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勢 > 二月二 龍抬頭 祝君鴻運當頭

二月二 龍抬頭 祝君鴻運當頭

二月初二「龍抬頭」,萬物此時真正蘇醒,春來了。這一天祈龍賜福,吃水餃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麵條叫「扶龍鬚」。這一天也是「中國傳統理髮日」,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

《二月二日》

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時生。

輕衫細馬春年少,十字津頭一字行。

《二月二日》

李商隱

二月二日江上行, 東風日暖聞吹笙。

花須柳眼各無賴, 紫蝶黃蜂俱有情。

萬里憶歸元亮井, 三年從事亞夫營。

新灘莫悟遊人意, 更作風檐夜雨聲。

劉貴永作品

二月二 龍抬頭

龍抬頭

節選自《四季小品》/ 朱偉

農曆二月初二「龍抬頭」,其實是指「青龍」七星開始出現在東方,萬物此時開始真正蘇醒,春真的來了。

按照《爾雅》的最早命名,農曆二月稱「如月」,「如」是「隨」,按天地意志,「萬物相隨而出,如如然」。進入「如月」的第一天,先要過「中和節」。中和是指天地萬物都各得其所,達到和諧境界。

節日民俗年畫「二月二龍抬頭」

古時這一天,民間要以青囊盛百穀、瓜果種子互相贈送,稱「獻生子」。要釀「宜春酒」,以祭勾芒神,祈求豐年。百官則要進農書,以示務本。青本是東方色,彼此奉獻青布口袋盛的各種種子,籽、子相通,將農耕與家丁興旺的祝願都獻與他人,正是中和關係之寄託。

「龍抬頭」與「驚蟄」節氣往往是同一天。蟄是潛藏,龍抬頭是潛龍從沉睡中抬頭驚起,這就是驚蟄——「大起萬物擾。」龍吐氣為雷,雷出地奮,眾物同應,是為雷同。雷動風行,雷風相薄,就引發春來之生機勃勃。

西晉左思《魏都賦》中有對「龍抬頭」與「驚蟄」非常形象地描寫:「春霆發響而驚蟄飛競,潛龍浮景而幽泉高鏡。」

二月二,龍抬頭

在北方,「二月二」又叫「龍抬頭日」,亦稱「春龍節」。在南方叫「踏青節」,古稱「挑菜節」。大約從唐朝開始,中國人就有過「二月二」的習俗。

中國民間認為,龍是吉祥之物,主管雲雨,而農曆「二月二」這天是龍欲升天的日子。從節氣上說,農曆二月初,正處在「雨水」、「驚蟄」和「春分」之間,我國很多地方已開始進入雨季。這是自然規律,但古人認為這是「龍」的功勞。而且,龍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不僅是祥瑞之物,更是和風化雨的主宰。因此,便有了「二月二,龍抬頭」之說。

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蘇醒。民間還有「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之說。

「二月二,龍抬頭」還有古代天文學方面的解釋,但往往被人忽略。中國古代用二十八宿來表示日月星辰在天空的位置和判斷季節。二十八宿中的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組成一個完整的龍形星座,其中角宿恰似龍的角。

每到二月春風以後,黃昏時「龍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出現,這時整個蒼龍的身子還隱沒在地平線以下,只是角宿初露,故稱「龍抬頭」。

二月二習俗

剃龍頭,身心健康好運來

舊俗把二月二這天理髮稱之為「剃龍頭」,說在二月二理髮,人就會像龍一樣從冬眠中醒來,生龍活虎,龍馬精神。每到二月二這天,理髮的人絡繹不絕,都要討個吉利,讓自己在新的一年裡身體健康,心情舒暢。

這一天理髮,叫「剃龍頭」或「剃喜頭」。預示一年有好的開始,借龍抬頭這一吉時,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長大後出人頭地;大人理髮,辭舊迎新,希望帶來好運。民諺有「二月二剃龍頭,一年都有精神頭」之說。

另外,之所以在二月二日剃頭,因為一個月不理髮又很難受,故大家都在正月過完後的二月初紛紛理髮。而且不理髮,頭太重了抬不起來,不能「龍抬頭」了,直到「二月二」才解禁。不過,這一民間禁忌近年來已經逐漸淡薄。

