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決定撤藩,索額圖唱對台戲,要對吳三桂行安撫策,有何隱情?
向敬之
1
康熙十二年,康熙皇帝意圖借平南王尚可喜歸老請求、平西王吳三桂裝模作樣地請求撤藩,果斷提出撤藩。
一等公、保和殿大學士索額圖,這次卻在最高國務會議上,沒有同曾經的生死戰友康熙帝站到了一起。
四年前,為了扳倒鰲拜,索額圖與康熙帝並肩作戰。他們有著共同的利益,康熙帝要奪回權力,塑造帝王絕對權威,而索額圖:一、他要重塑其赫舍里家族首輔位置,徹底扳倒將其家族視為下等人的鰲拜。二、其侄女是康熙的皇后,力挺康熙,就是捍衛侄女穩居中宮的地位。
所以,他情願捨棄吏部左侍郎的肥缺,重返康熙身邊,做一等侍衛的賣命活。
孤注一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康熙王朝》鰲拜威逼康熙
康熙賭贏了。他成功利用一夥練摔跤的娃娃,將「凡一時威福,盡出其門」(昭槤《嘯亭雜錄》卷一《聖祖拿鰲拜》)的鰲拜大勇士,一舉擒獲,甩進了暗無天日的幽所。
索額圖贏了。他因功晉陞內國史院大學士。康熙恢復內閣,索額圖進位保和殿大學士,兼管戶部尚書事務,雖然有管吏部的兩位中和殿大學士圖海和巴泰同在閣中當值,但索額圖是康熙的心腹重臣、皇親國戚、一等公,也就自然站到了最前列。
然而,沒有料到,康熙想乘勢而為,清除尾大不掉的三藩勢力,卻被最信任的索額圖投了反對票。
2
在康熙撤藩的問題上,朝堂之上,並非只有索額圖一人反對。
中和殿大學士巴泰態度不鮮明。而圖海和康熙帝的老師、翰林院掌院學士兼經筵講官熊賜履等一大批大臣,都站到了康熙的對立面。
他們旗幟鮮明地說:撤藩,他們必反。
康熙強調,三藩握有兵權,遺患太多,禍害滋蔓,撤會反,不撤也會反。
索額圖還是說:不但不能撤,還要對吳三桂進行安撫。
廷議幾次,已成僵局。
坐在康熙幕後的孝庄太后不表態,康熙只能需求外援。
戶部尚書米思翰、兵部尚書明珠和刑部尚書莫洛挺身而出,力挺青年天子。否則,康熙決意撤藩的計劃,未必通得過。
《康熙王朝》索額圖與康熙帝劇照
作為內閣首輔的保和殿大學士,索額圖考慮甚遠:
一、撤藩,勢必牽動平西王吳三桂為首三藩勢力。即便平南王尚可喜請求歸老遼東,但他還是要將廣東留給自己也很頭痛的兒子尚之信。三藩各擁重兵,久據藩省,雖只鎮守三省,但鄰近諸省的提督,幾乎是他們推薦的人。
二、三藩交結權貴,聯動全國,國內除了京城畿輔、河南河北、山東山西等地為朝廷管轄外,絕大多數地方,都可視為三藩的勢力範圍或者影響區域。
三、康熙元年才基本平定大陸,台灣的鄭氏政權還在蠢蠢欲動。社會雖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但中央國力還是虛弱的。而三藩在圍剿追逃南明與大順軍余部、大西軍余部的同時,不但練就了幾支龐大的精銳部隊,而且伸手要錢充實了自己的腰包。
四、朝廷貿然撤藩,並無準備,而三藩早已在戰亂平定之後,想到了自己對朝廷構成了最大威脅,勢必在練兵和補給上做好了安排。
他明白,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但他沒體會康熙帝帝王心術:一旦睡人假寐,卧榻將有滅頂之災。
成功去掉鰲拜的康熙,絕不容許第二個危險的鰲拜,或比鰲拜更危險的人存在。
而至於索額圖作為康熙頭號大寵和首席重臣,是否收了吳三桂等三藩的好處,難免。但,不能說有太多的交情。此期的索額圖,還是忠君體國的能臣,不能因為他後來貪縱枉法、擁立儲君的諸多罪行,而一筆抹去他早期對康熙有力的輔佐之功。
3
當康熙決定撤藩,索額圖則全力以赴地運籌帷幄、調度軍事、輔佐康熙,幾近廢寢忘食,激怒了吳三桂派出厲害的刺客行刺索額圖。
金庸的《鹿鼎記》中的索額圖,是一個顢頇邀寵、阿諛逢迎的投機主義者,那是為了襯托阿飛式的逆襲者韋小寶,打斷了吳三桂派人行刺康熙的計劃。而在歷史上,韋小寶是不存在的,而索額圖則是吳三桂的頭號行刺目標。
只見,索額圖大義凜然,威武不屈,竟然感動了刺客納頭而拜。
這,不是謠傳,不是杜撰,不是吹捧。
昭槤在《嘯亭雜錄》卷十《索家奴》中,在直指索額圖當權勢,生性貪黷,導致一時下屬競相賄賂亂象後,筆鋒一轉,充分肯定他「多謀略,三逆叛時,公料理軍書,調度將帥,皆中肯要,吳逆患之,乃密遣刺客刺之。公正秉燭治軍書,見一修髯偉貌者立其傍,問曰:『汝得非吳王刺客乎?』客長跪頫首。公曰:『然則取吾頭。』客曰:『若果害公,早取公首領去,不待公命也。吾至良久,見公批示軍機,咸如身至其地,料理軍書,竟夕不寐,誠良相也。某雖愚,豈敢刺賢相?』因反接請死,公笑揮之去。次日乃投公邸中,執奴僕役甚恭,公驅使無不如意。後公下獄,客潛入獄饋飲食,及公伏法,客料理喪殮事畢,痛哭而去,不知所終。按公此事可比張魏公,然張以忠貞立朝,名播後世,公乃苞苴不禁,致干國紀,反有負於客所望矣」。
昭槤以南宋初年一代名臣張魏公張浚,建炎三年在秀州組織勤王之師,從叛將苗傅、劉正彥手中救出被俘的宋高宗,頌其「忠貞立朝,名播後世」,嚴厲地諷刺索額圖違紀枉法,有負刺客對「良相」「賢相」之厚望。
但是,索額圖正氣逼人,完全折服了肩負使命、反清復明的刺客,還是昭槤重點表現的場景。
事實上,索額圖在撤藩一事上的擔憂,有一定的準確性。
康熙盲目撤藩,導致吳三桂等起兵反清。
吳三桂迅速出兵雲貴,佔領湖南大部分地區。其親信大將吳之茂為四川總兵,望風而降。鎮南王尚之信、靖南王耿精忠遙相呼應,廣西將軍孫延齡、陝西提督王輔臣等屈從反清。
大清王朝被裝進了冒險者康熙帝的行囊。
清軍在初戰時,雖然派出了多路征討大軍,卻一直處在失利狀態。
這一場聲勢浩大、席捲全國的大戰,持續八年之久,帶給了國家和百姓巨大的災難。
好在吳三桂輸在戰略部署上,沒有及時率兵渡江北上,結果成就了康熙的撤藩大計。
索額圖之所以願意搏殺鰲拜,而要安撫吳三桂,當是他看準了鰲拜擅權不篡位,而吳三桂反清要稱帝的最大區別。
※清朝九子奪嫡沒有演變成西晉八王之亂,康熙帝比晉武帝強在哪裡?
※親王領班軍機,並非始於嘉慶朝!雍正早安排,《清史稿》以訛傳訛
TAG:以禮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