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經典印證:羿射掉的九日去了哪裡?

經典印證:羿射掉的九日去了哪裡?

二、連山、歸藏與河圖、洛書

連山與歸藏到底是什麼東西?

南懷瑾《易經雜說》:

《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所畫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樣的。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連山易》以艮卦開始,《藏易》以坤卦開始,到了《周易》則以乾卦開始,這是三易的不同之處。

說到這裡,我們要有一個概念,現在的人講《易經》,往往被一本周易範圍住了。因為有人說《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遺失了,絕傳了。事實上有沒有?這是一個大問題。可以說現在我們中國人講的「江湖」中的這一套東西,如醫藥、堪輿、還要道家這方面的東西,都是《連山》、《歸藏》兩種易學的結合。

由此可見,推算術,包括數學、物理化學科技之類,才是連山、歸藏的核心內容。

孔子在《周易·繫辭上傳》中說:「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

沒有推算術,易經就沒有存在的意義。

連山、歸藏,從哪裡來?

河圖、洛書。

《易·繫辭上》說:「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

伏羲跟據河圖推演先天八卦,神農推演連山易,黃帝推演歸藏易。大禹用河圖洛書治水,定九州,鑄九鼎,著山海圖。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會,流傳下來收入《尚書》中,名《洪範》。

《辭海》在解釋「河圖洛書」一詞時又說:「一說禹治洪水時,上帝賜給他以《洪範九疇》(《尚書·洪範》)。劉歆認為《洪範》即洛書。」《後漢書·五行志》載:「禹治洪水,得賜『洛書』,法而陳之,《洪範》是也。」又《漢孔安國傳》載:「天與禹洛出書。神龜負文而出,列於背,有數至於九。禹遂因而第之,以成九類常道。」

由此可以得出,古聖賢治國安邦的大智慧,尤其是大禹治水,靠的是河圖洛書的智慧。

或許可以推斷,作為定邦信物、國家神器,九鼎可能刻有河圖、洛書。

河圖

口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河圖是幹什麼用的?

三、河圖與太陽曆、羿射九日與太陰曆

《山海經·大荒南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

晉朝郭璞註:「羲和蓋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故《(歸藏)啟筮》曰:『空桑之蒼蒼,八極之既張,乃有夫羲和,是主日月,職出入,以為晦明。』又曰:『瞻彼上天,一明一晦,有夫羲和之官,以主四時,其後世遂為此國。作日月之象而掌之,沐浴運轉之於甘水中,以效其出入暘谷虞淵也,所謂世不失職耳。」

《楚辭補註》卷一《離騷經·王逸序》: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東漢王逸註:「羲和,日御也。」宋·洪興祖補註:「虞世南引《淮南子》云:『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謂懸車。』注云:『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於虞淵,羲和至此而回。』」)

《初學記》卷一引《淮南子·天文訓》:「爰止羲和,爰息六螭,是謂懸車。」原註:「日乘車,駕以六龍,羲和御之。」

《尚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厤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

《後漢書·崔駰傳》:「氛霓郁以橫厲兮,羲和忽以潛暉。」李賢註:「羲和,日也。」

《後漢書·魯恭傳》:「祖父匡,王莽時為羲和,有權數,號曰智囊。」

《漢書·王莽傳中》:「更名大司農曰羲和,後更為納言。」

《抱朴子·任命》:「晝競羲和之末景,夕照望舒之餘耀。」

李守力·周易密鑰:

《史記·曆書》索隱引《世本》云:「黃帝使羲和占日,常儀占月,臾區占星氣,伶倫造律呂,大橈作甲子,隸首作算數,容成綜此六術而著調歷也。」《呂氏春秋·勿躬》:「容成作歷,羲和作占日,尚儀作占月,後益作占歲。」 畢沅註:「尚儀即常儀,古讀儀為何」。

《山海經·大荒南經》:「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於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羲和部落發明了太陽曆,並以十天干甲至癸命名一年十個月。

