三年(1100年)九月,章惇失勢,被貶官為武昌軍節度副使,於潭州安置。此後5年,章惇又相繼被貶官至雷州、舒州、越州、湖州等地,最終病死在湖州團練副使任上,時在崇寧四年(1105年)。而在此前4年,蘇軾在回朝任官途中,不幸病逝於常州,終年65歲。
史料來源:《宋史》、《高齋漫錄》
※讓曾國藩自愧不如的湘軍名將,曾提出一計劃,若能實施或滅亡日本
※慈禧向世界宣戰,南方各省為何抗命不遵,還想擁立李鴻章為總統?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