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榫卯,神奇的中國術
題圖:富貴凳拆裝
兩塊木頭,用釘子釘在一起,它們只是兩塊木頭。但是,當木匠把多餘的部分鑿去,一凸一凹,木頭便有了陰陽,有了思想,有了情愫。它們也有了新的名字——榫(sǔn)卯(mǎo)。
這種千年的技藝,發展進化至今,已多達百種,並廣泛應用在包括建築、造船、傢具之中。本文基於十一種十二式經典榫卯,詳解它們在古典及新中式傢具中的用途。
格角榫
格角榫大都使用在幾、案、桌、椅等的面框架部分。桌案的邊框一般分長邊和短邊,長邊稱為「大邊」,短邊叫做「抹頭」。大邊做榫頭,抹頭處則作榫眼,這樣就把明榫放在兩側。在大邊和抹頭的兩端分別做出45°斜邊,將沒有紋理的木材橫斷面隱藏起來,而將色澤優美的花紋的縱切面外露,給人以絕好的視覺效果。
格角榫也有明榫與暗榫之別。古代傢具多為明榫,明榫有個好處,可以用楔子填入榫卯接合處的空隙增加連接強度。而現代用機器加工,可以做的比較精密,通常做暗榫。
方材丁字結合
丁字結合廣泛運用於橫財和豎材的連接。
如桌案或大櫃的棖子和腿足的連接,杌(wù)凳橫棖以及床圍子、桌几花牙子的橫豎材攢接,都是方材丁字形接合的例子。
粽角榫
粽角榫—明榫
三個外露面中有一個面出頭的粽角榫,出頭部分也常被置於不容易看見的地方,如博古櫃的頂部。
粽角榫—暗榫
明式方凳、案幾等3個面都外露的角,則採用不出頭的暗榫。
抱肩榫
抱肩榫是用在桌面、腿跟裙板之間連接的榫卯結構。
有束腰的方桌、條桌、方几、長條幾多採用。
攢邊打槽裝板
攢邊打槽裝板是中國木器傢具最重要的一個榫卯組合,古典傢具中的桌面或凳面最常採用的結構。
薄板拼合加穿帶,構成面心板。面心板裝在四根邊框組合後預留的空槽內,這種組合稱為攢邊打槽裝板。這個組合實現了薄板當厚板使用。同時使木板受氣候和乾濕影響後的漲縮控制在邊框開槽的空間內,不同季節施工,工匠會按照不同的比例預留漲縮縫隙。
買精品紅木,找我們沒錯!
這個組合的使用和推廣使木材的科學化應用進一步提升,它不僅解決了木材漲縮所帶來的影響,對木材的節約和合理使用也是一個有重大意義的創新技術。
圓柱丁字形結合榫
椅子管腳棖與凳椅的腿足相交處,四齣頭官帽椅的搭腦、扶手和腿足的相交處等都可以看到圓柱丁字結合的例子。
圓柱丁字結合的造型比較簡約,在新中式傢具中經常被用到。
挖煙袋鍋
又叫「椅類搭腦及扶手末端彎曲向下彎扣」,不光有直角,還有斜角。
椅子扶手、靠背椅和木梳背椅的搭腦部分最為常用。
楔釘榫
又叫銷釘榫,它在異位的來去榫中間橫插一根方形的木銷,使之無法脫開。
多用於圓型傢具的邊框組構,以及圈椅「月牙扶手」的拼接。
裹腿棖[chéng]
兩棖轉角處相交將腿足纏裹。
多用於圓腳傢具。如圈椅,圓腳茶水櫃等。
椅盤邊抹與椅子腿足結構
這種結構在圈椅中比較常見,椅子腿足與扶手上下一體是比較考究的做法,整體強度高於比上下分為兩截的結構。
走馬銷
走馬銷用在構件的暗處夾縫中,明處看不見。
比如羅漢床,用在圍子與圍子之間及側面圍子與床身之間,或者靠背扶手椅,用在扶手與座面及靠背與扶手間。
TAG:紅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