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趙文敏公《蘭亭十三跋》兩種
原文:
第一跋:
蘭亭帖自定武石刻既亡,在人間者有數。有日減,無日增,故博古之士以為至寶。然極難辨。又有未損五字者,五字未損,其本尤難得。此蓋已損者,獨孤長老送余北行,攜以自隨。至南潯北,出以見示。因從獨孤乞得,攜入都。他日來歸,與獨孤結一重翰墨緣也。至大三年九月五日,跋於舟中。獨孤名淳朋,天台人。
注釋:
王羲之的《蘭亭序》法帖自定武石刻後便再無傳刻的版本流傳了,而定武石刻的拓本在人世間留存的也就是那麼有數的幾本。並且隨著時間的進程只會越來越少,不可能再增加了。因而喜好古董文玩的雅士們都把它當作最珍貴的稀世珍寶。然而這些留存的珍寶卻極難辨別真偽。特別是有一卷五個字沒有遭到損壞的版本。尤其這五字未損的版本更是難得了。這裡的一件便是五字已損的版本。是獨孤長老送我去北方,他自己隨身攜帶的。到達南潯以北時,他便拿出來給我看。我就從獨孤長老那裡乞求得到了它,攜帶來到了大都。以待他日再來歸還,可與獨孤長老結此一重翰墨的姻緣。至大三年九月五日,在舟中題寫於卷後。獨孤長老的名字是淳朋。是浙江天台人。
【譯註】
定武石刻:指《定武本蘭亭序》。唐太宗得《蘭亭序》真跡後,命歐陽詢臨摹並摹刻上石,拓賜近臣。五代梁移石汴都。遼耶律德光破晉後攜此石北去,中途病死,石棄於殺狐林,又作殺虎林。後石被發現,置於定州。唐時定州置義武軍,宋避太宗趙光義諱,改義武為定武,故此石刻被稱為《定武蘭亭》。
獨孤長老:即僧獨孤。名淳明,浙江天台人,善書,收藏有《定武蘭亭》善本。
原文:
第二跋:
蘭亭帖當宋未度南時,士大夫人人有之。石刻既亡,江左好事者,往往家刻一石,無慮數十百本,而真贗始難別矣。王順伯,尤延之諸公,其精識之尤者。於墨色、紙色、肥瘦穠纖之間,分毫不爽。故朱晦翁跋蘭亭謂:「不獨議禮如聚訟」,蓋笑之也。然傳刻既多,實亦未易定其甲乙。此卷乃致佳本,五字鑱損,肥瘦得中。與王子慶所藏趙子固本無異,石本中至寶也。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舟次寶應重題。子昂。
注釋:
《蘭亭序》定武石刻的拓本在宋朝尚未南渡時,在朝為官的士大夫們幾乎人人都有。待到定武刻本的原石消亡後,江東那些好事的人,往往是每家都鐫刻一塊刻石,不必想就知道如此會產生出數十百本之多的拓本了,因而自此真假就難以分別了。王順伯、尤延之等諸位先生,是精於鑒賞者中出類拔萃的人物。在墨色、紙色、字體肥瘦、用筆粗細之間的差異,能辨別得分毫不差。所以朱熹為蘭亭題跋時說:「看來不只是古人對禮的闡說,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呀。」看來是一種調侃的說法。然而既然傳刻版本如此之多,實在也不易確定它的好壞。此卷真是極佳的版本,五個字受到鑿擊致損,字跡的肥瘦十分得當。與王子慶所收藏的趙子固那本沒有差別,是石刻拓本中至尊的寶物。至大三年九月十六日,行船到了寶應,重又作此題跋。子昂。
【譯註】
王順伯:即王厚之。字順伯。宋人,鑒藏家。
尤延之:即尤袤。字延之,號遂初居士。南宋人,工書法。
朱晦翁:即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等,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
不獨議禮如聚訟:不只是古人對禮的闡說,眾說紛紜,爭論不休,莫衷一是。古稱「議禮如聚訟」,禮者,指三禮,即《周禮》、《儀禮》、《禮記》。而《儀禮》難懂,儒者罕通,不能聚訟。聚訟,眾人爭辯,是非難定。
王子慶:即王芝。字子慶,號井西,為元初書畫鑒藏家,精於鑒賞,富於收藏,熟悉書畫裝裱技術。《定武蘭亭五字已損本》在趙子固之後曾歸他收藏。
趙子固:即趙孟堅。字子固,號彞齋居士,宋宗室,宋太祖十一世孫,趙孟頫是其從弟。南宋畫家,工詩善文,家富收藏。曾收藏《定武蘭亭五字已損本》。
原文:
第三跋:
蘭亭誠不可忽。世間墨本日亡日少,而識真者蓋難。其人既識而藏之,可不寶諸。十八日清河舟中。
注釋:
《蘭亭序》的藝術價值誠然是不可忽視的。其流傳於世間的墨拓本逐日消亡越來越少,而能夠辨別確認為真跡的非常之難。凡是能鑒別為真跡的便被人收藏起來了,怎能不好好地當至寶一樣珍藏呢。十八日行至清河在船中題跋
原文:
第四跋:
河聲如吼,終日屏息。非得此卷時時展玩,何以解日。蓋日數十舒捲。所得為不少矣。廿二日邳州北題。
注釋:
河水湍急聲如怒吼,整日在船上靜悄悄的沒有人說話。若不是得到此卷時時展觀玩味,如何得以消磨時日。幾乎每日都要打開玩賞數十次,所得到的收穫實在是不少呀。二十二日在邳原文:
第五跋:
昔人得古刻數行,專心而學之,便可名世。況蘭亭是右軍得意書,學之不已,何患不過人耶。頃聞吳中北禪主,僧(名正吾,號東屏)有定武蘭亭,是其師晦岩照法師所藏。從其借觀不可。一旦得此,喜不自勝。獨孤之與東屏,賢不肖何如也。廿三日將過呂梁泊舟題。
注釋:
過去的人能夠得到數行古代的碑刻,專心的加以學習,便可以名揚後世。何況《蘭亭序》是王羲之的得意之作,如果不斷對它加以刻苦學習,何愁不能超越別人呢?最近聽聞吳中地區北禪之主的僧人,他(名正吾,號東屏)有一卷《定武蘭亭》,是他的師傅晦岩照法師所珍藏的。我想去向他借來觀賞卻未能如願。今天我一旦得到獨孤長老的所贈,喜悅的心情真是難以承受。獨孤長老與東屏和尚相比,賢能與品德相差的竟是如此之多呀。二十三日將要路過呂梁停船時題寫。
【譯註】
右軍:即王羲之。字逸少,因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東屏:其人不詳。據云僧東屏亦藏有《定武蘭亭》一卷,趙孟頫欲向其借觀,不允,遂有微詞。
晦岩照法師:僧東屏之師,其人不詳。藏有《定武蘭亭》一卷,後傳之東屏。
不肖:品行不好,沒有出息。
原文:
第六跋:
學書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筆之意,乃為有益。右軍書蘭亭是已退筆,因其勢而用之,無不如志,茲其所以神也。昨晚宿沛縣。廿六日早飯罷題。
注釋:
學習書法在於細心研究品味古人的法書範本,洞悉知曉他們用筆的意趣,才能有所收益。王羲之寫《蘭亭序》用的是舊筆,書寫時順應毛筆的筆勢與特性,寫起來沒有不順應自己的心智和意願的,這是這篇法帖所以能為神品的緣由。昨晚留宿在沛縣,二十六日用罷早飯後題寫。
第七跋:
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須用工。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右軍字勢古法一變,其雄秀之氣出於天然,故古今以為師法。齊梁間人,結字非不古,而乏俊氣,此又存乎其人,然古法終不可失也。廿八日濟州南待閘題。
注釋:
書法以用筆為第一位,而字的間架結構也需要用心安排。因為字的結體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有所發展,但是用筆自古以來就沒有任何改變。王羲之的筆法與字勢是對古代的成法做了巨大的變革,他字裡行間的雄偉俊秀完全出於自然天成,所以過去和現今的人們都以其為宗法。南朝齊梁之間的人,他們的書法在結字上不是不古樸,而是缺乏俊逸秀美的氣息。這種情況又完全取決於每個人的領悟了。但是古人的成法是終歸不可以丟掉的。二十八日於濟州南部等待開閘時題寫。
原文:
第八跋:
廿九日至濟州,遇周景遠新除行台監察御史,自都下來,酌酒於驛亭。人以紙素求書於景遠者甚眾,而乞余書者坌集,殊不可當。急登舟解纜,乃得休。是晚,至濟州北三十里,重展此卷,因題。
注釋:
二十九日到了濟州。遇到了周景遠,他是剛剛被授予了行台監察御史的官職,從大都南下而來,我們一起於驛亭內飲酒。攜帶著紙張向景遠求賜墨寶的人非常之多,而乞求我賜書的人都聚集在一起,實在是令我無法抵擋。急忙登船解開纜繩離岸出發,方得罷休。這天晚上到了濟州以北三十里的地方,重又展開這一卷拓本,所以題寫了這些。
【譯註】
周景遠:即周馳。字景遠,元代書法家,行草師二王,婉約豐妍。經術贍逸,馳名能文。
原文:
第九跋:
東坡詩云:「天下幾人學杜甫,誰得其皮與其骨。」學蘭亭者亦然。黃太史亦云:「世人但學蘭亭面,欲換凡骨無金丹。」此意非學書者不知也。十月一日。
注釋:
蘇東坡的詩作中說:「天下有多少人學杜甫呀,誰能學得他的皮毛與學到他的精髓呢?」學寫《蘭亭序》這件事也是這樣。黃庭堅也說:「世上之人只學到了《蘭亭序》的表面,想脫胎換骨卻找不到良藥。」這其中的道理不是學習書法的人是不能明白的。十月一日。
【譯註】
東坡:即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詞人、詩人,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
杜甫:字子美,唐朝大詩人。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肅宗時,官左拾遺。後入蜀,官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稱「杜拾遺」、「杜工部」等,後世尊他為「詩聖」。
黃太史:即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宋四家」之一。因其曾官國史編修,趙遵古法,因稱其為「太史」。
TAG:拒付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