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華為不談里程碑 看重「協同」的智能進化

華為不談里程碑 看重「協同」的智能進化

——TechECR記者 張戈

有些變化,確有必要關注。例如從100億元,到500億元,營銷收入的兩個「里程碑」數字,背後則「巧合」了華為不同生態階段的時間節點;再例如從「平台+生態」,到「平台+AI+生態」,看似是將AI能力加持於平台,實則助推了華為生態模式的導向式進化;還例如從生態合作,到生態協同,「合作」與「協同」的差異不僅在於字面理解,而是生態戰略縱深的體現。

這就是華為EBG中國區的變化,也是華為的變化。

500億不僅是里程碑

官宣:3月21日,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將進化為「智能島」,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在此舉行。依照慣例,華為於會議前期,均會劇透諸多細節,2019也不例外。

以通常思維,首先關註銷售業績。此前,生態夥伴一側已經傳出聲音:2018年,華為EBG中國區的銷售收入已超過500億元,並得到了華為官方的側面映證。「2018年,華為EBG中國區已有兩家生態夥伴的銷售業績超過100億元,100家生態夥伴銷售業績超過1億元,800家生態夥伴銷售業績超過1000萬元。」華為E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說。

華為不談里程碑 看重「協同」的智能進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華為EBG中國區總裁 蔡英華

與銷售數字相比,華為對生態的發展思考同樣值得關注。「華為企業業務的戰略已經從『平台+生態』演進為『平台+AI+生態』;其中,生態的合作方向也從『生態合作』演進為『生態協同』。」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楊文池說。

華為不談里程碑 看重「協同」的智能進化

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 楊文池

這是華為已發生的一系列變化,是否可以通過一條主線來貫穿理解?500億元銷售收入,以及800多家千萬級合作夥伴,都是前所未有的高度。不過,華為並不想將此理解為又一個銷售業績的里程碑,而是看成生態升級的關鍵節點。

其實,此時間點確實有些含義。回顧歷史,2014年,華為EBG中國區銷售業績首次超過100億元,此前華為EBG中國區歷經了起步期的「渠道時代」,正處於快速擴張期的「夥伴時代」。但匹配於雲計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原有業務規則和合作模式,在此時也有必要進行升級,單一的產品能力,已不能滿足用戶在數字化轉型時代的複雜需求。

此後的2015年,華為開始儲備「生態」式合作的雛形理念,逐步探索與ISV建立新型合作模式。例如,聯合創新解決方案研發、建立聯合實驗室等。在2016年,華為EBG中國區正式形成了在生態戰略上的共識,進而在2017年提出了「因聚而生」的生態理念、2018年「以行致盛」的「生態紀」行動綱領。

基於上述時間點,如果說「里程碑」,並不是100億元、500億元這類銷售數據,而是華為以2016年為起點開啟的「生態時代」。梳理細節,在此階段華為適配「生態時代」,進行了一系列加法和減法。例如將一系列產品技術,沉澱於平台;發布推出華為雲;發布推出全棧全場景人工智慧解決方案;逐年增加面向生態夥伴的賦能投資;將大服務1.0戰略,升級至大服務2.0;端到端地進行ICT人才生態梳理和建設。

同時,華為還對生態政策進行逐年優化,減少了商務流程中諸多不順滑的節點,提升了生態運行效率。也就是說,沒有生態理念的支撐,沒有對生態體系的一系列賦能投資,華為EBG中國區就不可能實現從100億元,到500億元的業績增長,也不可能聚合角色定位多元化的生態夥伴。

人工智慧不僅是技術

問題由此產生,500億,是否又巧合了另一個生態演進節點?原來生態理念能否支撐華為繼續成長,能否支撐用戶已經焦急的數字化轉型需求?依據官宣,此次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主題為:「因聚而生、智能進化」,那麼,單以技術而言,人工智慧是否能打開更大的市場空間?

其實,雲計算是促成ICT產業從渠道時代,到生態時代變化的重要內因,雲計算將ICT資源「融化」於平台,也將生態夥伴「裂變」為不同角色定位,由此華為率先提出,並成熟了「平台+生態」的合作模式。

與此對比,也應以類似生態維度,而非僅是技術維度思考人工智慧。「平台+AI+生態」不僅是將技術能力加持於平台,實可理解為「平台+應用場景+生態」。人工智慧催生了指數級增長的應用場景,也改變了用戶的關注點。在雲計算時代,用戶關注ICT基礎能力,但在人工智慧時代,用戶還將更關注ICT技術創新、更關注應用場景創造的業務價值。

由此,用戶也不會單純為伺服器、存儲等產品的技術性能埋單,而只會為業務價值付費;固態的解決方案形態,不能滿足用戶動態的需求;原有一板一眼的生態合作模式,也不可能充分滿足用戶迫切的需求。

這是「平台+AI+生態」模式的產生背景,即引導生態夥伴更聚焦應用場景,並基於應用場景形成新型生態合作關係。而華為在此間對於生態的價值,正如華為EBG中國區總裁蔡英華所說:「未來3~5年,華為將通過『四化』加速各行各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四化』即產品平台化、平台行業化、解決方案場景化、能力服務化。」也就是說,華為將以平台化的產品,支撐更多生態合作界面;以平台化的操作系統,支撐行業應用;以場景化的顆粒度,抽象沉澱解決方案;以服務模式,交付輸出所有ICT能力。

華為的「五四三」

進一步延伸解讀,與「平台+AI+生態」生態模式相對應;華為生態合作模式也從「生態合作」演進為「生態協同」。

「合作」與「協同」的差異不限於字面理解。以華為云為例,HC2018期間,華為正式發布「全棧全場景AI解決方案,「華為雲則基於此在8大行業中,迅速形成200多個人工智慧智慧場景應用,此即為生態協同的表現之一。」華為雲中國區總裁洪方明說。

華為不談里程碑 看重「協同」的智能進化

華為雲中國區總裁 洪方明

由此可見,「合作」是聚合,「協同」才是聚能;「合作」是生態的基礎,「協同」才是生態的目標;「合作」是滿足用戶短期需求,「協同」才能形成穩定的生態模式,長期服務用戶的數字化轉型。因此,傳統的「合作」模式已經緩慢,不能適應人工智慧時代,用戶對應用場景創新的迫切。只有「協同」才能將人工智慧等技術,迅速交付於用戶;只有「協同」才能將生態能力,迅速適配到應用場景;只有「協同」才能以不變應萬變。

也正因如此,「以客戶為中心」和「利他思維」是生態協同的基礎,而華為也將同步提出「五、四、三」策略,推進「生態協同」戰略加速落地。 「2019年,華為EBG中國區將生態夥伴細分為銷售、服務、解決方案、投融資、人才等五類。其中,投融資服務商、頂層設計服務商、人才培訓等合作夥伴,正式融入華為生態體系,而此五類生態夥伴也將融合協同為一個整體,以『平台+AI+生態』模式進行合作。」 華為EBG中國區副總裁楊文池說,「華為還將實現『四個主動』,即主動開放、主動讓利、主動統籌資源、主動開展人才培養。最終,期望在未來3~5年,華為與生態夥伴實現『三個協同』,即戰略協同、資源協同、能力協同。」

3月21日-22日

因聚而生 智能進化

華為中國生態夥伴大會2019

與您相約福州 不見不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168企業級 的精彩文章:

踐行「雲+AI」戰略,華為企業通信助力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
CNCERT發布通報:大量家用路由器DNS遭黑客篡改

TAG:IT168企業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