民俗專家表示,二月二是蟄龍升天的日子,而中國人素以龍為圖騰。這一天「剃龍頭」,體現出人們祈求神龍賜福的美好願望。

引錢龍,引來一年好財運

二月二清早有「引錢龍」的習俗,人們早早地挑水回家,倒入水缸,謂之「引錢龍」。據說最先把水挑回的人家,是最早引到錢龍的,這一年裡就會財運大好。所以經常出現二月二凌晨爭先恐後挑水的情形。

尤其是做生意的人家,更是講究這個習俗,每年二月二都是早早地去挑水。現在,人們變通的做法是早早地從自來水管里接水,寓意財運更大、更好。

接「姑娘」

二月二還有一項重要的習俗就是接「姑娘」,即娘家人接回已出嫁的女兒,故有「二月二,帶姑娘」之說。北方部分地區有這樣的習俗,正月里「姑娘」是不能住在娘家的,正月初二(或初四)到娘家拜了年後也必須當天趕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來接女兒回去,住上幾天,一是正月里忙活了好長時間,比較勞累,接回娘家好好歇一歇;二是新的一年剛開始,又要忙碌了,所以要犒勞犒勞她。

在被接回來的日子裡,「姑娘」除了吃喝,就是串門聊天兒,輕鬆而愉快。而城裡人「帶姑娘」則是姑娘、女婿一起帶回來吃一頓豐盛的中飯。此習俗在我國北京及北方大多地區也很流行,不少地區一直沿續至今。

開筆禮

二月初三為文昌誕辰日,文昌是主宰功名之神,該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舉登第。舊俗,兒童在二月二這天行開筆禮,表明開始正式學習。過去的讀書人要行四個禮,即開筆禮、進階禮、感恩禮和狀元禮,其中,開筆禮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禮。開筆就是開始寫文章,儀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講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贈文房四寶等內容。現在很多地方也恢復了這項活動。

打灰墩兒

打灰墩兒也是一項重要的活動。農曆二月初二清晨,村民早早起床,家庭主婦從自家鍋灶底下掏一筐燒柴禾餘下的草木灰,拿一把小鐵鏟子鏟些草木灰,人走手搖,在地上畫出一個個圓來。圍倉的圓圈,大套小,少則三圈,多則五圈,圍單不圍雙。圍好倉後,把家中的糧食虔誠地放在倉的中間,還有意撒在倉的外圍,象徵當年的大豐收。

不做針線活

婦女們在這一天不能做針線活,因為蒼龍在這一天要抬頭觀望天下,使用針會刺傷龍的眼睛。婦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起床後還要打著燈籠照房梁,邊照邊念「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

吃炒豆

相傳古時人們在農曆二月初二炒黃豆而讓「金豆開花」,解除了壓山符咒,解救了因擅自降雨解旱而被壓山下的龍王,並相沿成俗。

送孩子入學,讓孩子學業有成

以前,家長們往往選在二月二送孩子入學讀書。一方面,因為陰曆二月初三是文昌神的誕辰,二月二入學,正好趕上第二天敬奉文昌神的儀式,讓文昌神保佑孩子學業有成,科舉高中。另一方面,二月二的很多習俗與龍相關,這天入學也有「望子成龍」之意,寓意好彩頭可以讓孩子更容易出人頭地。

吃以「龍」為名的食物,不同凡響

二月二這天,各地的飲食雖各有不同,但名字卻都與龍相關。比方說,吃麵條叫做吃「龍鬚面」,吃餅子叫吃「龍鱗」;吃餃子的稱為吃「龍牙」、「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龍,在古人的心目中佔據著非常特殊的地位。是祥瑞靈獸,是呼風喚雨的龍王,是天之子,是人間的帝王。所以各種食物以龍為名,也是希望自己沾上一些不凡之氣,能有所出息。

二月二吃「龍耳」(餃子)

餃子有的形似元寶,有的形似耳朵,龍抬頭這天吃餃子稱之為「食龍耳」。「舒服不如倒著,好吃不如餃子」,在「龍抬頭」這天,講究吃「肉菜餃子」,即餡中有肉又有菜,取「肉菜」之諧音「有財」,寄語新年財源滾滾之意。

