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散文: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散文: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文/聶延力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散文: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夏天北方向陽的山坡、地頭、林間、草地盛開一種紅色的花朵,也有橘紅色的黃色的,一叢叢開得鮮艷如火。一尺多高的莖幹上狹長的葉子纖細好似松樹葉,六片硃砂紅色的花瓣向外捲起,中間花柱,棗紅色的花蕊散開浮著細碎的花粉,花瓣上閃著晶瑩的露珠,微微垂著嬌羞的頭陽光下開得嬌嫩,紅得亮麗。北方人把這種植物叫紅花子,上學才知道這種植物學名叫山丹花,也稱野百合。

這火紅的花朵伴隨我走過無憂無慮的少年時光,銀鈴般的笑聲蕩漾山川,如蝴蝶般自由自在徜徉花間。我的小學校園坐落在一座山腳下,學校簡陋幾間茅草屋,教室是兩個年級合用,左邊一年級右邊二年級,好處是我們這一年級的小學生也能聽二年級的課。我的小學班主任劉老師,梳著短髮,藍色上衣圓臉厚嘴唇,我一直記得母親說的話:你們劉老師高小畢業,是咱們村子喝墨水最多的人。學語文學數學還學打算盤,學算盤的課最有趣,老師把一個木算盤掛在黑板上,教我們背珠算口訣:一上一,二上二,一下五去四……一下一,二下二,一上四去五,教室噼啪、噼啪聲響成一片。

一口老鍾「鐺 鐺」的敲響,下課的鐘聲一響,我們的小屁股離開長條板凳飛也似地跑出去。小學我們最喜歡下午的大課間時間,這樣就可以撒腿往後山跑,六月的山坡對我們這些孩子有著迷人的誘惑,它是我們童年的樂園。山坡野花盛開,草青青,粉色的杜鵑花壓滿枝頭,一簇簇火柴帽般的斷腸草開得美麗,這兩種花我們從來不碰,大人告訴我們有毒。鴿子花素雅有種遺世獨立的清高,一堆堆駱駝蒿長得極其旺盛,冬天我們這些孩子會背著花簍到後山薅駱駝蒿,它是好燒的柴火。在石縫間生有酸塔,翡翠般芽瓣飽含汁水,吃到嘴裡那個酸呀!酸倒牙。

有一種花是我們這些孩子的最愛,那就是紅花子,山坡上的紅花子開得火紅,綠草配紅花那才叫自然美,為什麼那麼愛這種花?因為它是能吃的花。用手掐一朵迫不及待放到嘴裡,一股甜潤的清香在唇齒間回味,心裡是一種甜蜜的滿足感。紅花子的根也能吃,白色圓錐形鱗片一層層,吃到嘴裡粘滑甜爽,我們這些小孩子從不拔紅花子根,明白留著根明年繼續開花。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苦日子渴望甜,最渴望的是吃一勺白糖飽味蕾。記得我的親戚說他十幾歲的兒子偷偷地用手指到豬油缸剜豬油吃,這是肚子沒有油水苦的,一個人肚子空時最大的慾望就是吃。

散文: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我們幾個女孩滿山坡跑著吃著笑著,嘴裡喊著:「你們快來這裡,有好大一片。」女孩子似翻飛的蝴蝶飛過來,「哦,真多啊!」我們吃的正來勁,「鐺 鐺」一陣敲鐘聲,有人喊:「不好了上課了,我們快往回跑。」這時才從貪吃中清醒轉身撒腿往山下跑。

劉老師站在班門口焦急的瞭望,看著跑得滿頭大汗的我們轉身進班,我們腿抽筋般的挪蹭著進了教室,劉老師生氣地說:「課間這麼一會,你們還跑到後山逛一圈,給我站一節課。」我們低著頭不言語,劉老師喊:「你們幾個抬起頭來。」劉老師看到我們嘴唇邊粘的紅色汁水什麼都明白了。「你們上座位去吧!以後不要往後山跑了。」我們偷偷地笑心裡翻滾著紅花子的甜蜜。

十八歲那年夏天我要離開家鄉到旗里上班,我坐在後山坡的石崖上,手裡拿著一朵紅花子摘一片放到嘴裡嚼,一番滋味在心頭。童年少年已逝,新的人生開始,遠方未知的路未知的生活,讓我忐忑不安,一顆渴望漂泊的心嚮往遠方。

放眼眺望,家鄉如一塊綠色織錦如一幅翠綠的油畫生機勃勃,遠處一座山像一頭駱駝在輟飲烏力吉木倫河河水,那時我們公社叫土木富洲公社,蒙語寓意駱駝脖子,是因這座山而得名。烏力吉木倫河從遙遠的天邊蜿蜒流過似一條銀色的哈達穿過織錦,河對過的山包上有一棵孤樹,遠望孤零零地佇立在山包,關於那棵孤樹有很多傳說,我一直想近距離看看那棵孤樹,一直沒有去過,要過河要爬山很遠。西邊的是一片白茫茫的山地,我知道那是蕎麥花盛開的田野。一條沙石公路有拖拉機、班車駛過,揚起一條如煙霧的尾巴,我即將沿著這條路走出去……

不惑之年,我再次回到家鄉坐在開滿紅花子的山坡上,感慨萬千,當年那個在花間跳躍的女孩髮髻間有了白髮,臉上生了皺紋。三十年多年的歲月五味雜陳在心頭,得到的失去的痛苦的歡欣的一切都走過去了,漂泊的心對家鄉滿懷柔情,我的故鄉我拿什麼奉獻給你呢?惟有拿起手中的筆對你傾訴衷腸。再次遠望我的家鄉心中是欣慰,心裡涌動一種紅花子的甜蜜感,我的家鄉經過滄桑巨變現今如山丹花般紅艷艷。我坐在長滿紅花子的山坡上聽阿寶唱《山丹丹花開紅艷艷》一遍遍反覆地聽……山丹丹的那個開花喲紅艷艷……

散文:山丹丹花開紅艷艷

(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作家薈 的精彩文章:

散文:擁抱一棵樹
雜文:草根皇帝劉邦與朱元璋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TAG:作家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