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座陵墓中發現「黑人」陶俑,在那個時代,崑崙奴的地位並不低

這座陵墓中發現「黑人」陶俑,在那個時代,崑崙奴的地位並不低

在我們的印象中,國人對於外國人的概念可能就是清代以後才出現的,並且大多數還都是白種人,而非洲人進入我們的視線中時,那就要更晚一些的事了。可是,小編要說早在1000多年前,中原就已經出現了非洲人,您會信嗎?如果您不信,小編今天就給您揭秘。

1954年,西安市南郊嘉里村附近,出土了一座唐代墓葬,該墓的墓主人被稱為裴氏小娘子,是一位唐代夭折的富家女。墓中雖然陪葬的金銀珠寶數量不多,可是人形陶俑玩具卻不少(莫非是讓她在另外一個世界,拿陶俑當玩具?)。

這座陵墓中發現「黑人」陶俑,在那個時代,崑崙奴的地位並不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這座陵墓中發現「黑人」陶俑,在那個時代,崑崙奴的地位並不低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在眾多的陶俑中,有一具陶俑顯得非常特別,該陶俑高15厘米,全身膚色墨黑,唇朱眼白,嘴唇較厚。這具陶俑無論是從膚色、髮型、還是衣著長相來看,都明顯有著非洲人的特徵,由此肯定,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就有其存在,當時唐人給他們起了一個很好聽、很威武、很野牛的名字,叫做崑崙奴。

這座陵墓中發現「黑人」陶俑,在那個時代,崑崙奴的地位並不低

據史料記載,唐朝的貴族大都有豢養崑崙奴的習慣,並且還以此作為攀比的資本,這就像歐美一些財團CEO的家中,必須僱用菲佣是一個道理。可是這些崑崙奴到底是從哪裡來的呢?

正所謂人多嘴雜,說法不一:有專家認為他們應該來自東南亞地區,即現在的越南,寮國,泰國一帶。還有專家依據唐代史料中對崑崙奴的長相描寫,認為這些崑崙奴很可能來自印度,不過,最主流的說法,還是認為崑崙奴是純非洲人。

這座陵墓中發現「黑人」陶俑,在那個時代,崑崙奴的地位並不低

除了裴氏小娘子墓外,山西黎城縣唐代墓葬中也出現了崑崙奴的陶俑形象,這尊陶俑為崑崙奴牽駝俑,崑崙奴形象高30厘米,後面的駱駝在80厘米左右,駱駝上坐著一個老婦人,頭向右稍稍傾斜,表情和善,像是在與這名崑崙奴交流對話。

通過對陶俑的觀察,專家們發現,該崑崙奴陶俑衣衫簡陋,可是身體健碩,線條十分豐滿,牽引駱駝的手臂粗壯有力,眼神中帶著矍鑠的光芒,與裴氏小娘子墓中的崑崙奴陶俑頗為神似。

這座陵墓中發現「黑人」陶俑,在那個時代,崑崙奴的地位並不低

下面小編重點說一下「崑崙奴」在唐朝的生活情況,以及受到的待遇。

崑崙奴既然被稱為「奴」,自然就是奴僕的意思,他們的生活到底怎麼樣呢?宋代李昉在著作《太平御覽》中,曾經講述了一個關於崑崙奴的故事,故事的情節就是一位身負絕技的老崑崙奴,為了讓自己的主人得到喜歡的美姬,不惜隻身犯險,潛入深宅大院將美姬盜出,成就一段姻緣美事,只是後來事情敗露,這位崑崙奴在重重包圍之下飄然而去不知所蹤。(這哪是崑崙奴,活脫脫的崑崙俠)

雖然該故事添加了戲說的成分,可主人能讓崑崙奴深夜自己出門,而不擔心其逃跑,就說明主人與崑崙奴之間是相互信任的,況且崑崙奴陶俑體魄強壯,精神狀態都頗佳,因此可以看出,崑崙奴無論是從地位還是飲食來講,都應該不低於本地的奴僕。

唐代是我國民族大融合的一個燦爛時期,在經過了魏晉南北朝和隋末戰爭的蹂躪後,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直到中原再次統一後成立大唐王朝,百姓才能安心恢復生產。

這座陵墓中發現「黑人」陶俑,在那個時代,崑崙奴的地位並不低

這座陵墓中發現「黑人」陶俑,在那個時代,崑崙奴的地位並不低

唐代時的長安,是世界性的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大街上行走著奇裝異服的各色人種,他們帶著對神秘東方的嚮往,感受著唐帝國的繁榮與昌盛。唐人更是視他們為友善臨邦,即使是被其他民族視作異類的崑崙奴,也能做到一視同仁,顯現了當時國人博大的胸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史蟲 的精彩文章:

原一平利用微笑,不僅打破了事業的困局,他還成為了本行業的翹楚
陳國公主墓中出土琥珀雕刻的「蠶蛹」經過研究,還有深藏的意義

TAG:野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