二月二吃「龍膽」(炸油糕)

在北京、天津等一些地區,人們有在春龍節這天吃油炸糕的習俗,稱之「食龍膽」。油炸糕色澤金黃,被稱作龍膽是很形象的。無論是哪種餡的油糕,吃進來都是里香外脆,膾炙人口。

二月二吃「龍鱗」(春餅)

吃春餅叫做「吃龍鱗」是很形象的,一個比手掌大的春餅就像一片龍鱗。春餅有韌性,內卷很多菜。如醬肉、肘子、熏雞、醬鴨等,用刀切成細絲,配幾種家常炒菜如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一起卷進春餅里,蘸著細蔥絲和淋上香油的面醬吃,真是鮮香爽口。

二月二吃「龍鬚」(麵條)

「龍鬚面」是我國北方傳統風味筵席面點品種之一,相傳明代御膳房裡有位廚師,在立春當日,做了一種細如髮絲的麵條,宛如龍鬚,皇帝胃口大開,龍顏大悅,讚不絕口。二月二食龍鬚面有「順順溜溜、順心如意」的美好寓意。

二月二吃爆米花

相傳武則天當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內不許向人間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龍不忍百姓受災挨餓,偷偷降了一場大雨,玉帝得知後,將司掌天河的玉龍打下天宮,壓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還立了一塊碑,上寫道:「龍王降雨犯天規,當受人間千秋罪。要想重登凌霄閣,除非金豆開花時。」人們為了拯救龍王,到處尋找開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正在翻曬金黃的玉米種子時,猛然想起,這玉米就像金豆,炒開了花,不就是金豆開花嗎?於是家家戶戶爆玉米花,並在院里設案焚香,供上「開花的金豆」,專讓龍王和玉帝看見。龍王知道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聲向玉帝喊道:「金豆開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間家家戶戶院里金豆花開放,只好傳諭,召龍王回到天庭,繼續給人間興雲布雨。從此以後,民間形成了習俗,每到二月初二這一天,人們就爆玉米花,也有炒黃豆的。

二月二豬頭肉

自古以來,供奉祭神總要用豬牛羊三牲,後來簡化為三牲之頭,豬頭即其中之一。如今就有一道名菜叫做「扒豬臉」,經過選料、清洗、噴烤、洗泡、醬制等十二道步驟,歷經十多個小時的烹飪,才能端上餐桌。「扒豬臉」肥而不膩、肉骨分離、糯香可口,給現代人帶來了美容、健腦的效果。「二月二」吃現代「扒豬臉」,回味古代的餐飲歷史,真是一種當代與歷史交融的完美體驗。

二月二吃芥菜飯

溫州流行吃芥菜飯,據說,一天,乾隆皇帝微服察訪民情,到浙南一農戶家中,發現一名飽讀詩書的青年張某因家境貧困,無法進京赴考。張某熱情好客,請乾隆皇帝吃頓便飯。正當準備做飯時,張某發現米缸里的米不夠吃,又沒菜肴。張某臨機一動,計上心來。叫其妻先準備開火,自己從後門出去到菜園裡剝來一把碧綠幼嫩的芥菜,加點佐料,煮成一鍋綠中夾白的芥菜飯。乾隆皇帝平時吃慣了山珍海味,生猛海鮮,且時至晌午,早已飢腸轆轆,一聞到這芳香撲鼻的芥菜飯,食慾大增,吃得津津有味,並讚不絕口,連問這綠里夾白的飯是怎麼做的。張妻答道:「這叫芥菜飯,吃了不會生疥瘡。」這天,剛巧是農曆二月初二,二月二吃芥菜飯的習俗便從此傳了下來。

二月初二,龍抬頭。

一抬頭,豐收在望好兆頭。

二抬頭,福祿壽喜全都有。

三抬頭,五湖四海結新友;

四抬頭,成功事業攥你手;

五抬頭,步步順達爭上游;

六抬頭,幸福健康到永久。

龍抬頭,

祝你一年好運從這頭到那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水有関係 的精彩文章:

情人節行大運,一本萬利的三大生肖
鼻頭垂肉,貪淫不足,兩腮無肉,見利忘義

TAG:風水有関係 |