《山海經·大荒西經》:「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常羲即嫦娥,常羲部落發明太陰曆,並以十二地支命名一年十二月。

《尚書·堯典》「乃命羲和,欽若昊天,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成歲。」唐堯任命羲和部落管理曆法,通用太陽曆。由陶寺天文台遺址可證陶唐氏堯帝使用太陽曆(一年20個節氣);陳久金考證《夏小正》是十月太陽曆,夏代仍沿襲唐虞之制。

「后羿射日」、「嫦娥奔月」是取締太陽曆,建立太陰曆的藝術化語言,這個事件發生於「后羿攝政」時期。

佛經印證:羿射掉的九日去了哪裡?

羿射九日的傳說與大沃燋

佛經《起世經》載:

複次有何因緣。大熱沃燋世間出也。諸比丘。當此世界劫初轉時始成就時。阿那毗羅大風吹彼日天六大宮殿。悉皆置於大海水下。所安置處。其地分中。彼大水聚。並即消盡。不得流泛。諸比丘。以此因緣。世間有是大熱沃燋。示現出生。

太極理論: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中國人最早發現並用「大熱沃燋」命名夏威夷火山

夏威夷群島位於浩瀚的太平洋中部,東西綿延2000多公里,距離北美洲大陸和亞洲大陸日本列島各約4000公里。那麼,是誰最早發現夏威夷群島的呢?搜索百度,得到如下說法:「夏威夷」一詞源於波利尼西亞語。公元4世紀左右,一批波利尼西亞人乘獨木舟破浪而至,在此定居,為這片島嶼起名「夏威夷」,意為「原始之家」。最早發現該群島的歐洲人是西班牙的胡安蓋塔諾,而真正使夏威夷為世人所知的是英國航海家庫克船長,他於1778年登上夏威夷群島。1795年,卡米哈米哈酋長征服了其它部落,建立夏威夷王國。1898年,夏威夷被美國吞併,1959年成為美國第50個州。

夏威夷群島是由太平洋海底火山噴發而形成的,其過程已經持續了千百萬年,至今仍然在繼續著。也就是說,夏威夷群島的最突出特點乃是火山熔岩流入海水(包括火山從海水中噴發出來)的景觀。值得注意的是,正是中國古代典籍最早描述和記載了夏威夷火山從海水中噴發的壯麗場景,說明中國人早在4000年前就發現了夏威夷群島。

袁珂先生在《中國神話傳說詞典》里對「沃焦」的注釋:山名,亦名「尾閭」。

《莊子·秋水》成玄英疏引古本《山海經》(今本無):「羿射九日,落為沃焦。」

吳任臣《山海經廣注》輯《山海經佚文》:「沃焦在碧海之東,有石闊四萬里,居百川之下,故又名尾閭。」

《古小說鉤沉》輯《玄中記》(郭璞著)云:「天下之強者,東海之沃焦焉,水灌之而不已。沃焦者,山名也,在東海南,方三萬里,海水灌之而即消,故水東南流而不盈也。」

沃焦又名沃燋,《文選·嵇康(養生論)》注引司馬彪云:「尾閭,水之從海水出者也,一名沃燋,在東大海之中。尾者,在百川之下故稱尾;閭者,聚也,水聚族之處,故稱閭也。在扶桑之東,有一石方圓四萬里,厚四萬里,海水注者無不燋盡,故名沃燋。」

司馬彪(公元?-306年)是晉代學者,著有《續漢書》、《莊子注》、《兵記》等。《玄中記》的作者是晉代學者郭璞(公元276-324年),他注釋的《山海經》版本一直流傳至今。

沃焦又稱尾閭,尾閭又稱歸墟,《莊子·秋水》:「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

《列子·湯問》:「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

古人把太平洋的夏威夷群島地區稱之為尾閭、歸墟,稱其為「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

作者:高松(山海經研究院院長) 來源:《山海經與古易經》

聲明: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中國 的精彩文章:

《山海經》與推背圖
《山海經》的真實性如何?

TAG:文化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