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權式」領導耽誤組織和自己
來源:《家族企業》雜誌
(微信公眾號ID:jiazuqiyezazhi)
作者:司徒達賢
華人傳統文化中,上下尊卑之間的權力差距相當大,「父權式」領導風格或心態代代相傳,不僅影響了管理效能的發揮,甚至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官大必然學問大"、"老闆的想法不能討論,更不容質疑」、「領導不願在公眾面前承認部屬竟然有更高明的意見或更廣博的知識」,這些現象其實都是權威領導風格或心態的產物。
這種風格以及其所塑造的組織文化,使組織上下之間難以充分溝通,也使決策的考慮層面與創意都受到限制。
部屬是懂得察言觀色的。他們擔心得罪擁有這種心態的領導,因此對領導指示不清的地方,不敢請他進一步澄清;對領導的想法,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對領導資訊的偏差,也不好意思提出異議。這樣雖然維持了領導的權威形象或自尊心,但肯定無助於決策品質的提升。大家都知道「真理越辯越明」,但在具有權威人格的領導面前誰也不想自找麻煩去辯論或質疑,「真理」自然難以浮現。如果凡事都是「領導說了算」,則完全失去了集思廣益的效果。
更嚴重的是,這樣的上下互動模式,長期而言其實對領導知能的成長極為不利。因為部屬不敢請他澄清,領導就無法知道自己表達力的不足而尋求改進;部屬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見,領導就無從察覺自己究竟哪裡思慮不周詳。有時候,領導的決策的確高明,但由於缺乏討論或進一步請教的過程,使領導沒有機會去深入思考及解釋他決策的來龍去脈,以及決策背後的因果關係、假設前提、價值選擇。
表面上顯得這些高明的決策都是來自靈感或天份,讓部屬崇敬不已,自嘆不如;但另一方面,領導也因此失去了刺激、反思、整理、檢討自身思想的機會。
有些領導者的確擁有過人的智慧,然而這種領導風格與溝通模式,除了減緩自我成長的速度之外,也使部屬難以從互動中學習領導者的思想精髓,卻可能只學到領導的「霸氣」。此外還有很多能力未必高明的領導者或主管,心中其實很清楚,如果開放討論極可能講不過層級比他還低的同仁,甚至讓部屬發現自己的思路不清與知能不足,因而不得不靠著權威的外表來支撐自己在部屬面前的形象。主管實力不足而且心虛,溝通當然無法就事論事。
有些學者在討論父權領導時,似乎假設家長們有足夠的能力與智慧來教導同仁,然而在目前知識爆炸、術業有專攻的時代,許多居上位者的知能,未必和他們的地位成正比。居上位者知能不足卻又因為權威心態造成的面子問題,使其無法敞開心胸、虛心聆聽、吸收各方(包括年輕部屬)的想法與意見,也不習慣和其他人進行理性而開放的討論,這個單位或組織,未來是值得擔心的。
(作者是台灣政治大學企業管理所專任講座教授。)
—END—
※什麼時候可以相信你的直覺?
※「灣仔碼頭」創始人臧健和去世了,她把水餃從小攤賣到全球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