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北京市今年全產業鏈布局人工智慧

北京市今年全產業鏈布局人工智慧

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進展如何?近日,市科委亮出成績單: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2018年度224項重點項目和任務完成率96%,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全國第一,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量創歷史新高,北京輸出到津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227.4億元……科創中心建設邁上新台階。

今年,本市還將聚焦高端晶元、基本演算法等重要領域,布局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和平台,加強「三城一區」規劃落地實施,全產業鏈布局人工智慧,加快5G商用進程。

布局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和平台

這是一組喜人的數據!

2018年,北京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穩居全國之首;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11.2件,位居全國第一;69項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佔全國通用項目獲獎總數的30.8%,連續三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18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北京主導和參與的佔6項;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2.5萬家,創歷史新高;2018年北京輸出到津冀的技術合同成交額227.4億元,同比增長11.8%。

「中國城市科技創新發展指數2018」中,北京名列首位;英國《自然》雜誌增刊《2018自然指數-科研城市》發布全球TOP200科研城市排名,北京蟬聯全球第一。

一批批高精尖項目也在北京落地開花。

從首次獲得離子水合物的原子級分辨圖像到研製出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新型超低功耗晶體管,從支撐「嫦娥四號」探測器首次成功登陸月球背面和「北斗三號」基本系統建設,到培育網路空間安全、物質科學等領域的國家實驗室……去年,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重大成果捷報頻傳。

今年,北京將積極承接國家重大科技任務,對接國家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重點研發計劃和創新基地建設,爭取智能製造和機器人、深空探測等重點任務和項目在京布局;主動對接國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工程,聚焦基礎材料、高端晶元、基本演算法等重要瓶頸和光電子等重要領域,布局一批新型研發機構和平台,力爭實現重大技術突破。

「三城一區」建外國人才一站式服務大廳

「三城一區」是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主平台。去年,本市高質量編製「三城一區」規劃,並高水平推進其建設。

在中關村科學城,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大樓已投入使用;在懷柔科學城,5個首批開工的交叉研究平台主體結構全部封頂,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整建制入駐;未來科學城已吸引小米智慧產業基地等入駐;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加快打造機器人和智能製造產業集群。

市科委主任許強表示,今年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加強「三城一區」規劃落地實施。本市還計劃在「三城一區」建立外國人才一站式服務大廳,推動工作許可、居留許可、永久居留「三證聯辦」,解決人才來京發展的後顧之憂。

依託世園會等為新技術提供應用場景

作為全國首個「減量」發展的城市,北京正致力於追求高質量發展,著力推進以人工智慧、醫藥健康、5G等為代表的高精尖產業。

2018年,北京地區GDP總量超3萬億元,新經濟實現增加值超萬億元,其中高技術產業增加值6976億元,增長9.4%。北京的人工智慧、無人機、大數據、醫藥健康、5G等高精尖產業加速態勢明顯,高技術製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9%和7.8%。

今年,北京將狠抓「10 3」高精尖產業發展政策落地,全產業鏈布局人工智慧,加快5G商用進程,推進醫藥健康與新一代信息技術構成「雙發動機」的創新發展新動能;加大政府採購首台(套)力度,依託城市副中心、冬奧會、世園會等為5G、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等科技成果提供應用場景;建設城市交通大腦聯創中心,以科技支撐城市精細化管理和民生改善;推動高端製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向津冀地區延伸創新鏈、產業鏈。

「三城一區」2019大動作

中關村科學城

系統布局基礎前沿和關鍵核心技術研究,加快生命科學研究所、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石墨烯研究院等科研機構的建設,推動產生一批全球領先的顛覆性技術和引領性原創成果

懷柔科學城

加快開工建設大科學裝置、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礎設施以及新一批前沿交叉研究平台,並建立健全開放、整體化、實體化的科學城管理體制和大科學裝置運行機制

未來科學城

加速東、西區聯動,推動沙河大學城科教融合,加快中關村生命科學園二、三期建設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

重點培育智能車聯、新型顯示等20個技術創新中心,加快建設集成電路IP設計、診斷試劑等10個產業中試基地

(北京日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周洋父親起訴權健追蹤:警方以無犯罪事實為由 不予立案
模型表明哺乳動物祖先可能是平足動物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